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的新鮮果實初嚐時滋味酸澀,然而後韻回甘爽口,促發唾液分泌、生津止渴,故名餘甘子。引進臺灣已有三百餘年,最早取客家音譯為油甘。民國40~50年期間,油甘蜜餞盛行,而後因各種食品加工業蓬勃發展,油甘蜜餞漸為國人所淡忘。由於近年來餘甘子保健功效驗證資料愈來愈多,餘甘子(油甘)重新受到重視,屬於衛福部食藥署公告列為可供食品使用原料。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因餘甘子具有保健功效及產業應用潛力,自民國99年起著手於全臺蒐集地方品系,進行果實特性調查與利用評估,並研究栽培技術及訂定臺灣良好農業操作規範(TGAP),近期更與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及大葉大學合作,以國產餘甘子原料進行抗代謝症候群保健功效評估,證明在調節血糖方面有顯著功效,值得國人重新認識並加以利用。
苗栗場目前已選育鮮食加工用途及高機能性潛力品系各1個,前者命名「綠晶鑽」,後者預計今(108)年底完成新品種命名。同時為確保品種(系)特性,已建立優良種苗嫁接繁殖技術,並擬訂TGAP規範可供農民依循以生產安全優質果實。在國產餘甘子機能成分分析方面,發現其沒食子酸苷(β-glucogallin)、沒食子酸(gallic acid)及維生素C等含量相當高,其中β-glucogallin含量可達7.5%,甚至高於進口萃取物產品(1公斤要價6,000元以上);經動物試驗保健功效評估,乾燥果實及萃取物對第一型及第二型糖尿病鼠都具有顯著的調節血糖作用,開發相關的產品將有助於國人健康。
餘甘子鮮果主要產期在8~12月,其特殊有機酸、單寧酸含量高,誘發唾液分泌之生津功能極佳,除了鮮食外,也可作為機能性藥膳食材,更適合開發各類保健食品,目前市面上已有乾燥果粉、果醋及茶包等產品,在食品、食療、藥品、化妝品等諸多領域均極具發展前景。
餘甘子之果實及果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