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溫程度及低溫持滯時間:剃光頭重修剪蓋黑網催花管理的蓮霧樹,因樹體內貯藏養分不足,氣溫低至
2.低溫期是乾冷或濕冷:小於
3.低溫期間是否有風:寒流來襲時,冷空氣容易在樹冠下滯留,空氣對流有助於縮短停滯時間,減低寒害程度。
4.低溫前後氣溫變化是否劇烈:寒害的發生除了受低溫程度及低溫滯留時間長短外,低溫前後的氣溫變化亦影響蓮霧樹體之受害程度,氣溫驟降或低溫後氣溫驟升,尤其是低溫後高溫強日照環境常造成嚴重落果。
產調後的蓮霧採收期受催花時間早晚而定,高屏地區7~8月(大暑、立秋及處暑)催花,11月至12月採收的果實,此時遭遇低溫寒害的機率較低;9月中旬前後(白露花)或10月以後催花(寒露花),於12月底至翌年2~3月採收的果實較容易遭遇低溫危害;因此調整催花時間,即可避開或減輕低溫寒害。
二、低溫寒害預防之措施
蓮霧寒害之預防,過去曾經利用噴霧或灌水、地面覆蓋、架設風扇、PE塑膠布或尼龍網保溫栽培、防風網及噴佈荷爾蒙類或化學物質等方式進行寒害防護,但因氣象變化無常,無法掌握及預知寒流來襲時間及低溫程度與持滯時間之長短等,實際的防護效益有限,就目前採取的寒害物理性防護措施如下:
(1)灌水或噴霧:
林邊、佳冬及南州等地果園,於低溫寒流期間,灌水浸水數天,避免寒流低溫之危害;土壤保水較差的果園,如高雄六龜及屏東鹽埔或高樹等地,可利用噴水帶適時噴佈水份,保持地面濕潤,氣溫不低於
(2)地面覆蓋:
利用不織布或深褐色不透水材質為敷蓋的材質,在低溫來襲前先進行敷蓋,可有效提升地溫1~
(3)架設風扇:
利用工業用大型風扇架設於蓮霧樹冠上,於寒流來襲期間藉由風扇之轉動,攪動蓮霧樹體四周之空氣產生對流,減少熱輻射提升樹冠內部及四周之氣溫,避免冷空氣長時間滯留在樹體及葉面,減低寒害。
(4)搭建簡易保溫設施:
寒流來襲前搭設簡易設施,將蓮霧樹以不透水PE塑膠布或15目白色尼龍網覆蓋,阻隔地面輻射熱的散失,減緩設施內氣溫的下降,並維持設施內濕氣,可降低寒害。
加強改進枝條修剪及葉片管理為基本策略,配合低溫期間合理且適當的物理及化學性防護,可提高樹體及果實對低溫的忍受性,降低蓮霧低溫寒害發生程度。蓮霧園遭遇低溫除了以上所敘防護措施外,更應配合寒害後之復育措施,提早採收、修剪受害枝條及葉片或施用含氮素肥料及有機肥料等,促進樹勢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