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4
病名 |
出血性敗血病 |
|
病因 |
引起出血性敗血病的主要細菌是親水性產氣單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為革蘭氏陰性短桿菌,常分佈於河川、湖泊及土壤中,為水中的常在菌,常可在淡水魚類、兩棲類、爬蟲類等動物體內分離到,是一種條件性病原,不良環境因素如低溶氧、水中含氮廢物過高、水溫變化或捕撈運輸的傷害等,造成緊迫使魚隻防禦力衰退,病菌趁機大量增殖造成病害,再因病菌病原性的強弱產生不同的病變傷害。 |
|
症狀 |
1.體色變黑,食慾不振,無活力漂流於入水口或池邊。 2.體表鱗片脫落潰傷出血,魚鰭腹部肛門等多出出血潮紅。 3.眼球混濁白霧或突出。 4.腹腔內積存黃色或血色腹水,肝、脾腫大出血,膽汁滯留。 |
|
診斷 |
觀察出血潰爛症狀。 |
|
治療 |
1.醫潰靈(ET-120)—每20kg飼料混合100g,連續投藥5-7天。 2.羥四環素(Oxytetracycline)—每公斤魚體用50-75mg,連續投藥5-7天。 3.氯黴素(Chloramphenicol)—每公斤魚體用30-50mg,連續投藥5天。 |
|
預防 |
1.良好的飼養管理,減少不良水質環境所造成的緊迫傷害。 2.捕撈運輸時小心操作,避免魚體受傷或配合適合藥物消毒治療。 3.寒流來襲或水溫驟變時減少餵飼量,並補充維生素以提高抗病力。 4.定期防治魚蝨等寄生蟲,減少魚隻因寄生蟲造成傷口,使病菌容易侵入感染。 |
引用自養魚世界雜誌-龍門水產服務專欄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78%
我喜歡:11%
很實用:8%
夠新奇:0%
普普啦:3%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2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阿倫(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8/07/25
GOOD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9/29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