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營造水田生物多樣性
作者:廖君達;于逸知
公佈日期:113 年 12 月 20 日
一、前言
107 年5 月30 日公布的「有機農業促進法」第3 條,對「有機農業」的定義為:指基於生態平衡及養分循環原理,不施用化學肥料及化學農藥,不使用基因改造生物及其產品,進行農作、森林、水產、畜牧等農產品生產之農業。其中,不施用化學肥料及化學農藥,不使用基因改造生物及其產品是農民容易達成的農事操作,但落實生態平衡原理的困難度遠勝於其他條件。因為農民由慣行栽培轉換為有機栽培,不易跳脫力行堅壁清野及追求農產品單位面積產量極大化的思維,經常使用割草機清除田埂雜草或構築水泥田埂,致使往往看到寸草不生的水田田埂,破壞了其他生物賴以為生的農田微棲地。為提升水田生物多樣性,生態田埂與鳥類棲架被視為是重要的元素,為得以重塑維繫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棲地。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消費者知識庫 > 環境生態類
相關檔案下載
延伸閱讀
- 苗栗農情月刊第304期-114年4月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114/04/02
- 苗栗農情月刊第304期-草莓土壤消毒成果豐碩 示範觀摩秀亮點114/04/01
- 中部地區番椒炭疽病菌之鑑定及其對藥劑與友善資材之感受性分析114/04/01
- 不同比例羽毛堆肥對草花生長之影響114/04/01
- 鮮食葡萄新品種‛台中6號’之育成114/04/01
- 中部地區農民對數位工具使用輔導需求之探討114/04/01
- 不同覆蓋資材對土壤地表溫度及紅龍果始花之影響114/04/01
- 春石斛蘭於20℃模擬貯運之落葉問題探討114/04/01
- 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第164期)114/04/01
- 臺南區農改場籲注意花生葉蟬類防治,預防簇葉病發生114/04/01
議題關聯知識文庫
入口網關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