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病依死後蠶體軟硬程度,可概分成軟化病和硬化病。硬化病由真菌引起,死蠶體內充滿硬硬的菌絲,常見的有白殭病、黃殭病、麴黴病、綠殭病及黑殭病等。軟化病死蠶變黑,軟腐,病原複雜,常由濾過性病毒和細菌引起。濾過性病毒會引起所謂膿病,中腸型多角體病,病毒性軟化病等,有時合併概稱膿軟化病。
A.蠶病之種類與病徵:
家蠶有軟化病、膿病、硬化病、微粒子病等疾病。尚有中毒、寄生蟲、獸蟲等被害。軟化病即為死體不硬化,硬化病則死體硬化。
B.蠶病發生要因:
1.病原與感染:
引起蠶病的微生物,叫做病原。病原必須侵入蠶體內才能使蠶發病,其侵入經路可分經表皮的「經皮感染」,經傷口的「傷痍感染」,由口食下的「經口感染」及經母體產下的卵傳染的「經卵感染」。經卵感染僅限於微粒子病原,所以在養蠶的現場經皮感染與經口感染較成問題。傷痍感染在飼育中受傷者甚微,故不致影響蠶作,硬化病(包括麴黴病)是經皮感染,將硬化病病原菌孢子塗於桑葉給蠶兒食下,其胞子即與蠶糞排出,因此硬化病之防除在於注意不使胞子附著皮膚及殺滅附著皮膚上孢子為要訣。蠶座消毒對於膿軟化病,微粒子病之二次感染之防除也有益,但不能完全。膿軟化病之濾過性菌,主要為經口感染,傷痍感染機會甚微,經口食下的細菌在消化管內繁殖與濾過性病毒同樣地侵入消化管壁細胞進入組織細胞。病原侵入蠶體內活動,是否發病則有差別。細菌中卒倒病菌本身不在蠶體內繁殖,其菌本身所發出之毒素致蠶中毒死亡,與蠶體健康無關。微粒子病係經卵感染,故行母蛾檢查,燒棄有毒蛾所產之蠶卵,防止傳染,如已發病,排出孢子為傳染病原。能夠經口感染其他蠶兒。
2.健康程度:
膿軟化病之發病與蠶兒健康有關,健康由品種而定,為先天性,另依飼育條件而定為後天性,後天性與飼育條件有關,不良飼育條件會助長發病。蠶兒成長,發育不足一個月,如遇不良條件即飼育日數延長,絹絲腺發育不足,繭質不良,達不到養蠶的目的,又家蠶比一般昆蟲免疫力弱,所以不能期待蠶體強健的完全不感染蠶病,飼育條件為促進蠶兒成長發育之因素,故必須給予優良條件,以期達到飼育標準。雖極力給予優良條件,但種種的自然條件,經濟條件,限制在所難免,因此一有病原之攻擊,即助長感染病發,在此情形下病原對策為減少病原,進而減弱病原,極力提倡預防重於治療的技術。
3.蠶期別蠶病發生要因:
普通春蠶期發病較少,蠶作安定,夏蠶、初秋蠶、晚秋蠶隨著蠶期增加,蠶病亦有增加之傾向。夏秋蠶容易發病原,因為葉質劣化,氣溫高。不宜五齡的飼育,近年發現病原的問題為高溫多濕,宜繁殖細菌,蠶期完後必殘留各種病原,黃殭病菌,綠殭病菌,由野外昆蟲,附著於桑葉傳入,膿軟化病原之濾過性菌,從飼育者,外來者傳入可能性大,尤其技術人員,參觀人員在飼育成績不良之蠶戶參觀後,帶來病菌之可能性最大。雖飼育成績好,其中難免發生若干病死蠶,大部分為傳染性蠶病,所排出蠶糞帶著無數之病原散佈,在夏秋期營養,氣象欠佳時,更容易發病,所殘留病原。雖有消毒,但蠶糞散佈及潛入地下,1~2公分中,蠶糞與地面的消毒不易,故消毒效果不大。在冬期間死滅者,病原力衰弱者,分散者之病原殘留於春蠶期為數較少。隨蠶期重複蠶病亦多,新蠶區二、三年後則發生違作,即可推定係病原之蓄積為全體,近年來施行多回育,多回育與違作有密切關連,必須注意。濾過性蠶病一般的大量生產期在於壯蠶期,稚蠶期則為感染時期,多回育必須蠶期與蠶間之間有免分消毒之時間,如需增加飼育回數則稚蠶期在他處飼育,與壯蠶上簇不發生關係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