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花蓮區農業專訊--花蓮地區陸生藍綠藻的生態特性及栽培管理--02
作者:邱晨;劉思妤
公佈日期:114 年 03 月 21 日
陸生藍綠藻設施栽培技術
陸生藍綠藻惟有在雨後才可進行採集,量少且生長處與砂石雜草混在一起,容易夾雜大量雜物,採收後處理耗時費工。部分農民採用無土栽培,在地面上鋪設碎石等透水資材,搭配噴灌系統培養之。本場則開發陸生藍綠藻設施栽培技術,於溫室高架床鋪設防蟲網或其他透水網目做為墊底資材培養,優點是排水良好且通風,藻體不易腐爛,且採收後清洗更加便利。此外,夏季與冬季適用之陸生藍綠藻灌溉時間有所不同。夏季時適合於晚上噴灌,避免溫室中白日溫度過高,水溫跟著升高對陸生藍綠藻產生熱障礙。夏季的噴灌頻率以藻體乾溼交替為佳,冬季時則可進行連續噴灌。而雨季時由於溫室中濕度較高,可減少噴灌頻率。陸生藍綠藻的原生地通常會與雜草共生,由雜草提供部分遮蔽,如進行人工栽培,建議使用60%的遮陰網,避免陽光直射。陸生藍綠藻體在適當遮陰後,藻體顏色較為亮綠,如藻體曝曬過多,藻體內類胡蘿蔔含量提升,則使藻體呈現褐黃色,若過度遮陰,藻體則會呈現深墨綠色或橄欖綠。
肥培管理
為使陸生藍綠藻於人工栽培環境下的產量能夠有所提升,我們選用了兩種液肥—臺肥活力2號和臺肥43號,並分別進行不同稀釋濃度的測試。結果發現臺肥活力2號液肥能有效促進陸生藍綠藻的生長,且在相同的培養環境下,藻體重量較對照組(未施肥)增加了3.4倍。
由於陸生藍綠藻本身能夠自行固定氮源,所以對氮肥的需求不會太高,而液肥中的成份能夠補充磷供給藻體,透過補充適量的磷,能夠促進藻體進行光合作用。人工栽培環境下,可搭配肥培管理技術,將有助於擴大陸生藍綠藻產業的發展,並為其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蔬菜作物-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其他-其他
延伸閱讀
- 設施應用於蔬菜生產之思維114/10/27
- 花改場--自然解方、與鵬為伴—有機農田的生態營造與觀察114/10/13
- 文宣-強化韌性 照顧農漁民114/09/30
- 人事異動114/09/30
- 文樂部落常用植物-艾納香小知識114/09/30
- 文宣-獎勵農漁民子女就學金114/09/30
- 茶改場擘劃臺灣精品咖啡新里程 打造從果實到風味的價值鏈114/09/30
- 花改場--熱帶性低氣壓(TD09)接近南方海面 請花蓮及宜蘭農友預作防範114/09/17
- 花改場--蘭陽平原永續行動啟動 農業部攜企業共守友善農田114/09/17
- 花蓮區農情月刊--文旦產業數位轉型 就靠智能灌溉與雲市集數位行銷114/0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