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夏季山區夏南瓜品質與產量之關鍵生產要領
文圖/ 林煜恒、郭建志
夏南瓜(Cucurbita pepo L.) 為葫蘆科南瓜屬一年生草本作物,為採收嫩瓜食用的南瓜,又名櫛瓜、西葫蘆,國內主要栽培的瓜皮顏色為綠色及黃色,於農產品批發市場產品名稱依顏色不同,產品名稱區分為青如意及黃如意。夏南瓜性喜冷涼,生育最適溫度為18-25℃,開花時溫度需高於15℃,若溫度高於30℃ 花粉粒發芽率會下降,導致不易受精著果而落果。因此,中南部平地生產多於秋冬季進行栽種,夏季則需移至中高海拔山區,其中南投縣仁愛鄉即為夏季主要生產區域。該地區栽培品種生育型態以矮性為主,多以露天進行生產。因夏南瓜屬陽性蔬菜,日照不足植株易徒長、落花及落果,生產環境須選擇日照充足區域,避免山壁或森林受遮陰影響。植株定植田間後1 個月可開花結果,開花期如遇陰雨,會使花粉量減少,受精率及結果率降低,必要時每分地可放置1-2 箱授粉蜜蜂或以人工方式協助授粉,授粉後5-7 天,待果長約18-20 公分,即可採收。
栽培期間高溫易形成單偽果,幼果僅稍微肥大,需適時採收,以避免果實老化。瓜實蠅防治為影響夏南瓜品質及產量關鍵之一,可利用黃色黏蟲紙監測蟲口密度, 以克蠅香藥劑進行誘殺,並移除遭瓜實蠅叮咬果實,以降低田區瓜實蠅數量。另夏季山區常有午後雷陣雨,高溫多濕環境易誘發白粉病、露菌病及疫病,除化學藥劑防治外,本場亦積極建立微生物農藥包括液化澱粉芽孢桿菌Tcba05 及Tcb43 發酵液施用技術,定植後每週以Tcba05 製劑稀釋200 倍進行灌根處理,著果後續以Tcb43 發酵液稀釋200 倍進行葉面噴施,可有效降低栽培過程中病害發生,並可提升產量28%。
近年夏南瓜消費市場逐年提升,本場將持續針對轄區夏南瓜進行栽培、病蟲害防治及微生物資材應用輔導,期穩定夏南瓜生產並協助農友生產優質安全的農產品供國內消費市場使用。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園藝類
消費者知識庫 > 植物保護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相關檔案下載
- 樺加沙颱風生成,臺南區農改場籲農友加強防災準備114/09/22
- 臺灣文旦首度輸往馬來西亞,開創外銷新篇章114/09/19
- 臺南區農情月刊第351期-節水減碳雙效益 臺南場推廣 稻田乾濕灌溉 新技術114/09/19
- 臺南區農情月刊第351期-大蒜生產迎機械化契機!臺南場大蒜一貫化機械觀摩會秀實績114/09/19
- 臺南區農情月刊第351期-本場轄區產銷班表現亮眼 114年全國十大績優及優良農業產銷班 評選傳捷報114/09/19
- 臺南區農情月刊第351期-成功繁殖之 健康萊豆種子 返贈部落再運用114/09/19
- 臺南區農情月刊第351期-荔枝椿象 區域整合防治的推動與實踐114/09/19
- 臺南區農情月刊第351期-臺南場推動 農業剩餘資材 再利用 創造永續循環農業新典範114/09/19
- 臺南區農情月刊第351期-農業部設置0800天災救助諮詢專線114/09/19
- 桃園區農情月刊---第310期-------------政策宣導~小心 一頁式廣告詐騙11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