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柑橘蒂腐病的發生及其防治
作者:羅佩昕
公佈日期:114 年 03 月 24 日
文圖/ 羅佩昕
臺灣柑橘( 椪柑或茂谷柑) 多以貯藏為主,貯藏期間最常見的病害以柑橘蒂腐病為主,在採收後未使用任何貯藏性病害防治藥劑處理下, 可使約30% 的果實腐爛, 導致農民收益損失。蒂腐病可分為褐色蒂腐病及黑色蒂腐病,分別是由Diaporthe citri 及Lasiodiplodiatheobromae 所引起, 主要感染柑橘果實,且多在柑橘成熟後貯藏期間發生,通常可見果實果梗褐化乾枯脫落,病原菌即由該處侵入感染,造成果實由果梗處開始褐色腐爛,並蔓延至全果,而依據本場歷年調查,中部地區貯藏柑橘以褐色蒂腐病為主。臺灣柑橘貯藏常見模式為每粒個別以塑膠袋套袋後堆疊於塑膠籃內,雖有塑膠袋隔離,但仍會觀察到因蒂腐病造成的果實腐爛汁液滲漏,污染其他籃內塑膠袋或果實。針對蒂腐病的發生生態及防治方式如下:
- 發生生態:褐色與黑色蒂腐病原菌皆可在果樹枝條上殘存, 褐色蒂腐病原菌更可感染幼葉及嫩葉,並且在果實上潛伏感染,果實成熟後,才進一步發展為病害,造成果實褐色腐爛。這兩類的病害可影響所有種類的柑橘,通常發生在果樹上具有許多枯枝未善加修剪的果園及降雨頻繁的氣候較為常見。
- 防治方式:蒂腐病的防治可分為田間管理及採收後處理兩個面向,田間管理著重在移除樹上的枯枝與病枝,以及田間果實收穫前預防性的使用植物保護資訊系統所推薦的藥劑進行防治;於採收後處理則可應用植物保護資訊系統推薦藥劑,如克熱淨及腐絕,另也可透過低溫(10℃以下) 貯藏降低柑橘蒂腐病在貯藏期間的發生。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相關檔案下載
延伸閱讀
- 昆蟲作為畜產飼料之探討114/05/20
- 粒狀芻料在鹿場之飼養效果評估114/05/20
- 以集中淋浴策略因應極端高温114/05/20
- 山羊於熱緊迫時其行為適應表現與可行的緩解策略114/05/20
- 臺灣優質乳公牛精液的推廣與國際合作114/05/20
- 美國乳公牛登錄碼查詢系譜與性能遺傳評估資料網路化114/05/20
- 高靜水壓技術對牛乳品質之影響114/05/20
- 畜產專訊第132期(114年6月)114/05/20
- 臺南區農情月刊-347期 -茶山部落校園扎根 保種 食農 永續 –萊豆保種教育活動紀實114/05/20
- 臺南區農情月刊-347期 -2025第十九屆台灣國際農業機械暨資材展 紀實114/05/20
議題關聯知識文庫
入口網關聯文章
主題館關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