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庫
						花蓮區農業專訊--土壤微生物及有機質相互作用國際研討會參訪心得--01
							作者:簡梓丞;倪禮豐
							公佈日期:114 年 06 月 05 日
						
						前言
氣候變遷下,如何減少大氣中溫室氣體為全球重要議題。除了開發不同方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外,碳匯亦為重要方法之一。自然碳匯可分為綠碳、黃碳及藍碳,其中黃碳指的是將二氧化碳以有機質形式儲存於土壤中。然而,有機碳的變動受到農事操作、土壤礦物性質、微生物種類、環境濕度與溫度等因素影響,各國土壤專家開始探討各項因子如何影響土壤有機碳,開發可有效增加土壤碳匯技術之方法。
第九屆土壤礦物與有機物及微生物交互作用國際研討會(ISMOM 2024),於2024年10月15日至18日在日本茨城縣筑波市舉行。該研討會由國際土壤科學聯盟(IUSS)主辦,旨在為來自土壤科學、生物地球化學、生態學和環境科學等多領域的科學家和學生提供交流平台。
研討會重點議題介紹
土壤碳匯為近年來土壤學與氣候科學研究重點。本次研討會主要圍繞以下幾個議題展開討論:
- 土壤環境
土壤有機質來源主要為生物體死亡後的殘體分解,其大部分會轉化為二氧化碳返回大氣,另一部分能直接留存於土壤中,或與土壤礦物結合而被保護。黏土礦物、氧化鐵和短程有序礦物,如鐵氧水合物或鋁氧水合物等,因為其特殊礦物晶體結構可以穩定有機質或是抑制土壤微生物活性,有較高碳匯潛力。
- 土壤微生物
有機質可分為顆粒有機碳(POM)與礦物有機質(MAOM),前者較容易被微生物分解,後者與土壤礦物結合而較為穩定。微生物殘體為有機質重要來源,且在有機質的分解與累積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其活性受到土壤酸鹼度、濕度、溫度及植物影響。本次研討會提出較高微生物歧異度土壤,具有較佳的土壤碳匯結果。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土壤肥料類 > 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生物化學
消費者知識庫 > 土壤肥料類 > 土壤管理與改良
消費者知識庫 > 土壤肥料類 > 土壤肥料類-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其他-其他
延伸閱讀
							- 農業剩餘資材燃料灰燼肥料化應用114/10/27
- 花改場--自然解方、與鵬為伴—有機農田的生態營造與觀察114/10/13
- 文宣-強化韌性 照顧農漁民114/09/30
- 人事異動114/09/30
- 文樂部落常用植物-艾納香小知識114/09/30
- 文宣-獎勵農漁民子女就學金114/09/30
- 花改場--熱帶性低氣壓(TD09)接近南方海面 請花蓮及宜蘭農友預作防範114/09/17
- 花改場--蘭陽平原永續行動啟動 農業部攜企業共守友善農田114/09/17
- 花蓮區農情月刊--文旦產業數位轉型 就靠智能灌溉與雲市集數位行銷114/09/17
- 花蓮區農情月刊--阿娥又報報 宜花有機農業接軌國際永續114/09/17
									議題關聯知識文庫
								
							入口網關聯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