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情月刊--集思廣益 本場與臺大生農學院實地訪查四南坡地農業共築農業永續發展藍圖
為了解坡地農業經營現況,本場2 月18 日帶領臺大生農學院團隊至宜蘭縣大同鄉四南高冷蔬菜生產基地,同時邀請宜蘭縣政府、農村水保署、林業保育署、三星地區農會及在地農友一起座談交流,共同探討四南地區坡地農業發展所面臨的挑戰與契機。
宜蘭大同四南地區長期種植甘藍,是全臺最大的高冷蔬菜產地,但因為連作、施肥及用藥等問題,生產面臨每年越種越小的甘藍生育障礙,以及病蟲害威脅等困境。本場及三星地區農會在多年前即協助四南農友轉型花卉栽培,近年更提出青蔥轉作、新興高經濟作物栽培及景觀綠肥等輔導工作。
臺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近年在濁水溪流域進行環境友善及生物多樣性相關計畫,隨著計畫進展未來期程將朝坡地農業方向研究。林裕彬院長在2 月初與本場簽訂合作備忘時,就希望能借助本場在四南的輔導經驗,讓生農學院在坡地農業及相關防減災研究上有所突破。
因此本次實地訪查臺大生農學院透過本場邀請四南地區共同輔導單位,包括宜蘭縣政府農業科及水保科、農村水保署臺北分署、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三星地區農會及在地農友一同座談。其中本場輔導甘藍轉作花卉的前輩蘇腓立農友,也到場說明甘藍轉作會遇到的問題,以及多年來種植花卉情形。
蘇腓立班長表示,在地農友沒辦法負擔高經濟作物的成本支出,因此要甘藍轉作就會有實際上的困難,而且宜蘭雨水多、山上氣候濕冷,在種植花卉上就需要設施栽培,以及更專業的栽培技術,在農友無力負擔與學習的情況下,農政單位協助是必須的。另外因為現在青農逐漸返鄉,他們可能不再願意做一級生產,進而轉向休閒服務業,這樣或許也有利於環境保育。
隨後宜蘭其他在地中央及地方的農政單位,都分別就自身與四南地區相關業務做出說明,包括經濟作物的轉型、甘藍多元產品開發、水資源灌排問題、防減災設施等。
本場宣大平副場長強調,四南地區是轄區很重要的蔬菜產區,本場希望帶給地方更友善的新技術,協助其建立更多元的產業。同時農業發展與生態保育應該相輔相成,在追求農業產值下,更需兼顧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維護。他也樂見青年返鄉,不論是發展觀光或休閒農業,都能將創新思維和技術帶入農村,為農村注入新活力。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葉菜類 > 葉菜類栽培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葉菜類 > 葉菜類營養與肥培管理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葉菜類 > 葉菜類-其他
- 花改場--花改場推廣原鄉機能性作物栽培與應用 開創原鄉產業契機114/04/18
- 花蓮區農情月刊--農業部宣告有機農業促進方案全面啟動! 邁向永續農業新未來114/04/18
- 花蓮區農業專訊--建立宜蘭地區哈密瓜一年兩收模式 有效提升轄區特色甜瓜產業--04114/04/18
- 花蓮區農業專訊--建立宜蘭地區哈密瓜一年兩收模式 有效提升轄區特色甜瓜產業--03114/04/18
- 花蓮區農業專訊--建立宜蘭地區哈密瓜一年兩收模式 有效提升轄區特色甜瓜產業--02114/04/18
- 花蓮區農業專訊--建立宜蘭地區哈密瓜一年兩收模式 有效提升轄區特色甜瓜產業--01114/04/18
- 苗栗農情月刊第304期-植醫專欄 生理性缺鈣造成的番茄尻腐病114/03/31
- 苗栗農情月刊第304期-本場與臺大生農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 共創新里程碑114/03/31
- 花蓮區農業專訊--綠球體誘導技術 加速東洋山蘇花種苗繁殖--03114/03/21
- 花蓮區農業專訊--綠球體誘導技術 加速東洋山蘇花種苗繁殖--0211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