番茄青枯病防治實務.pdf
番茄青枯病防治實務
番茄青枯病又稱番茄細菌性萎凋病, 田區應與水稻輪作或宜採抗病根砧 (番茄係由病原細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感 砧Hawaii7996,茄砧EG203、EG219、染所引起,為土壤傳播之細菌性病害,高 EG190) 嫁接,方可有效防治番茄青枯病。溫、多濕的環境下適宜發病,當溫度低於 番茄的最適合生育溫度為日溫21〜20℃或土壤濕度低時,則不利於發病。病 26℃,夜溫15〜20℃,開花時若溫度低於原細菌主要由根部侵入感染,發病初期下 10℃或是平均日溫高於35℃及夜溫高於位葉的葉柄先呈現下垂,而後葉片漸次萎 25℃,都會使花器發育不良,影響著果。此外凋,常於中午高溫時出現葉片下垂,於傍晚 溫度高於28℃時也會影響茄紅素形成,導致又恢復正常的睡午覺現象,此現象可能持 果實轉色不良。番茄適合栽種於乾燥、溫暖續數天,之後全株萎凋。一般罹病後的番茄 或冷涼的季節,臺灣的夏季高溫潮濕,栽植不植株會快速萎凋,但全株仍呈現綠色,為 易,因此在高價的誘因下,促使農民在高溫的其典型的病徵 (故稱為青枯病),同時莖近 夏季提前種植番茄,除了衍生一些生理問題地基部常出現不定根,橫切罹病株之莖基 之外,病蟲害的發生也是夏季番茄生產很大部,可見維管束呈現褐色,以手指擠壓有乳 的限制因子,其中好發於高溫的青枯病更是令白色黏性的菌液溢出,若將切口處放入清 農民束手無策,損失慘重。而近年來受全球極水中,可見大量病原細菌由切口流出,於清 端氣候影響,尤其在雲嘉南及高屏地區,秋冬水中呈現乳白色雲霧狀,可作為田間番茄 季節依然炎熱高溫且時遇驟雨,番茄即使在青枯病的快速診斷依據,且可有效區別病 秋冬季節種植,仍免不了受到青枯病的威脅。徵同樣呈現萎凋及維管束褐變的真菌性病 本文擬針對農民經常詢問有關青枯病的問題加以說明,希望能提供較為實際的幫助。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其他觀賞植物
相關檔案下載
- 抗青枯病番茄品系篩選初探.pdf114/10/07
- 苗栗區農情月刊第309期-114年9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4/09/04
- 植物醫師專欄-改善土壤之田間實作方式114/08/21
- 臺南區農業專訊第132期-第9屆國際土壤礦物與有機質及微生物相互作用研討會紀實114/08/21
- 應用DNA 分子標誌檢定番茄.pdf114/08/08
- 露地番茄之粉蝨防治基準初探114/07/23
- 蕹菜葉綠素含量多光譜影像遙測系統之研發.pdf114/07/10
- 植物醫師專欄-作物與土壤健康管理及土壤傳播病害之探討114/06/30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219期-------------106年番茄合理化施肥講習會114/06/06
- 花蓮區農情月刊--買小番茄 指名嫣紅114/0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