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文化傳承 臺東農改場於新園國小辦理食農教育課程
  為推動食農教育政策,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農改場)於本(114)年10月29日(星期三)在臺東市新園國民小學辦理小米主題課程,特邀請卡拉魯然(Kalaluran)部落的杜珊珊老師擔任講師,將排灣族珍貴的小米知識與文化記憶帶入校園,協助學生認識部落價值、建立自我認同與參與感,深化學生對部落傳統與土地的情感連結,課程參加的學生與教師共計47人。
  講師以原鄉傳統作物「小米」為核心,從認識小米的品種、種植方式到採收料理應用,引導學生理解小米在歲時祭儀與部落社會中的象徵意義與實際應用,並說明小米自開墾、播種、除草到收穫,每個階段都有祭儀及其祖先傳承的農耕智慧,幫助學童從農作物中看見族群發展的根源。
  實作課程中,講師藉由排灣族傳統美食小米粽製作方式,帶領學童採集月桃葉,作為包裹小米粽的最外層材料,同時也分享月桃葉在原民部落中的多元應用方式,讓學生們感受到部落食材運用的生活智慧。參與的教師回饋,課程以生活周遭常見植物結合小米料理實作,除提升學生對小米的認識,也激發對土地與族群的關心,培養對原住民族生活環境與飲食文化的尊重及理解,是一場深具教育價值的食農學習體驗。
  本次課程亦呼應食農教育三面六項指標,涵蓋「農業生產與環境」面向的「農業與環境」、「飲食生活與文化」面向的「飲食習慣」及「飲食文化」,協助學生理解在地農業的生產與資源的永續,並透過傳統飲食的實踐,達到文化的傳承。臺東農改場於明(115)年度將持續依據各學校區域需求及特性,推動以在地特色作物為主題的食農教育課程,歡迎轄內有興趣的國中、小學校於本年10月31日(星期五)前提出申請。

杜珊珊講師以部落祭儀引導學童認識小米

講師與學生互動情形

講師帶領學生於部落周遭採集月桃葉

新園國小參與食農課程的師生大合照
								知識樹分類
							
						消費者知識庫 > 農業經濟與推廣類
消費者知識庫 > 其他
- 高齡者綠色照顧《食農教育》活動案例介紹114/10/27
- 花卉產業與園藝療育114/10/23
- 花卉育種的永續發展及實務分享114/10/23
- 花藝設計與生活用花之身心薰陶114/10/23
- 國產斑葉電信蘭育種研究與產業現況114/10/23
- 零售消費端之切花品質研析與冷鏈保鮮處理114/10/23
- 開創超市鮮花通路與願景114/10/23
- 國產花卉產業動態與韌性發展114/10/23
- 循環農業之苗木枝條去化再利用114/10/23
- 蝴蝶蘭永續管理中黃葉病感染源之探討與管理114/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