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91
水體中農藥之污染來源可分為固定污染源與非固定污染源,固定污染源來自農藥工廠廢水及農場廢水,非固定污染源來自施藥飛散、田水溢流、田水放流及空氣沉降等途徑。
農藥使用後,由農田中經由逕流(run off)方式流出之農藥常小於施用量之0.5%,此現象經常發生在農藥使用後一至二星期內,另有日本學者指出,在水田環境施用農藥後,如無降雨,其農藥流失量常小於施用量之5%;但農藥施用後如遇降雨,則可能經由逕流方式流失20~30%之施用藥量,這些進入環境中之農藥可間接、直接經由食物鏈而進入非目標生物中,對環境生態產生衝擊,並可能影響飲用水水質,更進一步甚至會對水生生態系產生危害。
英國於1985~1987年間,FoE(Friends of the Earth)調查飲用水中農藥殘留,發現其中有298個水樣超過MAC(Maximum Admissible Concentration)單一藥劑標準0.1μg/l,並有70個水樣超過MAC合計藥劑標準0.5μg/l。且依地理區域分析,水樣農藥殘留超過標準之區域大部份為農業耕作區,主要之被檢出農藥為殺草劑。而在歐洲也有相同情形,在農業耕作頻繁(Intensive cropping)區域之水樣中常被檢出高濃度之農藥殘留。根據荷蘭所進行之研究,進入表面水體農藥之來源有95%是來自農業之使用,只有少於5%來自工業或家庭。依上述資料顯示進行水域環境農藥殘留研究,必須將主要農業耕作區域列為重點。1989年在美國34州地下水樣品中檢測出39種不同農藥;在歐洲7個國家之地下水檢出14種不同農藥,在歐美地區地下水中常被檢出之農藥為三氮口井系及酚氧系殺草劑、揮發性燻蒸劑、有機磷或胺基甲酸鹽類殺線蟲劑等。
2003年檢測臺灣主要農業區214件地下水樣品,則皆檢測不到農藥殘留。在2005年一期稻作與二期稻作生長時期,監測於台灣監測稻米生產地區灌溉水系中農藥殘留情況,結果顯示主要檢出藥劑種類與檢出頻率以殺草劑最高,其次為殺菌劑與殺蟲劑。一期稻作生長期間,灌溉水系中藥劑檢出高峰期發生在5~6月份,檢出藥劑與水稻栽培期間使用藥劑相吻合。在二期稻作耕作期間,灌溉水樣檢出農藥比率比一期稻作減少很多,此現象與二期作水稻休耕或轉作有關。殘留藥劑大部份屬於中度至極具環境殘效性藥劑,灌溉水系檢出農藥殘留區域主要發生在水稻耕作區域,在監測期間所採集之天然河水樣品中,並未檢出農藥殘留。
環境中不易降解,與土壤吸附力弱,水溶性高之農藥,可能經由淋洗或滲濾作用而進入地下水層污染地下水。前已述及,當土壤中黏粒及有機質含量高時,由於二者對農藥之吸附力極大,農藥不易由地表滲入地下水中。砂質土壤對農藥之吸附力較弱,如直接於土壤中施用農藥,農藥可能經由滲濾作用而進入地下水中。另外,溶於田水中之農藥亦可能經由田水之溢流而進入溝渠中,再由溝底滲入地下水。
農藥使用後,由農田中經由逕流(run off)方式流出之農藥常小於施用量之0.5%,此現象經常發生在農藥使用後一至二星期內,另有日本學者指出,在水田環境施用農藥後,如無降雨,其農藥流失量常小於施用量之5%;但農藥施用後如遇降雨,則可能經由逕流方式流失20~30%之施用藥量,這些進入環境中之農藥可間接、直接經由食物鏈而進入非目標生物中,對環境生態產生衝擊,並可能影響飲用水水質,更進一步甚至會對水生生態系產生危害。
英國於1985~1987年間,FoE(Friends of the Earth)調查飲用水中農藥殘留,發現其中有298個水樣超過MAC(Maximum Admissible Concentration)單一藥劑標準0.1μg/l,並有70個水樣超過MAC合計藥劑標準0.5μg/l。且依地理區域分析,水樣農藥殘留超過標準之區域大部份為農業耕作區,主要之被檢出農藥為殺草劑。而在歐洲也有相同情形,在農業耕作頻繁(Intensive cropping)區域之水樣中常被檢出高濃度之農藥殘留。根據荷蘭所進行之研究,進入表面水體農藥之來源有95%是來自農業之使用,只有少於5%來自工業或家庭。依上述資料顯示進行水域環境農藥殘留研究,必須將主要農業耕作區域列為重點。1989年在美國34州地下水樣品中檢測出39種不同農藥;在歐洲7個國家之地下水檢出14種不同農藥,在歐美地區地下水中常被檢出之農藥為三氮口井系及酚氧系殺草劑、揮發性燻蒸劑、有機磷或胺基甲酸鹽類殺線蟲劑等。
2003年檢測臺灣主要農業區214件地下水樣品,則皆檢測不到農藥殘留。在2005年一期稻作與二期稻作生長時期,監測於台灣監測稻米生產地區灌溉水系中農藥殘留情況,結果顯示主要檢出藥劑種類與檢出頻率以殺草劑最高,其次為殺菌劑與殺蟲劑。一期稻作生長期間,灌溉水系中藥劑檢出高峰期發生在5~6月份,檢出藥劑與水稻栽培期間使用藥劑相吻合。在二期稻作耕作期間,灌溉水樣檢出農藥比率比一期稻作減少很多,此現象與二期作水稻休耕或轉作有關。殘留藥劑大部份屬於中度至極具環境殘效性藥劑,灌溉水系檢出農藥殘留區域主要發生在水稻耕作區域,在監測期間所採集之天然河水樣品中,並未檢出農藥殘留。
環境中不易降解,與土壤吸附力弱,水溶性高之農藥,可能經由淋洗或滲濾作用而進入地下水層污染地下水。前已述及,當土壤中黏粒及有機質含量高時,由於二者對農藥之吸附力極大,農藥不易由地表滲入地下水中。砂質土壤對農藥之吸附力較弱,如直接於土壤中施用農藥,農藥可能經由滲濾作用而進入地下水中。另外,溶於田水中之農藥亦可能經由田水之溢流而進入溝渠中,再由溝底滲入地下水。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64%
我喜歡:7%
很實用:25%
夠新奇:0%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7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CC(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13/08/03
謝謝分享
孫*華(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13/07/29
謝謝分享!
巫婷(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13/07/26
謝謝分享!
飄邈居士(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13/07/23
GOOD
阿倫(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8/07/22
GOOD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4/10
很好
ling(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4/10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