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統計
知識問題數:15787
會員總數:115210
平均討論數:3.8
專家補充數:9557
農業知識家
量產闊腹螳螂要如何飼養?
發問者:阿龍
發問日期:2008年11月11日
12319
0
61 人評價
讀到「螳螂剋蟲害‧農業更安全─闊腹螳螂量產技術」文章,不知道在量產情形下,要如何飼養那些螳螂,而且牠們不會互相殘害嗎?
本篇討論
4 則
達人級會員
壹任 發表於 2011/11/03
螳螂(mantid)屬螳螂目,為不完全變態種類中漸進變態昆蟲,已知超過1,500種,台灣有17種,幼期和成蟲皆為肉食性,只捕食活動之食物,可以捕捉蝶蛾、蠅類或蝗蟲。頭呈三角形,中間有三個單眼,腹眼發達,是唯一頭能向後轉180度的昆蟲,前胸和第一對腳的基節也特長,前腳第二和第三節上長刺,特化成鐮刀狀捕捉腳,常高舉著雙腳等獵物上門,好像在祈禱,因此又叫祈禱蟲(praying mantid)。闊腹螳螂翅膀有一對明顯白斑,身體除綠色外,也有棕色個體。螳螂將卵產在分泌物形成之卵囊內,稱為「螵蛸」(音飄消,為中藥材)。百餘個卵在卵囊內呈四列以「人」字形排列,自然界中常被寄生蜂寄生。剛孵化小蟲會先脫去胎衣,經7-8次脫皮才能長大為成蟲,時間約需70-80天,如果食物不充足,時間會更長。雌蟲比雄蟲大,在交尾過程中,雄蟲即會被雌蟲從頭部慢慢吃掉,但仍不影響交配效果,因為頭部神經不管雄蟲精子輸送。螳螂可於室內飼養,由釣魚店買回家蠅幼蟲,放入飼養箱內羽化為家蠅幼蟲,當作食物;剛孵化之小螳螂則以小果蠅為食物。飼養箱必須創造立體化空間,供其停息,否則互相殘食嚴重,提供充足水分,可活的較久。
1
(4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陳*杰 發表於 2015/02/21
說明清楚又詳細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buck 發表於 2008/11/11
種植向日癸也會吸引螳螂來覓食小蟲
0
(17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小吳 發表於 2008/11/11
從「螳螂捕蟬」這句古諺語可得知螳螂偏愛吃蟲,只要50隻螳螂就可大量捕食蠅類和蛾類,效果非常好。螳螂生活於平地或低海拔地區,小蟲及成蟲均能捕食害蟲,捕食期長達4、5個月,初孵化小蟲,以小果蠅餵食,之後可以蒼蠅為食餌,亦可以鱗翅目幼蟲、蟋蟀及麵包蟲等代替。小蟲經過6、7次脫皮後變為成蟲。交尾時間為 2到 5小時,每隻雌蟲可產 3到 5個卵囊,每個卵囊內約可孵出 100到 200餘隻小螳螂。剛產出的卵囊具黏稠性,遇空氣後漸漸變硬,以保護卵粒。
1
(18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簡丹 發表於 2008/11/12
我的果園已近兩年沒噴過農藥,發現不只螳螂自動在園內出現,甚至青蛙、蚯蚓、飄虫…好多益虫多到數不清,因此我覺得只要少用農藥,就可吸引很多益虫進駐。當然也會吸引蛇類的出沒,要小心。我的園內就出現近三十年未再見過的草蛇,好高興哦,因為它是無毒的蛇類。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RT0314 發表於 2008/11/11
一、前言
闊腹螳螂(Hierodula patellifera Serville)屬於螳螂目(Mantodea)螳螂科(Mantidae),為台灣重要的螳螂種類,具有高繁殖力、捕食量大及食性範圍廣等優點。全世界目前已知螳螂一科有400屬,約1,800種左右,分為17~32亞科。螳螂分布甚廣,多數的種類分布於熱帶或亞熱帶地區,為不完全變態之昆蟲,其中闊腹螳螂分布於日本、印尼、菲律賓、中國及台灣。隨著有機農業及生態保育觀念日盛,闊腹螳螂的應用需求隨之增加,其穩定量化的生產技術,已是闊腹螳螂應用的瓶頸。因此,本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研發出闊腹螳螂量產技術開發,已能突破季節與其他天然因子的限制,大量生產闊腹螳螂。
二、闊腹螳螂之簡介
螳螂生活於平地或低海拔地區,具有咀嚼式口器,前足特化成鐮刀形,常作祈禱狀,因此又稱祈禱蟲。捕食獵物時,選擇最佳距離與時機,運用其鐮刀足捕捉獵物,其若蟲及成蟲均能捕食害蟲,捕食期長達4、5個月。
三、螳螂之飼養
一般趣味飼育螳螂,可從野外採集牠的卵囊(又稱桑螵蛸),將它放於30cm3飼養箱內,且箱子必須通風,箱內放樹枝和懸掛紗網供棲息之用,另每日以噴霧器噴水供其水分,以維持濕度;卵囊呈海綿狀組織,卵囊內卵粒一般約有數百粒,隨螳螂種類不同而異。剛孵出之若蟲,動作敏捷,四處自由爬行,尋找獵物,此時可提供與牠們身體大小相同的食餌如蚜蟲、果蠅等,果蠅可利用鳳梨或香味較濃郁的水果誘集,若不立即提供食餌,便會互相殘殺,而且牠們是一非常兇殘之族群,自殘性高。3齡後以家蠅為食餌,家蠅可至釣具店購買再用紙杯分裝,待羽化後直接餵入養蟲箱即可;亦可提供鱗翅目幼蟲、蟋蟀及麵包蟲等代替,只要是活體,皆可當食餌。螳螂在脫皮之前食慾下降,且大多在白天脫皮,若蟲在4齡之前不易分辨雌雄,隨著齡期發育體型也漸大(附表 Word 檔下載(24.00KB) 將另開新視窗/ pdf 檔下載(40.51KB) 將另開新視窗),在有限的空間易造成自殘,故應分箱或單隻飼養,以提高存活率。可用直徑9 cm以上紙杯單隻飼養,並在紙杯上以紗網覆蓋,防止螳螂脫逃及噴水、通風用;若蟲經過6、7次脫皮後變為成蟲。此外,螳螂雄蟲體型比雌蟲小,羽化為成蟲時捕食量下降,但雌蟲因自殘性特高,故須單隻飼養,以減少自殘發生。
四、螳螂量產技術研發
在野外螳螂一年一代,在交尾時,雄蟲必須慢慢而且小心翼翼靠近雌蟲,等待機會再伺機爬到雌蟲背上,有時經過一天或數天都尚未完成交尾,在這過程中雄蟲稍不注意或爬至雌蟲背上體軀太過傾斜時,縱使有交尾也會被雌蟲發現,當成獵物被啃食。然而在交尾過程中,雄蟲頭部容易被啃食,因頭部的中樞神經,有抑制射精作用,若被吃掉後,反而更能刺激射精,因此不影響牠們的交尾行為,且雄蟲頭部剛好可補充雌蟲的營養,以供卵巢孕育下一代之用。螳螂一生可交尾數次,交尾後,約經5~20天即能產卵,每隻雌蟲可產3~5個卵囊。剛產出的卵囊具黏稠性,雌蟲將卵粒產於該黏液上,再分泌一層黏液再產一層卵,並以尾毛探測其卵囊之大小,直至將卵產完為止,卵囊遇空氣後漸漸變硬,以保護卵粒,並可減低天敵之危害。
本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為繁殖大量之闊腹螳螂供有機農業栽培及生態保育使用,因此針對降低雄螳螂易被補食而損失交尾機會,及交尾期的季節限制,開發出不但可以迅速而且準確讓雄蟲順利完成交尾且一年繁殖三代,並可同時數對進行交尾,完全不受時間及空間的限制之螳螂生產技術,另外此技術還可大幅提高雄蟲存活率達90%以上,增加雄蟲再利用。利用此技術可隨著實際需求,適時生產出足量的闊腹螳螂供農業或保育使用。
五、結論
由於螳螂具有繁殖力強、捕食量大及食性廣的特性,在害蟲生物防治上可利用於捕食蝗蟲、蛾類、蝶類、蠅類等,飼育簡單且取材容易,只要是活體,皆可當食餌,除可當天敵防治害蟲外,也很適合作為生態教育的資材,配合本技術的開發及應用,未來在有機農業及生態保育應用上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http://www.moa.gov.tw/view.php?catid=17684
闊腹螳螂(Hierodula patellifera Serville)屬於螳螂目(Mantodea)螳螂科(Mantidae),為台灣重要的螳螂種類,具有高繁殖力、捕食量大及食性範圍廣等優點。全世界目前已知螳螂一科有400屬,約1,800種左右,分為17~32亞科。螳螂分布甚廣,多數的種類分布於熱帶或亞熱帶地區,為不完全變態之昆蟲,其中闊腹螳螂分布於日本、印尼、菲律賓、中國及台灣。隨著有機農業及生態保育觀念日盛,闊腹螳螂的應用需求隨之增加,其穩定量化的生產技術,已是闊腹螳螂應用的瓶頸。因此,本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研發出闊腹螳螂量產技術開發,已能突破季節與其他天然因子的限制,大量生產闊腹螳螂。
二、闊腹螳螂之簡介
螳螂生活於平地或低海拔地區,具有咀嚼式口器,前足特化成鐮刀形,常作祈禱狀,因此又稱祈禱蟲。捕食獵物時,選擇最佳距離與時機,運用其鐮刀足捕捉獵物,其若蟲及成蟲均能捕食害蟲,捕食期長達4、5個月。
三、螳螂之飼養
一般趣味飼育螳螂,可從野外採集牠的卵囊(又稱桑螵蛸),將它放於30cm3飼養箱內,且箱子必須通風,箱內放樹枝和懸掛紗網供棲息之用,另每日以噴霧器噴水供其水分,以維持濕度;卵囊呈海綿狀組織,卵囊內卵粒一般約有數百粒,隨螳螂種類不同而異。剛孵出之若蟲,動作敏捷,四處自由爬行,尋找獵物,此時可提供與牠們身體大小相同的食餌如蚜蟲、果蠅等,果蠅可利用鳳梨或香味較濃郁的水果誘集,若不立即提供食餌,便會互相殘殺,而且牠們是一非常兇殘之族群,自殘性高。3齡後以家蠅為食餌,家蠅可至釣具店購買再用紙杯分裝,待羽化後直接餵入養蟲箱即可;亦可提供鱗翅目幼蟲、蟋蟀及麵包蟲等代替,只要是活體,皆可當食餌。螳螂在脫皮之前食慾下降,且大多在白天脫皮,若蟲在4齡之前不易分辨雌雄,隨著齡期發育體型也漸大(附表 Word 檔下載(24.00KB) 將另開新視窗/ pdf 檔下載(40.51KB) 將另開新視窗),在有限的空間易造成自殘,故應分箱或單隻飼養,以提高存活率。可用直徑9 cm以上紙杯單隻飼養,並在紙杯上以紗網覆蓋,防止螳螂脫逃及噴水、通風用;若蟲經過6、7次脫皮後變為成蟲。此外,螳螂雄蟲體型比雌蟲小,羽化為成蟲時捕食量下降,但雌蟲因自殘性特高,故須單隻飼養,以減少自殘發生。
四、螳螂量產技術研發
在野外螳螂一年一代,在交尾時,雄蟲必須慢慢而且小心翼翼靠近雌蟲,等待機會再伺機爬到雌蟲背上,有時經過一天或數天都尚未完成交尾,在這過程中雄蟲稍不注意或爬至雌蟲背上體軀太過傾斜時,縱使有交尾也會被雌蟲發現,當成獵物被啃食。然而在交尾過程中,雄蟲頭部容易被啃食,因頭部的中樞神經,有抑制射精作用,若被吃掉後,反而更能刺激射精,因此不影響牠們的交尾行為,且雄蟲頭部剛好可補充雌蟲的營養,以供卵巢孕育下一代之用。螳螂一生可交尾數次,交尾後,約經5~20天即能產卵,每隻雌蟲可產3~5個卵囊。剛產出的卵囊具黏稠性,雌蟲將卵粒產於該黏液上,再分泌一層黏液再產一層卵,並以尾毛探測其卵囊之大小,直至將卵產完為止,卵囊遇空氣後漸漸變硬,以保護卵粒,並可減低天敵之危害。
本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為繁殖大量之闊腹螳螂供有機農業栽培及生態保育使用,因此針對降低雄螳螂易被補食而損失交尾機會,及交尾期的季節限制,開發出不但可以迅速而且準確讓雄蟲順利完成交尾且一年繁殖三代,並可同時數對進行交尾,完全不受時間及空間的限制之螳螂生產技術,另外此技術還可大幅提高雄蟲存活率達90%以上,增加雄蟲再利用。利用此技術可隨著實際需求,適時生產出足量的闊腹螳螂供農業或保育使用。
五、結論
由於螳螂具有繁殖力強、捕食量大及食性廣的特性,在害蟲生物防治上可利用於捕食蝗蟲、蛾類、蝶類、蠅類等,飼育簡單且取材容易,只要是活體,皆可當食餌,除可當天敵防治害蟲外,也很適合作為生態教育的資材,配合本技術的開發及應用,未來在有機農業及生態保育應用上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http://www.moa.gov.tw/view.php?catid=17684
0
(22 人評價)
我的評分:
上一篇
種的香椿樹長高了~可以剪短嗎?
下一篇
什麼是捕蟲樹?如何捕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