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往往有農民認為,生產高品質的蓮霧必須施用大量的肥料方能達成,這是錯誤的觀念,事實上均衡的養分供應與蓮霧生產有密切的關係,因此為配合蓮霧週年生產,必須瞭解各時期各種養分的需求,並予以補充,才不致造成施肥成本提高卻達不到預期目標之窘境。以下說明幾種蓮霧生產重要的要素,供施肥時參考:
(一)氮
蓮霧氮素主要的供應來源為土壤中的有機質及施用的氮素肥料,作物一般吸收土壤中的銨態氮及硝酸態氮後於體內轉化成氨基酸,接著與碳水化合物結合成蛋白質,以促進營養生長(新梢及葉的形成)。然而於開花前氮素的吸收應降低,並增加磷、鉀肥的吸收以利進入生殖生長期;於開花完成自幼果期進入中果期階段則應補充氮肥,以利果實之填充,自中果期(果實開始紅頭)至成熟期則應減少氮素的供應,此時如果發現葉片仍為濃綠,則表示氮素仍足以供應果實肥大,因此不必再施用氮肥,以免果實發育過快易導致裂果之現象;另一方面,碳水化合物也才足以累積至果實中,以提高果實的糖度。曾有學者認為,過多的氮素對葡萄可溶性固形物(糖類)及花青素的形成有降低趨勢(陳京城,1987),因此果實發育後期減少氮肥供應以增加糖的累積及增加果實色澤是重要的。農民倘若施用過量的氮肥也可能使樹冠周圍土壤酸化,使得磷肥易與鐵及錳結合成為無效性,微量元素硼及鉬之有效性降低,也因此導致作物對這些元素利用率的降低。
(二)磷
磷為構成核酸、核蛋白、磷脂質的主要成分,糖解作用、光合磷酸化作用及光合作用中能量之轉移均需足夠的磷做為能量,一般磷肥多做為基肥施用,以及在催花前配合斷根、敲頭、環剝或浸水等耕作處理以促進花芽分化,以達催早花之功效。強酸性土壤磷肥易被固定,加上磷肥本身的移動性很慢,因此作物如何達到磷的有效利用便益形重要。農民可提昇土壤酸鹼度至5.5~6.5,以及於營養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並將磷肥施入土壤根群生長之深度,均可提高蓮霧園磷肥的利用率。
(三)鉀
鉀之生理機能為調節及維持細胞內物質代謝,適量施用鉀肥可改善蓮霧果實甜度及色澤,但過量的施用鉀肥反而會促進蛋白質合成及還原糖減少,使果實糖度降低。鉀與鈉同為一價陽離子,當土壤中含豐富的鉀時,少量的鈉會促進蓮霧對鉀的吸收量。在蓮霧果實生育後期可適量施用鉀肥,以利糖的累積。
(四)鈣
鈣在植物體中以果膠質酸鈣存在,為構成植物細胞中膠層的主要成分,鈣能增進細胞組織之強度,已有多項研究證實植體缺鈣時易導致番茄、瓜果類裂果以及一些生理障礙的產生,鈣在植體內可與有機酸產生沉澱,因此使得植物免於因有機酸累積產生之毒害,作物若重施氮肥而不注意鈣的補充,很容易因體內有機酸達毒害濃度使得作物產生病變。高、屏地區蓮霧栽植的土壤很多屬於強酸性,鈣有普遍偏低情形,因此應施用含鈣資材以補充鈣質,一方面可減低對於氮素的過度吸收,並可增進細胞組織的強度,使果實海綿質減少並增加果實脆度及糖度,一般含鈣資材有石灰、矽酸爐渣、鈣鎂肥等,以石灰施用為例,建議施用的量約為150~200公斤/分地,於採收完畢至催花前這段時間全面撒施並打入土中。
(五)鎂
鎂為構成葉綠素的主要成分,鎂會影響光合作用,影響碳水化合物之形成量,由於鎂與鉀之間有拮抗作用,因此一些對鎂需求高的作物如印度棗、柑橘類等若鉀肥施用過高,便有可能造成鎂的吸收不足而產生缺乏症狀,因為鎂在植體內移動性快,所以缺乏症狀多發生於老葉,症狀為葉脈仍維持綠色而葉肉會逐漸轉黃,當蓮霧葉片缺鎂時可以葉面噴施0.2%硫酸鎂水溶液,平常施肥則以地面施用2公斤硫酸鎂/株/年即可,倘若伴有鈣之缺乏時,則施用150~200公斤/分地之苦土石灰。
(六)錳
錳在植體中以二價錳型態(Mn+2)移動,當田間浸水後可使三價氧化態的錳(作物較難吸收)還原成二價錳,促進錳的有效性,葉綠體中含有60%以上的錳,錳對於糖度的形成亦有相關,曾有研究指出葡萄的轉色率與葉片中錳濃度呈正相關,而巨峰葡萄成熟果實顏色與糖度亦呈正相關,此外,葡萄果皮中之暗紅色及紫紅色屬於花青素。花青素主要由anthocyanidin與糖結合,所以糖的生成量與各種果實著色也有密切關係,建議農民可於蓮霧之花果期由葉面噴施0.2%硫酸錳以促進著色。
(七)硼及鋅
曾有研究指出果樹硼與鋅的缺乏與落果有很大相關性,硼在土壤過酸(pH<5.0)或過鹼(pH>7.5)情況下都很容易缺乏,植物缺硼時會使生長點壞死,並造成受精不良及果實發育不良現象,於開花期容易使花器凋萎壞死或使花粉管減低活力致結實不良。鋅除了能促進光合作用外,並能促進口引口朵和絲氨酸合成色氨酸,而色氨酸則是口引口朵乙酸(IAA)生長素的前身。曾有研究指出,植物體內IAA與ABA(離層酸)互為消長,植體內ABA濃度高時較易有落果情形產生,當體內IAA濃度高時則會使ABA濃度降低。蓮霧可經由葉片檢測是否有缺微量元素情形,若有則宜於開花前予以補充,例如以綜合性微量元素3000倍進行噴施。
(八)鈉
鈉雖非植物生長的必須元素,但屬於有益元素,土壤溶液中的鈉濃度高時,可減少植物對氮及水分的吸收量,由此可知鈉的補充對植物是有助益的。但以葉面噴施0.1%之粗鹽水溶液即可,濃度太高反而易造成葉傷;如果從土壤補充則應視其土壤質地、有機質含量、陽離子交換性容量(CEC)或鈉吸附比(SAR)而定,因為鈉如果施用不當,將造成土壤團粒構造遭分散,影響土壤的通氣及排水,反而對土壤物理性質會有不良影響。
(林永鴻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