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專訊--天空優勢助力天敵防治 無人機施放蜂球技術--03
獨特的蜂球設計:赤眼卵寄生蜂暫時旅居所
為實現應用天敵昆蟲-赤眼卵寄生蜂對玉米秋行軍蟲和玉米螟等害蟲的防治效果,團隊研發新式赤眼卵寄生蜂球,外殼採用天然紙漿製成,具備易分解的特性,球體設計便於拋投,能有效節省人力與施用時間,並且球殼分解後對環境較為友善。球殼上設計有依據赤眼卵寄生蜂體型大小量身打造的狹縫,並透過雷射方式精準切割縫隙,保護寄生蜂避免雨水和螞蟻等外界威脅因子入侵球殼內。當蜂球被投放後,寄生蜂會在球殼內羽化,並從縫隙順利飛出。本新式蜂球設計已取得新型專利,並且將技術移轉予吉田田有限公司製造販售。
載著寄生蜂飛行的農用無人機
為使新式蜂球有效率並精準施放於大面積田區,團隊更繼續合作開發「GPS 定位投放球體裝置」,專為現有的農用無人機設計了一套新型酬載機構,內容主要包含球體連續投放機構、GPS定位及機械驅動裝置、雲端操作平台,為一套可附掛於無人飛行載具之獨立裝置,且不受無人飛行載具廠牌型號限制。這些技術的結合,使無人機在大田區內能夠快速、精準地投放蜂球,有效提升防治害蟲的效率。
在實際操作中,使用者透過雲端操作平台框選預計投放的田區範圍,系統便會自動計算田區面積並規劃最佳投放座標,建立投放任務。當農用無人機執行規劃飛行任務並接近蜂球投放座標時,投放機構便會自動觸發投放機構,完成精準且快速的蜂球投放工作。施放後1至2日,赤眼卵寄生蜂便會從蜂球內羽化飛出,開始進行田間害蟲的防治工作,顯著提升防治效果與作業效率。經田間試驗調查,使用本技術,每公頃只需5-10分鐘即可完成蜂球投放作業,相較於傳統手釘蜂片耗時1-2小時而言,作業效率提高6倍以上,且任務投放成功率達97%,搭配低頻度施藥及正確施用蜂球時機點可將玉米危害率減少至5%以下。
此技術目前已授權給擎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望開始生產並銷售給無人機業者,期望藉由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推廣,期待這項創新能在相關作物產業中擴散應用。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 玉米 > 玉米-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工程類 > 農業機電 > 農業機電-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其他-其他
- 花蓮區農情月刊--集思廣益 本場與臺大生農學院實地訪查四南坡地農業共築農業永續發展藍圖114/05/13
- 花蓮區農情月刊--2025亞太蘭花會議暨臺灣國際蘭展盛大開幕 本場與轄區蘭農不缺席114/05/13
- 文宣-有機農業促進方案114/04/22
- 攜手合作 共創農業未來-羅正宗場長關懷農業發展,走訪轄區農會(三)114/04/22
- 農用紙膜 有機栽培減塑環保新選擇114/04/22
- 花蓮區農情月刊--返鄉青農投入水耕青蔥產業 利用科技力量應對傳統農業挑戰114/04/18
- 花蓮區農情月刊--芋苗種植機移栽芋頭苗不用再歪腰 本場輔導吉安農友邁入農業自動化114/04/18
- 花蓮區農情月刊--2025亞太蘭花會議暨臺灣國際蘭展盛大開幕 本場與轄區蘭農不缺席114/04/18
- 花蓮區農情月刊--農業部宣告有機農業促進方案全面啟動! 邁向永續農業新未來114/04/18
- 花蓮區農業專訊--農業部新聞 糧食產業全面升級計畫11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