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區農業專訊--土壤微生物及有機質相互作用國際研討會參訪心得--03
- 
	研習心得與建議 目前多數國家有關土壤碳匯相關研究還在起步階段,政策推動也較為有限。由於不同地區的環境條件不同,相同措施效果可能存在差異。如免耕栽培於乾旱地區施行對於土壤有機質累積效果較佳,濕冷地區效果較不顯著;土壤礦物會隨著晶格結構、金屬離子等差異,對於有機質保護能力不同。國內缺乏部分上述相關研究資料,因此亟需於本地調查相關措施效益。 本次研討會討論許多土壤礦物與微生物相互作用機制,根據會議上提到之土壤作用機制,可思考開發具有增加土壤碳匯潛力之農法,且台灣缺乏長期碳匯相關基礎資料,後續相關建議如下: 一、土壤碳匯基礎資料 台灣土壤資料庫數據老舊,少部分地區有較完整土壤質地、土壤穩定度等其他相關土壤物理資料,建議可針對農業碳匯熱點更新土壤資料庫。 二、長期試驗 草生栽培、混林農業、農田施用生物炭等長期研究,國外發展已久,於本次及其他相關研討會多種措施之結果至少評估10年以上。台灣極度缺乏相關成果。因此期待未來政策可支持長期相關試驗,以評估適合台灣之碳匯經營操作。 三、具體措施 本次研討會提供許多科學基礎資料,可借鏡思考可行之操作,於田間施行免耕栽培、種植綠肥、覆蓋作物、放牧強度、有機農業、施用不同碳氮比資材等農業措施。以上措施於台灣仍需考量細節,如合適作物、雜草管理、作物品質、輪作時機等需再調整。 淨零碳排於各國同樣面臨相關操作成本較高、有機質累積量估算不易、容易分解等問題。美國規劃於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目標,現階段已推出不同土壤健康管理獎勵補助措施,吸引農民改變田間操作模式。台灣可利用小農優勢,執行更為細緻的農事管理,但執行碳匯操作勢必增加操作成本,因此有關成本議題仍為一大挑戰。淨零碳排為長期目標,短期於田間不易有成效,未來需結合產官學各方努力,以達成土壤永續經營、淨零、循環、友善環境等目標。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土壤肥料類 > 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生物化學
消費者知識庫 > 土壤肥料類 > 土壤管理與改良
消費者知識庫 > 土壤肥料類 > 土壤肥料類-其他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其他-其他
- 農業剩餘資材燃料灰燼肥料化應用114/10/27
- 花改場--自然解方、與鵬為伴—有機農田的生態營造與觀察114/10/13
- 文宣-強化韌性 照顧農漁民114/09/30
- 人事異動114/09/30
- 文樂部落常用植物-艾納香小知識114/09/30
- 文宣-獎勵農漁民子女就學金114/09/30
- 花改場--熱帶性低氣壓(TD09)接近南方海面 請花蓮及宜蘭農友預作防範114/09/17
- 花改場--蘭陽平原永續行動啟動 農業部攜企業共守友善農田114/09/17
- 花蓮區農情月刊--文旦產業數位轉型 就靠智能灌溉與雲市集數位行銷114/09/17
- 花蓮區農情月刊--阿娥又報報 宜花有機農業接軌國際永續114/0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