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胡次長蒞臨視察 關注農業創新技術與政策推動 引領臺東農業未來發展方向
為瞭解臺東地區農業試驗研究現況與產業輔導情形,農業部胡忠一次長與陳永剛簡任技正於本(114)年2月4日蒞臨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農改場)視察原生特色、早熟豐產及有機樂活等核心業務推動成果,並至區域教學中心食農教育成果展示區、農產加值打樣中心、農機工廠、豐里試驗地等場域實地訪視。
視察行程由臺東農改場陳信言場長簡報,向胡次長說明近年來試驗研究成果與現階段農業技術推動工作,包括智慧農業技術的開發及應用、品種選育智慧化、氣候變遷因應措施、鳳梨釋迦冷鏈體系優化、有機友善耕作技術與資源永續利用、食農教育及人才培育等。胡次長表示,臺東地區擁有豐富的農業資源與特色產業,應充分運用創新技術,提升農業生產效率與永續發展。
農業研發及推廣成果展示,首先由吳菁菁副研究員介紹食農教育推廣成果,說明臺東農改場如何落實教育推動,使農業知識更貼近民眾,提升消費者對在地農產品的認同與消費,並透過在地青農協助,與國中、小學及社區合作,深化食農教育,促進區域樂活農業發展。
陳盈方副研究員介紹打樣中心的研發成果,說明如何運用創新技術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協助在地農民將農作物轉化為高品質加工產品,拓展市場通路,提高農民收益。
王誌偉科長與黃政龍副研究員展示智慧農機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並推動有機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治技術,降低農藥使用,減少環境污染,提升農產品安全與品質,促進農業永續發展。
胡次長亦前往豐里試驗地,關心臺東農改場在原住民族農業發展上的努力成果。臺東農改場自111年參與「原民農業找回原力綱要計畫」,積極投入原住民族農業創新發展,由張芳魁助理研究員介紹雜糧作物品種及栽培技術的優化成果,有效提升作物產量與品質;薛銘童副研究員展示原民作物保種成果,透過部落傳統作物種原之蒐集與保種圃建立,確保多樣化種原資源的保存與原民文化延續。
胡次長肯定臺東農改場在農業創新上的努力,鼓勵團隊持續精進技術,提升臺灣農業的國際競爭力,並強調農業部將全力支持各項研究與推廣工作,確保技術能真正落地應用,為農民帶來實際效益。

胡忠一次長(前排右6)與臺東農改場同仁合影留念

吳菁菁副研究員進行食農教育成果展示

陳盈方副研究員介紹打樣中心服務及研發成果展示

王誌偉科長有機水稻生物防治研發成果

黃政龍副研究員展示智慧省工農機

張芳魁助理研究員介紹臺東原民雜糧作物推動情形

薛銘童副研究員展示臺東原民作物保種成果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小米文化傳承 臺東農改場於新園國小辦理食農教育課程114/10/29
- 二期稻作飛蝨類害蟲遷入預警,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適時防治114/10/27
- 高齡者綠色照顧《食農教育》活動案例介紹114/10/27
- 花卉產業與園藝療育114/10/23
- 花卉育種的永續發展及實務分享114/10/23
- 花藝設計與生活用花之身心薰陶114/10/23
- 國產斑葉電信蘭育種研究與產業現況114/10/23
- 零售消費端之切花品質研析與冷鏈保鮮處理114/10/23
- 開創超市鮮花通路與願景114/10/23
- 國產花卉產業動態與韌性發展11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