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營造水田生物多樣性
作者:廖君達;于逸知
公佈日期:113 年 12 月 20 日
一、前言
107 年5 月30 日公布的「有機農業促進法」第3 條,對「有機農業」的定義為:指基於生態平衡及養分循環原理,不施用化學肥料及化學農藥,不使用基因改造生物及其產品,進行農作、森林、水產、畜牧等農產品生產之農業。其中,不施用化學肥料及化學農藥,不使用基因改造生物及其產品是農民容易達成的農事操作,但落實生態平衡原理的困難度遠勝於其他條件。因為農民由慣行栽培轉換為有機栽培,不易跳脫力行堅壁清野及追求農產品單位面積產量極大化的思維,經常使用割草機清除田埂雜草或構築水泥田埂,致使往往看到寸草不生的水田田埂,破壞了其他生物賴以為生的農田微棲地。為提升水田生物多樣性,生態田埂與鳥類棲架被視為是重要的元素,為得以重塑維繫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棲地。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消費者知識庫 > 環境生態類
相關檔案下載
延伸閱讀
- 小米文化傳承 臺東農改場於新園國小辦理食農教育課程114/10/29
- 二期稻作飛蝨類害蟲遷入預警,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適時防治114/10/27
- 花卉產業與園藝療育114/10/23
- 花卉育種的永續發展及實務分享114/10/23
- 花藝設計與生活用花之身心薰陶114/10/23
- 國產斑葉電信蘭育種研究與產業現況114/10/23
- 零售消費端之切花品質研析與冷鏈保鮮處理114/10/23
- 開創超市鮮花通路與願景114/10/23
- 國產花卉產業動態與韌性發展114/10/23
- 循環農業之苗木枝條去化再利用11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