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花蓮區農業專訊--水稻病蟲害整合性管理 以吉安、壽豐、玉里米為例--01
作者:蔡依真;謝文棟
公佈日期:114 年 02 月 26 日
前言
水稻為東部花蓮及宜蘭栽培面積最廣、產值最大的作物,生產環境優良且灌溉水源尚為充足,較無養殖業、畜牧業或工業污染,宜花為國內良質米及有機米生產重要產區。為順應國際永續農業趨勢,降低化學農藥使用風險及提升農產品安全,本場透過作物有害生物整合性管理模式(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簡稱IPM),輔導農友建立合理安全用藥觀念,近年於轄區內水稻田進行試驗示範,召開觀摩會或講習會與農友分享成果及提供技術、問題諮詢,幫助農友有效防治並兼顧生產成本。
水稻病蟲害整合性管理原則與措施
病蟲害整合性管理(IPM) 包括三項基本原則:1. 將害物族群維持於經濟危害水平下,非趕盡殺絕;2. 儘量採用非化學製劑之防治方式;3. 需應用藥劑時,宜慎選藥劑,設法對有益生物、人類及環境之影響降至最低。建議稻農在栽培管理過程中,以作物為主體來思考整體性的健康管理,而非過度仰賴化學農藥及化肥。有關水稻病蟲害之整合性管理措施說明如下:
- 自源頭開始管理,尤其病蟲害好發地區應儘量適地適種,優先選擇較抗病蟲的品種( 如:對穗稻熱病較抗的`臺農84 號´、`臺中秈10 號´) 及種植健壯的秧苗,並在適當的時間插秧,因過早插秧容易遭遇低溫使秧苗生長受阻,此時若又追施氮肥則易在回暖後快速吸收使稻株營養過剩,抵抗力下降,更吸引病菌害蟲的初次感染或發生。
營造病菌害蟲不易發展的微氣候環境,尤其在近山區濕度較高或通風較差的區域適度放寬株距到21 公分(7吋) 以上,稻行的插秧方向以南北向種植較佳,稻行種植與季節風同向,稻作田間通風良好,可降低水稻病蟲發生風險。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 稻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稻 > 稻-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 病蟲害監測與防治 > 糧食作物病蟲害監測與防治
延伸閱讀
- 苗栗農情月刊第304期-天敵昆蟲與產業交流 攜手共創友善農業!114/03/31
- 植物醫師專欄-紅豆減藥不減產 天敵也來助陣的管理策略114/02/27
- 日夜溫差大 適時防範水稻葉稻熱病114/02/27
- 花蓮區農業專訊--水稻病蟲害整合性管理 以吉安、壽豐、玉里米為例--03114/02/26
- 花蓮區農業專訊--水稻病蟲害整合性管理 以吉安、壽豐、玉里米為例--02114/02/26
- 花改場--小稻株、大溫差,苗期管理預防水稻葉稻熱病114/02/24
- 農業部胡次長蒞臨視察 關注農業創新技術與政策推動 引領臺東農業未來發展方向114/02/04
- 葉蟎的大胃王天敵——食蟎瓢蟲簡介及其生物防治應用113/12/26
- 臺東區農技報導111-有機番荔枝栽培管理模式-結語113/12/18
- 臺東區農技報導111-有機番荔枝栽培管理模式-病蟲害管理模式113/12/18
議題關聯知識文庫
入口網關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