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專刊:五色鳥的報恩—山胡椒的生生不息--13
							作者:黃懷瑩;王翠菱;孫正華;張志維;劉興榮
							公佈日期:113 年 07 月 19 日
						
						【傳統的Yudaw】
在這個故事裡面,五色鳥啄食果實後,拉下糞便,讓山胡椒種子得以生長,這件事是真的。
山胡椒在部落的傳統生長方式,便是藉由五色鳥、紅嘴黑鵯、啄木鳥…等小鳥啄食果實的方式來育苗。由於果實的籽不易被消化,因此會隨著小鳥糞便落入土中,經過10年的休眠期後,才會破土而出成為幼苗。
因此小鳥在山胡椒的生長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為了能長出更多的幼苗,部落老人都會殷殷告誡下一代:「第一年的山胡椒果實不要去採,第一年的果實是要留給小鳥的!」
【科技的Yudaw】
山胡椒天然的繁殖方式,很需要小鳥來助力,即便如此,它的種子有長達10年的休眠期,而且發芽率也非常低,才10%左右。
這些先天上的各種原因,都導致山胡椒的自然繁殖率低;而且直到目前為止,在種子發芽部分,人力仍無法有所協助。
為了這種珍貴的作物,花蓮區農改場積極投入山胡椒的人工育苗,進行人工催芽技術,並已取得突破。
發芽率大幅提升
經過研究,突破了催芽技術,成功地將種子的發芽率由原本的10%,提高到了72%,同時建立了完整的育苗標準作業程序。而此一突破,也讓山胡椒開拓出了未來量產的可能性。
特殊的強健介質
除此之外,也調配出了特殊介質,搭配液肥澆灌,使得種苗在後勢能夠強健地生長。
強健種苗回歸部落
不光只是技術突破而已,後續還進一步與部落合作,在果實採種後,先由農改場的技術進行催芽,等種子孵出成苗後,再讓這些種苗回歸部落來復育,形成一種源於部落、技術加持,而又再度回歸部落的共好循環,讓部落的特色山胡椒,得以永續。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推廣教育 > 農業推廣教育-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農業產業文化
延伸閱讀
							- (第143期)技術服務季刊114/10/17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114年本場辦理農民學院課程及時間114/10/16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人事異動114/10/16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新竹縣永續農業生產合作社展現青農群聚成果-2114/10/16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新竹縣永續農業生產合作社展現青農群聚成果-1114/10/16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紫湯圓開運指南:好運「紫紫」來!114/10/16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第一屆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 頒獎典禮盛大舉行114/10/16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7期-------------恭喜本場傅仰人副場長與莊浚釗分場長榮退114/10/16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8期-------------第7屆百大青農余振華-綠寶石的傳承與創新114/10/03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08期-------------青花菜114/1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