嫘 祖 的 傳 說/作者:童心
現代人的穿著變化多端,每個季節各有厚薄不同、花色不同的衣服。在遠古時候的人還不會製作衣服,只好用葉、獸皮來遮蔽身體。在中國的傳說中,直到嫘祖發現養蠶抽絲織布,大家纔開始穿衣服。因此,中國把嫘祖奉為絲綢的聖祖,絲的起源與製造,都歸於黃帝的夫人─嫘祖的神話故事,如果把嫘字給拆開,“嫘”字是女”“田”“糸”三字組成的,三字組合的意思為絲田之女祖。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位美麗、善良的姑娘,出生在西陵(今四川省鹽亭縣境內)嫘村山一戶人家。姑娘長大後每天都要外出採集野果來奉養體弱多病的二老。她不怕苦和累,近處的野果採集完了,便跋山涉水到遠處去採集,每天很晚才回家。不久,遠處的野果也采完了,拿啥來奉養二老呢?生活的艱難使姑娘靠在一棵桑樹下傷心地哭起來,哭聲是那樣哀婉、淒涼,使遠近的飛禽走獸都感動地流下了淚水。這哭聲震動了天廷。玉皇大帝撥開雲霧向下一看,見一個十四五歲的孝女哭得死去活來,便發了善心,把罪仙"馬頭娘"打下凡間,變成吃桑葉吐絲的天蟲。馬頭娘看見姑娘悲傷的樣子,便將桑果落在她的嘴邊,姑娘舔舔嘴邊又酸又甜。便吃了一點,覺得沒什麼異樣,就采了許多帶回家給二老吃,老人吃後精神一天比一天好。
一個陽光明媚的夏天,姑娘發現樹上的天蟲不斷地吐著絲,做繭子,在陽光下產生的七彩反射非常美麗,出於好奇,姑娘采一粒放在嘴裏,用手把絲拉出來,這絲又有韌性。她索性像天蟲那樣,編成一塊塊小綢子,連成一大塊給父母披在身上,熱天涼爽、冬天溫暖,於是為天蟲取名為蠶,捉回家餵養。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姑娘完全掌握了蠶的生產規律和繅絲織綢技藝,並將這些毫無保留地教給當地的人們。從此人們結束了"茹毛飲血,衣其羽毛"原始衣著,進入了錦衣繡服的文明社會。
姑娘發明養蠶繅絲織綢的消息很快傳遍西陵部落,西陵王非常高興,收姑娘為女兒,賜名"嫘祖"。嫘祖這一驚天動地的創舉很快傳遍了神州大地,部落的首領紛紛到西陵向她求婚,都遭到嫘祖的婉拒。這時英俊非凡的中原部落首領黃帝軒轅,征戰來到西陵,兩人一見傾心,很快嫘祖被選作黃帝的元妃。嫘祖輔助黃帝戰勝了南方的蚩尤和西方的炎帝,協調好各部落的關係,完成了統一中華的大業。同時奏請黃帝詔令天下,把栽桑養蠶織錦的技術推廣到全國。嫘祖死後黃帝把她葬於落村山,後世尊稱其為"先蠶娘娘"。
嫘祖被後人推崇為我國養蠶取絲的創始人。據《隋書、禮儀志》記載,北周時尊她為先蠶。北宋的《通鑒外紀》記載:"西陵氏勸蠶稼,親蠶始於此。"《路史》將嫘祖發明的養蠶取絲系統化,說西陵氏勸養蠶、育蠶種、親自采桑制絲,開創了絲織事業,從此,嫘祖被當作是上古時勞動婦女養蠶取絲的始祖,被古代黃帝供奉為蠶神。以後,每到植桑養蠶時間,人們紛紜設祭壇祭祀先蠶,以求風調雨順,桑壯蠶肥。同時也用來祭奠嫘祖這一偉大的發明創造。至今,在陝西祭奠黃帝陵的盛大典禮中,還有祭祀嫘祖的紀念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