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具有桔黃色斑點的南美肺魚 (Lepidosiren paradoxa),或是吻端及頭部具有龜甲壯紋路的非洲肺魚 (Protopterus aethiopicus),因為型態特殊且具有古代魚特有的魅力,因此頗受到喜好者的歡迎;甚至隨著採集地點不同,個體在體表色彩或紋路上多有明顯差異,而這種具有地域變異的特色,也讓這分別分布於南美及非洲大陸上的肺魚,受到玩家們的青睞與熱烈討論。
不過雖然分別分布於南美及非洲大陸,但是全身以黑色為基底的南美肺魚,與多以灰色或褐色並伴隨零星斑點的非洲肺魚,卻具有極為相似的外型特徵。首先,牠們具有延長如鰻魚一般的長筒狀體型,背鰭與臀鰭在體幹延伸的末端癒合;此外胸鰭與腹鰭皆延長並呈現鞭狀。牠們的泳動能力並不好,多數時間反倒會像爬行般,在水域底層匍伏前進。肺魚在吃東西時的動作也十分有趣,因為牠們多先緩緩接近獵物,然後以近似吸吮的方式,將魚介類為主的獵物納入口中;不過可別看牠們行動緩慢,不論是南美或非洲肺魚,都有著一口堅硬無比的牙齒,同時優異的咬合能力往往可讓水域底層的甲殼類或螺貝類應聲而碎。
由於自然資源足稱豐富,加上型態特殊,因此南美與非洲肺魚,不但是國際觀賞水族市場中常見販售魚種,同時多數對古代魚或大型魚有偏好的飼養者,亦多有飼養經驗。只是在談到現今分布於世界上的所有肺魚 (lungfish) 種類,在外觀型態與分類親緣性上,擁有獨特地位的澳洲肺魚 (Australian Lungfish, Neoceratodus forsteri),才是許多飼養者夢寐以求的對象。
與非洲與南美肺魚最大的不同,在於澳洲肺魚不但具有比例明顯的體表鱗片型態,同時非洲與南美肺魚呈現鞭狀的胸鰭與腹鰭,在澳洲肺魚則有呈現扁槳狀的獨特型態,搭配上橄欖綠的體色,以及零星分布於體幹後方的深褐色斑點,因此讓人一但見過澳洲肺魚,便對牠那如同化石魚類一般的奇特型態,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澳洲肺魚在當地繁殖場有計畫的復育與管理下,如今不但能以人工方式繁殖,同時累積一定培育子代後,也讓本種在華盛頓公約中調整為第二級的保育物種,因此只要檢附人工繁殖證明、出口國認證與相關核准文件,便可以在適度規範下,成為具有觀賞價值的飼養對象。不過礙於法令限制,臺灣並無法像日本般以商業目的申請輸入、陳列展示與販售,所幸國內部份大型水族館已有穩定飼養,對於古代魚或大型魚飼養著迷的愛好者,不妨可以近距離的欣賞澳洲肺魚的獨特風采。
(圖/文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水產養殖學系 黃之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