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區農改場113年報-陸、農業淨零碳排
柑橘果園栽培管理及地被植物種類對土壤碳匯影響
目前研究得知草生栽培能增加農田土壤碳匯效益,本計畫進一步探討果園管理方式及地被植物種類對柑橘果園土壤碳匯的影響。果園草生栽培管理方式為保留地被植物、定期割草及定期割草並再使用除草劑,另篩選四種適合果園生長之地被植物石莧(Phyla nodiflora (L.) Greene)、蠅翼草(Grona triflora (L.) H.Ohashi & K.Ohashi)、金腰箭舅(Calyptocarpus vialis Less.) 及心葉水薄荷(Clinopodium brownei (Sw.)Kuntz)定植於柑橘果園近一年後,分析對土壤碳匯的影響;結果顯示保留地被植物為主的果園管理方式土壤碳匯量增加19.33%,定期割草及定期割草並使用除草劑則分別減少13.73% 及32.69%,由此可知保留地被植物的果園管理方式可有效增加土壤碳匯量,使用定期割草及除草劑則降低土壤碳匯量;另評估地被植物對土壤碳匯效率,四種地被植物以石莧累積碳匯量較高,達9.40 噸/ 公頃,其次依序為心葉水薄荷(8.62噸/ 公頃)、金腰箭舅(3.12 噸/ 公頃)及蠅翼草(2.28 噸/ 公頃),而原生草種則減少0.12 噸/ 公頃,顯示地被植物的選擇對土壤碳匯效益具有顯著影響。另光適應性分
析顯示,石莧及蠅翼草適應中高光環境,金腰箭舅適應中光環境,心葉水薄荷則是和耐陰性強遮陰區域生長。綜上結果可知不同地被植物與管理方式影響果園土壤碳匯,有效光合作用配置地被植物空間分配可提升果園土壤碳匯效益,提供果園土壤及草生栽培管理提供參考。
苗栗區柑橘灌溉模式建立與驗證
本研究使用灌溉管理模型評估不同鄉鎮產區柑橘需水量,並驗證柑橘作物常用灌溉模式,卓蘭桶柑位於丘陵台地,依據土壤張力值灌溉,為精準式灌溉;卓蘭茂谷柑位於山坡地,除開花期外多不灌溉,為半乾式灌溉;苑裡帝王柑位於山谷半遮陰平地,土壤水分含量監測值降低時灌溉,為半濕式灌溉;公館砂糖橘位於平地,除降雨外每日上午及下午設定灌溉,為恆濕式灌溉。場域設置氣象站計算每日ETo,埋設電容式水分感測器以追蹤土壤水分歷時變化,並調查作物生育階段及灌溉量等。卓蘭地區ETo約1,250 mm,公館1,240 mm,苑裡982 mm。卓蘭桶柑( 樹齡20 年),Kc 值由生育初期0.3 逐漸升至1.3,卓蘭茂谷柑( 樹齡8 年),Kc 值0.3 至1.0,苑裡帝王柑( 樹齡7 年),Kc 值0.4 至0.75,公館砂糖橘( 樹齡3 年),Kc 值0.6 至0.8。開花後至果實肥大期灌溉適值,精準式灌溉為田間容水量之0.32 倍,半乾式為0.40 倍,半濕式為0.35 倍,恆濕式為0.30 倍,果實成熟及採收期灌溉適值,精準式灌溉為田間容水量之0.57 倍,半乾式為0.57 倍,半濕式為0.40 倍,恆濕式為0.45 倍。模型評估需水量結果,推薦灌溉大多於開花期前後及果實肥大期間,卓蘭桶柑為精準式灌溉,推薦灌溉140 mm,實際灌溉63 mm。卓蘭茂谷柑為半乾式管理,推薦灌溉140 mm,實際灌溉30 mm。苑裡帝王柑為半濕式管理,推薦灌溉110 mm,實際灌溉105 mm。公館砂糖橘為恆濕式管理,推薦灌溉450 mm,實際灌溉1,150 mm。由於降雨量的影響遠高於灌溉,使土壤水分差異並不顯著,各場域不同小區間,除了桶柑開花率達到顯著性差異,以及茂谷柑及桶柑葉片葉綠素含量在5 月14 日有顯著性差異,其餘場域各處理之開花率、著果率、果長、果寬、葉片SPAD、淨光合作用率及氣孔導度差異並不明顯。
苗栗地區水稻農業碳排係數建立及稻稈處理減排之應用研究
選定水稻栽培面積最大(A5b 非石灰性淺層排水不完全沖積土) 及次大(A2b 非石灰性中質地排水不完全沖積土) 之土壤管理組,規劃3 處水稻場域。水稻品種臺南11號( 依實際農友需求選擇),氮用量:一期作160 公斤/ 公頃、二期作100 公斤/ 公頃。磷鉀肥用量依據土壤分析結果推薦用量。試驗設計:分為慣行區及稻稈移除區,每區設置3-5 個固定取樣點。公館大坑段二期作增設肥料變級,分為0、50、100、150 等4 種,設置28 個固定取樣點。溫室氣體量測採密閉罩法,密閉罩半徑15cm,密閉罩高度依作物生長高度調整,量測頻率:每週2 次( 星期一、星期四)。量測時間:上午9 點至下午1 點。使用儀器:LI-7810(CH4/CO2)、LI-7820(N2O),測量時期:於耕犁之前開始監測,調查至二期作水稻收穫為止。每次採樣紀錄土壤氧化還原電位,並採取土壤分析全氮、全碳及有效性氮含量。溫室氣體排放量測結果,一期作CH4 排放係數為1,598( 苑裡鎮安段)、2,358( 苑裡南山段) 及280( 公館大坑段) kg ha-1 season-1,二期作CH4 排放係數為489( 苑裡鎮安段)、698( 苑裡南山段) 及503( 公館大坑段) kg ha-1 season-1。一期作N2O-N 排放係數為0.0085( 苑裡鎮安段)、0.0034( 苑裡南山段)及0.0228( 公館大坑段) kg N2O-N/kgN,二期作N2O-N 排放係數為0.0194( 苑裡鎮安段)、0.0055( 苑裡南山段) kg N2O-N/kgN。不同稻稈處理模式溫室氣體排放量測結果,稻稈移除減排比例介於45.4-53.6%,試驗區因水位、降雨、有機質投入不同,溫室氣體生成量亦有不同,預期稻稈處理於低水位下,減排效果更佳。
苗栗農業剩餘資源循環再利用示範場域建立
臺灣每年產生大量農業剩餘資源,若未經規劃利用,長年將造成堆積窘境。通霄鎮飛牛牧場佔地50 公頃,部分為山坡地範圍,場區內有許多原生樹木及觀賞用花草,每年產生30.8 公噸落葉及95.8 公噸原生枝條,因缺乏適當處置或回收技術,這些資源逐年累積,影響場區整體活動空間,透過盤點場域內農業剩餘資源、設備及場域,導入資源規格化機械及纖維分解微生物簡易擴培方法,並運用專業儀器分析資源的化學特性,開發適合該場域堆肥的料源調配比例,最終將腐熟堆肥還田,形成場域內資源循環,估計實現農業剩餘資源再利用率達294.9公噸/ 年,並減少每年外購有機肥36 公噸,共節省約21.6 萬元外購肥料費用。
蜂蜜產品碳足跡之研究
本研究擇定「筠捷蜂業行」及其生產之場域建立生產流程圖,並選定700g 及420g 瓶裝龍眼蜜,依生命週期分析法(life cycle analysis;LCA) 與「碳足跡產品類別規則(CFP-PCR): 蜂產品」,透過實地盤查及訪談,蒐集原料取得階段之活動數據,並繪製出產品生命週期製程地圖,進而建立蜂蜜產品碳足跡盤查模式,進行各階段物數據蒐集與管理,最後產出「蜂蜜產品碳足跡盤查報告書」,並提供生產模式減碳建議。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藝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消費者知識庫 > 畜牧類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土壤肥料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消費者知識庫 > 食品科學類
消費者知識庫 > 環境生態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相關檔案下載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政策宣導~長照3.0規劃114/08/2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新團隊夥伴114/08/2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季食開始-綠竹筍114/08/2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產品開發從打樣開始:打造理想產品藍圖的加工課程114/08/2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桃園場開發蔬菜食農實作栽培套組 協助教師推行食農教育-2114/08/2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桃園場開發蔬菜食農實作栽培套組 協助教師推行食農教育-1114/08/2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春暖花開、舞蝶翩翩-新品種繡球花介紹114/08/2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2期-------------114年全國優質安全驗證綠竹筍評鑑結果揭曉 優質筍王風光出線 展現綠竹筍品質與產業競爭力114/08/29
- 農業部畜產試驗所創新育成中心業務現況與願景114/08/27
- 什麼是白黴起司1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