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五十八年(1969),首創梅竹。梅竹賽是位於新竹的兩所國立大學─清華大學與交通大學於每年三月間所舉辦的校際比賽,至今年已有多年的歷史,在清交兩校的學生活動上,佔有極重要的份量。當時的正式名稱為「梅竹錦標對抗賽」,分別紀念清華前校長梅貽琦(1962年過世)與交大前校長凌竹銘,名稱各取梅貽琦之姓、凌竹銘之一字。
「梅」代表清華大學,「竹」代表交通大學。錦標對抗賽的名稱順序採用清大張致一教授之建議,以擲硬幣的方式決定,「出現梅花則稱梅竹,出現壹圓那面則稱竹梅。」銅板落定,梅竹之名從此便正式確定。項目則包含了球類、棋橋、中文辯論、中英文演說、拔河等,雖然中間因體資及體保生上場資格等問題停辦數次,但梅竹賽的名聲在新竹地區廣為流傳,已成為兩校每年初春時節共同的盛事。
此外,相對於梅竹賽,每年兩校跨系間亦舉辦小梅竹競賽,性質偏向「相同科系間的競賽」。參加小梅竹的學系,約為三至四個科系,可參與競賽的人以系隊或該系的一般生。競賽項目依參與的系所協調而定,諸如球類運動、棋藝、橋藝、電玩等,都有可能是小梅竹賽的比賽項目。
「梅」代表清華大學,「竹」代表交通大學。錦標對抗賽的名稱順序採用清大張致一教授之建議,以擲硬幣的方式決定,「出現梅花則稱梅竹,出現壹圓那面則稱竹梅。」銅板落定,梅竹之名從此便正式確定。項目則包含了球類、棋橋、中文辯論、中英文演說、拔河等,雖然中間因體資及體保生上場資格等問題停辦數次,但梅竹賽的名聲在新竹地區廣為流傳,已成為兩校每年初春時節共同的盛事。
此外,相對於梅竹賽,每年兩校跨系間亦舉辦小梅竹競賽,性質偏向「相同科系間的競賽」。參加小梅竹的學系,約為三至四個科系,可參與競賽的人以系隊或該系的一般生。競賽項目依參與的系所協調而定,諸如球類運動、棋藝、橋藝、電玩等,都有可能是小梅竹賽的比賽項目。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71%
我喜歡:18%
很實用:6%
夠新奇:0%
普普啦:6%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8/30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