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ocacnews.net/article/408062?cid=5
維切利國際稻米節登場:臺灣團隊首度亮相,用米和世界交朋友
每年入秋,義大利皮埃蒙特大區的維切利都會變成「米的城市」。9 月 12 日起連續三天的國際稻米節(Risò – Festival Internazionale del Riso)熱鬧開場,現場集合了稻作生產者、餐飲業者、品牌與一般民眾,從展售市集、料理示範到文化講座,一次看見稻米如何走進餐桌與日常。
今年的亮點之一,是臺灣團隊首度以「臺灣」名義設置展區。在駐米蘭辦事處協力下,義大利臺灣商會(ACTI)與在地米品牌 Cascina Bellaria 合作,以「用米搭起友誼的橋,品味臺灣」為主題,帶來多元展品:從臺灣稻米品種與米質特色,到米製甜點、即食料理包,再到稻米發酵應用與稻殼循環利用等創新,讓外國朋友不只吃得美味,也看見臺灣的農業技術與綠色思維。
為什麼在義大利談稻米會引人注目?維切利是歐洲重要的稻米產區,當地人對米很講究:既關心風味與口感,也在意產地故事與永續理念。臺灣展區把這三件事一次說清楚——好吃(品種與料理)、有料(科技與加工)、負責任(循環與永續),自然更容易引起共鳴,也替業者開啟國際合作的機會。
主辦方邀集多位政要出席開幕,顯示地方對稻米產業的重視;而臺灣團隊則把「粒粒皆辛苦」化作看得見的作品:一口米香的甜點、一包方便的米料理、或是一件以稻殼再生的日用品。逛展的民眾不只「吃到」,更能「理解」——米是農業、飲食,也是文化與創新。
義大利臺灣商會表示,臺灣的多元飲食文化以米為核心。這次參展,希望讓更多人知道,臺灣不只是愛吃米,也很會種米、研究米、善用米。當世界在討論糧食與永續時,臺灣米也能端出自己的答案。
一句話總結:這場稻米節不只是美食派對,更是一座文化與技術的交流場。臺灣把最好的一碗飯端上國際舞台,讓朋友們嚐到味道,也看見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