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98
整枝與修剪
(一)整枝
「整枝」的目的在於控制枝條生長的形狀、位置與方向,以便利栽培管理作業。梅沒有直立主幹,樹形開張,宜作自然開心形或杯狀形整枝。1年生苗定植後於60公分處截斷,選留2-3個方向與角度皆恰當的分枝,於6月間立支柱,按50~55度角引縛,以培育成2~3個主枝。第二年冬季主枝短截1/3~1/4左右,截短後,刪除或酌量修剪先端與主枝競爭的其它側枝。同時將枯枝剪除。第三年冬,主枝延長枝截短1/3~1/4左右,與2年生主枝同樣修剪方法。各主枝選留方向合適的側生枝1~2枝,以培育成側枝(副主枝)。第一側枝與主幹間的間離約l公尺左右,著生於主枝的側方。如此3年就可培育出良好樹形。整枝期間為使主枝、副主枝生長良好,早春時期葉芽萌發與夏季生長季節應時時注意抹芽、摘心、拉枝與疏剪等工作。
(二)修剪
樹體上剪去部分枝條後,並不影響樹形稱之為「修剪」。梅的修剪應根據枝條萌發與結果習性進行,梅枝先端優勢強,自一個生長枝先端抽生少數長枝,中、下部抽生中短枝。中、短枝在營養充足時,能形成花芽而為中短果枝。長枝短截後下部往往不易形成中、短果枝;中短果枝由以10公分以下的短果枝為結果的主要枝條,其頂端葉芽能連續抽生短果枝。從短果枝上抽生營養枝的能力很弱,故需經常更新結果枝。隱芽壽命長,受刺激後易抽生徒長枝,可以在適當位置短截,作為側枝以替換更新衰老枝,但大枝鋸剪傷口不易癒合,故更新宜早。具體修剪時,不論整枝時或樹冠成形後,都需要輕度修剪,使其多抽生結果枝。隨著樹齡增大,樹冠逐漸郁閉,宜疏剪以改進樹冠內部光照條件,衰老結果部位宜隨時更新。
(三)整枝修剪與梅樹的生理反應
1.截短 截短程度不同,修剪效果反應也不一樣,可分為下列三種。
(1)輕剪:枝條若不修剪,易使生長轉弱,所形成的結果枝不充實,結果能力差,基部很快光禿,產量偏低。因此需進行輕剪,剪去枝長的1/3左右,促使頂部發生2~4個、下部發生許多個中、短果枝。這些中、短果枝即為來年主要的結果枝。
(2)中剪:反應介於重剪與輕剪之間,頂部既可發強枝,下部又可形成少量結果枝。
(3)重剪:對發育枝(或徒長枝)剪留至25公分以內,促進頂部抽生2~3個壯枝,但下部不發育。
2.幹性 梅樹中心幹不明顯若任其自然生長,中心幹容易衰老且往往基部隱芽會抽生出與中心幹同樣長粗的徒長枝使樹形紊亂,枝條密生,郁閉,引發病蟲害,樹勢衰弱,產量低,品質差。宜因樹定形,合理修剪。
3.結果枝 梅樹以短果枝結果最好,次為中果枝和極短果枝。長果枝一般座果率低,在整枝修剪時,促使長果枝發生短枝結果。
4.成枝力與萌芽率 梅成枝力弱,萌芽率高,幼齡樹除骨幹枝需中截外,其餘長枝宜輕剪長放和拉平,並疏除部份過密長枝,促使發生多數中、短枝提早結果。
5.開張角度 主枝開張角不宜過大,以45°~50°為宜。結果枝結果負重後,容易彎曲下垂而衰老。應適當回縮修剪。
6.隱芽壽命 隱芽壽命長,受刺激後極易抽生徒長枝,有利衰弱枝的更新。基部易發徒長枝有利於衰老樹的更新復壯,但在青壯年樹上又容易造成枝條紊亂,因此除了在適當空間部位可保留外,應在萌芽後及早多次抹除。抹芽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每年必須反覆進行。為使樹冠通風透光,4~5月採收後新梢不再發生時,將過密的徒長枝疏去,有利於花芽分化和枝葉生長。
7.傷口癒合 梅木質堅硬,傷口癒合慢,盡量不疏大枝,必要時大傷口應塗保護劑,以促進癒合。
8.幼樹修剪 掌握輕剪多留的原則,短截骨幹枝,疏除少部分多餘枝,如競爭枝、背上枝和過密枝等,其他枝條通過夏季摘心、扭梢、拉枝等方法加以控制。冬季修剪時盡量少短截,多輕剪長放,以利形成短枝提早結果。
9.盛果期修剪 宜掌握均衡樹勢,保持穩定結果,適當加重修剪,疏除密生枝、上下重疊枝、交叉枝、病蟲枝、枯死枝、細弱枝和控制枝的逐年回縮。對背上強枝要嚴加控制,防止“樹上長樹”。
10.衰老樹修剪 衰老樹應更新修剪,對多年生細長弱枝、結果後下垂枝、結果多年的衰弱枝組等,進行適當回縮,回縮枝的枝齡,應不超過7~8年生,否則不易發枝;也可利用隱芽萌生的徒長枝更替老弱枝。
11.對放任樹的改造修剪 首先應確認骨幹枝和結果枝組,後疏除紊亂枝條和枯死枝。其次均衡樹冠內外、上下部的生長勢,對外部枝和上部枝,採去強留弱,疏除部份過密的郁閉枝,達到抑前促後,抑外促內。
歐錫坤
詳全文請見台灣農家要覽 落葉果樹-梅
(一)整枝
「整枝」的目的在於控制枝條生長的形狀、位置與方向,以便利栽培管理作業。梅沒有直立主幹,樹形開張,宜作自然開心形或杯狀形整枝。1年生苗定植後於60公分處截斷,選留2-3個方向與角度皆恰當的分枝,於6月間立支柱,按50~55度角引縛,以培育成2~3個主枝。第二年冬季主枝短截1/3~1/4左右,截短後,刪除或酌量修剪先端與主枝競爭的其它側枝。同時將枯枝剪除。第三年冬,主枝延長枝截短1/3~1/4左右,與2年生主枝同樣修剪方法。各主枝選留方向合適的側生枝1~2枝,以培育成側枝(副主枝)。第一側枝與主幹間的間離約l公尺左右,著生於主枝的側方。如此3年就可培育出良好樹形。整枝期間為使主枝、副主枝生長良好,早春時期葉芽萌發與夏季生長季節應時時注意抹芽、摘心、拉枝與疏剪等工作。
(二)修剪
樹體上剪去部分枝條後,並不影響樹形稱之為「修剪」。梅的修剪應根據枝條萌發與結果習性進行,梅枝先端優勢強,自一個生長枝先端抽生少數長枝,中、下部抽生中短枝。中、短枝在營養充足時,能形成花芽而為中短果枝。長枝短截後下部往往不易形成中、短果枝;中短果枝由以10公分以下的短果枝為結果的主要枝條,其頂端葉芽能連續抽生短果枝。從短果枝上抽生營養枝的能力很弱,故需經常更新結果枝。隱芽壽命長,受刺激後易抽生徒長枝,可以在適當位置短截,作為側枝以替換更新衰老枝,但大枝鋸剪傷口不易癒合,故更新宜早。具體修剪時,不論整枝時或樹冠成形後,都需要輕度修剪,使其多抽生結果枝。隨著樹齡增大,樹冠逐漸郁閉,宜疏剪以改進樹冠內部光照條件,衰老結果部位宜隨時更新。
(三)整枝修剪與梅樹的生理反應
1.截短 截短程度不同,修剪效果反應也不一樣,可分為下列三種。
(1)輕剪:枝條若不修剪,易使生長轉弱,所形成的結果枝不充實,結果能力差,基部很快光禿,產量偏低。因此需進行輕剪,剪去枝長的1/3左右,促使頂部發生2~4個、下部發生許多個中、短果枝。這些中、短果枝即為來年主要的結果枝。
(2)中剪:反應介於重剪與輕剪之間,頂部既可發強枝,下部又可形成少量結果枝。
(3)重剪:對發育枝(或徒長枝)剪留至25公分以內,促進頂部抽生2~3個壯枝,但下部不發育。
2.幹性 梅樹中心幹不明顯若任其自然生長,中心幹容易衰老且往往基部隱芽會抽生出與中心幹同樣長粗的徒長枝使樹形紊亂,枝條密生,郁閉,引發病蟲害,樹勢衰弱,產量低,品質差。宜因樹定形,合理修剪。
3.結果枝 梅樹以短果枝結果最好,次為中果枝和極短果枝。長果枝一般座果率低,在整枝修剪時,促使長果枝發生短枝結果。
4.成枝力與萌芽率 梅成枝力弱,萌芽率高,幼齡樹除骨幹枝需中截外,其餘長枝宜輕剪長放和拉平,並疏除部份過密長枝,促使發生多數中、短枝提早結果。
5.開張角度 主枝開張角不宜過大,以45°~50°為宜。結果枝結果負重後,容易彎曲下垂而衰老。應適當回縮修剪。
6.隱芽壽命 隱芽壽命長,受刺激後極易抽生徒長枝,有利衰弱枝的更新。基部易發徒長枝有利於衰老樹的更新復壯,但在青壯年樹上又容易造成枝條紊亂,因此除了在適當空間部位可保留外,應在萌芽後及早多次抹除。抹芽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每年必須反覆進行。為使樹冠通風透光,4~5月採收後新梢不再發生時,將過密的徒長枝疏去,有利於花芽分化和枝葉生長。
7.傷口癒合 梅木質堅硬,傷口癒合慢,盡量不疏大枝,必要時大傷口應塗保護劑,以促進癒合。
8.幼樹修剪 掌握輕剪多留的原則,短截骨幹枝,疏除少部分多餘枝,如競爭枝、背上枝和過密枝等,其他枝條通過夏季摘心、扭梢、拉枝等方法加以控制。冬季修剪時盡量少短截,多輕剪長放,以利形成短枝提早結果。
9.盛果期修剪 宜掌握均衡樹勢,保持穩定結果,適當加重修剪,疏除密生枝、上下重疊枝、交叉枝、病蟲枝、枯死枝、細弱枝和控制枝的逐年回縮。對背上強枝要嚴加控制,防止“樹上長樹”。
10.衰老樹修剪 衰老樹應更新修剪,對多年生細長弱枝、結果後下垂枝、結果多年的衰弱枝組等,進行適當回縮,回縮枝的枝齡,應不超過7~8年生,否則不易發枝;也可利用隱芽萌生的徒長枝更替老弱枝。
11.對放任樹的改造修剪 首先應確認骨幹枝和結果枝組,後疏除紊亂枝條和枯死枝。其次均衡樹冠內外、上下部的生長勢,對外部枝和上部枝,採去強留弱,疏除部份過密的郁閉枝,達到抑前促後,抑外促內。
歐錫坤
詳全文請見台灣農家要覽 落葉果樹-梅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86%
我喜歡:7%
很實用:3%
夠新奇:0%
普普啦:3%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4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Ann(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9/05/28
感謝
b663622(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1/13
good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8/28
很好
皮諾可(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1/06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