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區農情月刊-347期 -小果番茄 產業大升級–臺南農改場發表三大突破研發成果
為強化臺灣設施小果番茄的永續發展,本場長期投入設施蔬 果病蟲害管理與品種改良研究,於4月29日在農業部發表三項重 要研發成果,包括耐儲運小果番茄新品種‘臺南25號’、設施番 茄IPM病蟲害綜合管理技術,以及抗病茄砧新品種‘臺南1號’。 科技司陳瑞榮副司長於致詞時表示,這三項技術的推廣, 將助力番茄產業邁向新階段,除了拓展外銷市場之外,未來也 能延長番茄產期,對於農友及消費者是一項福音,也是農業科 技研發成果落地促進產業發展的範例。期待未來番茄產業邁入 「低風險、高效能、具外銷潛力」的新階段! 本場陳昱初場長強調,小果番茄品種如‘玉女’深受農友與消 費者喜愛,惟其不耐高溫,限制了栽培季節,加上近年氣候變 遷影響,番茄產業面臨高溫逆境、病蟲害風險與產銷失衡等挑 戰。本次技術發表,不僅立足於「在地化研發」,更朝向「推 廣精準化、產業鏈整合化」邁進,未來將持續投入升級創新, 攜手產業實現農業永續與市場雙贏的願景。
耐儲運番茄‘臺南25號’ 助攻外銷市場 因應目前農友栽培小果番茄品種過於單一與內銷市場壓力, 臺南場推出紅肉、耐儲運新品種‘臺南25號’,突破現有品種儲 運瓶頸,具備高糖度、果肉緊實、耐儲運等特性。 小果番茄‘臺南25號’果型為紅肉長圓形,單果平均重約11.5 公克;糖度約9.7°Brix,果實糖酸比可達25.4,風味不亞於目前 主流品種;具耐熱性,適合臺灣3∼5月春作栽培環境,定植後 78∼87日可採收,與目前國內主要產期區隔;試驗證實‘臺南25 號’於5℃冷藏4週,仍能保持7成的商品率。推出後預期可推廣 於外銷市場,為小果番茄番茄產業開拓出口市場契機。
整合式IPM病蟲害防治技術 落實安全低藥生產模式 因應氣候異常與病蟲害風險升高,臺南場建立設施小果番茄 之IPM (有害生物綜合管理) 防治技術,聚焦於「預防、監測、 防治」三大面向,協助農民有效控管銀葉粉蝨與病毒病。 在預防方面,本場強調設施栽培應確保隔離完整、採用健康 種苗並落實田間衛生。監測方面則透過布設黃色黏紙,定期掌 握粉蝨密度。防治方面,於定植後2個月內加強巡查、及時拔除 病毒株,並導入天敵昆蟲菸盲椿控制粉蝨族群密度,有效降低 防治勞力與農藥施用頻率。同步導入胡麻與醉蝶花作為菸盲椿 銀行作物 (Banker Plant),提升天敵族群穩定性與防治效果,成 功打造設施內部害蟲防線。這套操作技術指引已在多個番茄栽 培場域成功驗證,可節省農藥防治成本近60%,同時提高產量 至少20%,整體可提升收益至少40%,為產業提供可落地的安全 生產模式。
茄砧‘臺南1號’ 強抗青枯病、耐高溫、嫁接穩定 針對臺灣番茄產區常見的青枯病,臺南場歷經八年 系統育種與區域試驗,成功育成雜交一代茄砧新品種 ‘臺南1號’,是國內首個同時具備穩定抗病、強親和 性、高溫期適應力之專業砧木品種。 茄砧‘臺南1號’已完成於雲林、嘉義、南投等主要 產區之小果與大果番茄田間驗證,顯示在高溫與病害 逆境下仍可維持番茄良好生長勢與產量穩定性,對於 番茄青枯病有穩定的抗病性,且能維持番茄之品質與 產量。此品種現已技轉予稼穡種子有限公司與可樂種 苗,預計未來將成為提升番茄生產安全與效率的關 鍵。 【文/編輯室 圖/黃鵬戎】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 果菜類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 昆蟲作為畜產飼料之探討114/05/20
- 粒狀芻料在鹿場之飼養效果評估114/05/20
- 以集中淋浴策略因應極端高温114/05/20
- 山羊於熱緊迫時其行為適應表現與可行的緩解策略114/05/20
- 臺灣優質乳公牛精液的推廣與國際合作114/05/20
- 美國乳公牛登錄碼查詢系譜與性能遺傳評估資料網路化114/05/20
- 高靜水壓技術對牛乳品質之影響114/05/20
- 畜產專訊第132期(114年6月)114/05/20
- 臺南區農情月刊-347期 -茶山部落校園扎根 保種 食農 永續 –萊豆保種教育活動紀實114/05/20
- 臺南區農情月刊-347期 -2025第十九屆台灣國際農業機械暨資材展 紀實11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