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花原產於東亞及馬來西亞,1900年間引進台灣,引進初期野生於溪邊,故又稱為野薑花。1980年代在屏東開始經濟栽培,現已在各地普遍生長,因其花瓣外型優美狀似蝴蝶,又稱為蝴蝶薑。
薑花因花色素雅又具香氣,常作為家庭用切花或庭園植物,此外因香氣高雅,亦作為敬神禮佛的花卉,因此每逢農曆初一、十五或宗教節慶,市場需求量明顯增加。
薑花(Hedychium coronarium Koening)屬蘘荷科(Zingiberacea)又稱薑科(Ginger family),英名Ginger Lily、Butterfly Lily。薑花為宿根多年生草本,花期每年的5~10月,花具香氣,是台灣重要的香花植物,主要產區在屏東縣(2003年年產量約460萬支,佔台灣產量的80%)。多年來薑花種植的品種一直沒有更新,維持傳統白花的品種,為了增加薑花花色的多樣性且保有香氣,本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於1984年3月自中興大學黃敏展教授處取得日本薑花30個品系,經試種觀察後,1986年10月從中選育出5個新品種,其中4個品種分別具有橙、黃、桃紅與橘紅等顏色,惟因香氣清淡,不被消費市場接受;另一品種為白花具香氣的品種,外形與傳統白花的品種相近,所以推廣的面積亦不多,故傳統白花品種仍是目前主要的栽培種類。
為了豐富薑花花色的多樣性且仍保有香氣,高雄場進行薑花雜交育種,並將育種目標定位在新色彩、香氣與大花型。1997年從種原圃進行16種雜交組合,於1998年進行品系選拔,選拔7個具香氣與色彩的品系,繁殖營養系,並從1999至2003年依序進行一系列之初級及高級品系試驗、區域試驗、肥料試驗及密度試驗,病蟲害檢定,於2004年7月28日經審查通過,正式命名為薑花高雄6號與高雄7號。
高雄6號其花瓣為粉白黃心、具香氣、花穗密集,商業名稱為「清秀佳人」,其素雅的外型與中度的香氣期能引起雅緻的消費者喜愛;而高雄7號其花色白花黃心、香氣濃郁,商業名稱為「香妃」,希望藉著乾隆皇帝綺妮的故事,勾起消費者對香氣的懷思,喜愛香氣濃郁的高雄7號。
薑花高雄6號生長勢強,株高為90~139公分,植株分蘗性強,病蟲害罹病率低,花穗長18~24公分,花序密集,苞片數18~24片,花朵大小9.0~9.5公分,花色粉白黃心;薑花高雄7號生長勢中等,株高為83~116公分,植株分蘗性強,花穗長14~16公分,苞片數20~24片,花朵大小10.3~10.8公分,花色白花黃心。
薑花高雄6號及高雄7號二品種的栽培方法如下:
(一)種植期:
二品種皆適合在國曆1~2月上旬種植,以地下莖種植。
(二)栽培密度:
畦寬(含畦溝)130~150公分,單行植,株距50公分,每分地種植株數約1,330株。
(三)土地選擇:
以砂質壤土或壤土為佳。
(四)施肥量與施肥法:
每公頃N為200公斤,P2O5是120公斤,K2O 為200公斤,其中25%氮肥,磷肥全量及50%鉀肥做基肥施用,種植後40~50天施第一次追肥,此時施用35%的氮肥,種植後60~70天施第二次追肥,此時施用40%的氮肥及50%的鉀肥。
(五)灌溉方式:
採溝灌方式,薑花對水份的需要多,栽培時需充分供應水份,生育旺盛期間(春季至夏季)每週充分溝灌一次;至於秋、冬季節,視土壤水分含量可降低灌溉次數。
(六)病蟲害防治:
生育期蟲害主要為斜紋夜盜、金花蟲,病害為炭疽病,可參考植物保護手冊相關病蟲害推薦藥劑防治。
(七)切花採收適期:
5~10月為開花期,當小花花蕾露出花苞2~3公分,且花穗抽出4蕾以上的小花,為切花採收適期,以清晨或黃昏採收較好。
(八)整刈期:
12月以後,氣溫漸涼,植株葉片黃化甚至枯萎,此時應將植株在離地10公分處刈去,以利翌年萌發新芽。
薑花採收後留取上位3片葉片後,除去多餘葉片,再立即浸水,保持濕度,並避免曝曬於日光下,維持花卉鮮度,以提供消費者良好的切花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