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糧產業升級 臺南區農改場引領國內糧食自給新未來
雜糧產業升級 臺南區農改場引領國內糧食自給新未來
為展現多年來在雜糧作物品種研發與加工技術推廣的成就,農業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今(113)年10月15日舉行「雜糧研究成果」記者會,介紹該場在落花生、玉米、高粱、胡麻等雜糧作物創新品種,以及國產黑豆加工技術的突破性發展,展現該場在提升糧食自給率和推動產業升級上的成果。
臺南區農改場場長羅正宗表示,面對氣候變遷、全球糧食供應不穩定和物價上漲等挑戰,提升國內糧食自給率顯得尤為重要。雲嘉南地區為臺灣的主要糧倉,配合政府推動糧食生產政策,該場積極投入雜糧品種改良與加工技術研發,並取得了顯著成績。
創新品種助力農業轉型
臺南區農改場為應對極端氣候的挑戰,經多年研究推出多項優良品種。釀酒高粱‵臺南7號′與‵臺南8號′具有極強的耐旱性,生育期可無需灌溉與噴藥,且出酒率高,酒質佳,推廣面積已達2400公頃,並與金門酒廠簽訂契作,為農友提供了高效益作物選擇。硬質玉米新品種‵臺南31號′和‵臺南32號′具備抗旱、節水及抗葉斑病等特性,能與釀酒高粱、大蒜進行輪作,成為水稻之外的另一作物選擇。而落花生方面,‵臺南9號′和‵臺南14號′自推出以來即為市場主流品種,近年再推出蒸煮後仍能保持紅色外觀的‵臺南19號′,以及國內第一個具高油酸特性的‵臺南20號′為國產花生的多元應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胡麻‵臺南2號′,為國內第一個具低落粒特性品種,配合機械化採收,成功降低生產成本41.1%,提高淨收益達142%,此品種的推廣將大幅提升國產胡麻的產業效益,進一步促進雜糧產業的現代化發展。
雜糧加工技術革新,推動黑豆產業升級
為響應國內外市場需求,該場致力於黑豆加工技術的創新,推出了「黑豆機能性成分製備技術」,利用生物性水解技術提升黑豆加工產品之機能成分,可應用於銀髮族機能性保健素材,也能提供運動族群更便利的植物性胜肽補充。「黑豆植物性飲品調製技術」,導入定溫熟化技術,保留黑豆營養,開發低卡、低熱量、零負擔的黑豆植物性飲品,可廣泛應用添加於各類食品,做成調和產品。兩項技術均已技轉業者生產,不僅提升了黑豆產業競爭力,也創造了新的發展契機。
展望未來:推動永續農業與智能生產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及農村人力不足的挑戰,臺南區農改場將持續於耐逆境、多元化的雜糧品種選育,並降低化學藥劑的使用,推動機械化生產以提升產業競爭力。未來,該場將結合自動化與智能化技術,期望打造新世代的產銷體系,確保農民收益,與農友攜手共創永續農業的美好未來。
聯絡人:許涵鈞 電 話:06-5912901轉214
記者會展示展現多年來在雜糧作物品種研發與加工技術推廣的成就
雜糧產區農會總幹事特別蒞臨給予支持(左起 台南市政府許文耀科長 後壁區農會林怡歆總幹事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羅正宗場長 農糧署姚志旺副署長 虎尾鎮農會蔡武吉總幹事 義竹鄉農會翁乃馨總幹事 西港區農會程淑如總幹事)
姚志旺副署長致詞時說明雜糧產業的重要性
羅正宗場長介紹新品種特性
林怡歆總幹事表示在技術及政策的支援下,後壁區硬質玉米及高粱耕種面積逐年提升
蔡武吉總幹事說明利用臺南20號落花生開發之相關產品特色
許文耀科長期望臺南2號胡麻的推出,能透提升胡麻產業
記者會展出該場推出落花生品種臺南19號、20號
記者會展出該場黑豆機能性成分製備技術
硬質玉米新品種,具有生育期短且抗病性佳等特色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玉米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花生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其他雜糧作物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民輔導與推廣服務- 臺灣蠶蜂昆蟲教育園區榮獲112 年度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優異獎113/11/20
- 農業淨零碳排- 地被植物對增加果園土壤固碳之應用研究113/11/20
- 農業生態與國土綠色網絡- 苗栗縣西湖鄉文旦產區長期生態調查113/11/20
- 土壤肥料與農業機械-促進瓜果類作物抗逆境複方微生物堆肥之研發113/11/20
- 生物防治與植物保護研發應用-開發草莓潛伏性病害檢測技術及導入抗感病快篩技術於耐病育種113/11/20
- 作物改良、栽培技術及產品研發-抗白葉枯病水稻品種- 苗栗3 號113/11/20
- 蠶蜂及生物技術研發-二化性家蠶種原延長冷藏保存關鍵技術之研究113/11/20
- 水稻稻種繁殖一貫化機械作業,臺南農改場辦觀摩會秀成果113/11/20
- 運用智慧化茶園管理及新型加工製茶技術 以「臺灣製造,品質第一」為目標攜手開創新局113/11/18
- 機採茶菁結合茶園智慧化管理 韌性技術為茶產業布新局11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