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專訊--2024有機世界大會有機農業研究之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坊記實--03
瑞士有機研究中心(FiBL)
Markus Arbenz先生指出,FiBL在全球擁有300多位研究人員,協助各地農民團體發展有機農業。該中心除了追求科學證據,更重視把結果落地推動至農民身上。其研究重點包括:混農林業、種子供應系統、提升栽種技術、人力培訓、提升作物養分與健康。他強調,每個國家有機發展成熟度不一樣,應針對不同國情制定合作策略。這次來台碰到全球志同道合的機構學者,交流甚多且深入,未來應加強交流分享科技與成果,加速有機農業的發展。他建議台瑞雙方共同研究具氣候韌性的作物品種,並建立長期合作機制。台灣位處熱帶,跟瑞士氣候型態不同,可優先執行篩選具氣候韌性的種子與品種。
印度有機與自然農業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Organic and Natural Farming)
Gagnesh Sharma博士表示在花蓮生態之旅中了解到台灣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如加工設備、優秀的研究人員、有機中心展現完善的示範場域。他認為,台灣的有機農業研究不僅限於學術機構,亦能與農友緊密結合,這點值得學習,而另外有機村的旅遊行程則是相當成功的經營方式。針對未來合作,他建議可朝向幾點該國的重點研究項目:印度發展成熟的畜糞堆肥技術、交流茶園的栽培技術與病蟲害管理、透過線上課程共享技術知識、互相討論第二方參與式驗證系統(participatory guarantee system, PGS),促進台灣跟印度有機商品互相承認。
結論
此次工作坊在充分討論與交流之下,成功建立台灣與各國有機農業研究合作的平台。宣大平副場長在總結時表示;「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此次國際交流不只是短暫的聚會,更是未來合作的起點。花蓮場接續將規劃陸續派員至5國有機中心進行交流,延續這份友誼和實質合作,促進台灣與國際有機農業研究緊密接軌,並積極參與國際研究組織,期盼組成有機研究聯盟,深化合作,共同推動全球有機農業發展。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農業機構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其他-其他
- (第143期)技術服務季刊114/10/17
- 花改場--自然解方、與鵬為伴—有機農田的生態營造與觀察114/10/13
- 文宣-強化韌性 照顧農漁民114/09/30
- 人事異動114/09/30
- 文樂部落常用植物-艾納香小知識114/09/30
- 文宣-獎勵農漁民子女就學金114/09/30
- 花改場--熱帶性低氣壓(TD09)接近南方海面 請花蓮及宜蘭農友預作防範114/09/17
- 花改場--蘭陽平原永續行動啟動 農業部攜企業共守友善農田114/09/17
- 花蓮區農情月刊--文旦產業數位轉型 就靠智能灌溉與雲市集數位行銷114/09/17
- 花蓮區農情月刊--阿娥又報報 宜花有機農業接軌國際永續114/0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