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黃毒蛾
(Small tussock moth)
學名:Porthesia
taiwana (Shiraki)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果樹篇,第223頁。台中。297頁。)
生態習性:
年發生8至9代,各蟲期週年可見,以幼蟲期越冬。成蟲為黃色小蛾,晝間潛伏在蔭蔽場所,夜間開始活動,型交尾及產卵等行為,卵塊產於寄主植物之葉裡,呈帶狀,上被雌蟲鱗毛。幼蟲體橙黃,各節有多數之刺毛,生於體側者呈赤紅色,背面者呈黑色。幼蟲及繭上之毛有劇毒,皮膚觸之,即發生紅腫疼痛,應予注意。本蟲之為害最盛期為六月。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果樹篇,第223頁。台中。297頁。)
(林益昇、龔玉惠、方敏男。1999。瓜菜類-絲瓜。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瓜29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形態:
卵: |
球形、初淡黃色,孵化前暗褐色,表面有不規則短隆起線,直徑約0.8公厘,卵塊成帶狀,20~80粒一塊,分為兩排,上蔽雌蛾之黃色尾毛。 |
幼蟲: |
體長約25公厘,橙黃色,頭褐色,胴部各節有多數刺毛塊,生於兩側赤色縱線,第4、5節背部中央各有黑色大毛塊1個。背部有寬縱條紋,中央為赤色之縱線,各節氣門下線處有赤紋一個。化蛹於絲質及鱗毛之繭內。 |
蛹: |
蛹體短大,黃褐色有光澤,雄蛹呈紡錘狀,雌蛹呈橢圓狀,長約12公厘,腹端有纓狀尾刺。 |
繭: |
為不規則之橢圓形黃褐色,結於寄主植物之枝葉或幹部之間隙。 |
成蟲: |
成蛾雌大雄小,體長9~12公厘,翅展開全長26~35公厘。觸角羽狀。頭、觸角及前翅皆黃色,後翅黃白色,下唇鬚黃色,較頭部長,腹眼圓而黑。前胸背部及前翅內緣及基部密生黃色細毛;腹部密毛生於冬季者成暗褐色,生於夏季者則成淡黃色或灰黃色;腹部末端有橙黃色之毛塊。 |
(章加寶。2003。台灣黃毒蛾。植物保護圖鑑系列11-葡萄保護。第16-17頁。農委會動植物防檢疫局。台北。221頁。)
危害部:
葉片、花、果實。
危害狀:
1、2齡幼蟲群集葉裡呈帶狀剝食葉肉,僅留表皮,三齡以後,漸自葉緣加害,且各自分散啃食葉、花蕾、花及果實。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果樹篇,第223頁。台中。297頁。)
防治方法:
在絲瓜上目前無推薦防治本蟲之藥劑,可試用:
藥劑名稱 |
每公頃
使用量 |
稀釋倍數
(倍) |
施藥方法 |
注意事項 |
24%納乃得溶液
(Methomyl) |
1-1.5公升 |
1,000 |
|
採收前8天停止施藥。
*納乃得為限制登記使用農藥,不接受擴大作物範圍申請。 |
75%硫敵克可濕性粉劑
(Tthiodicarb) |
0.3-0.5公斤 |
3,000 |
|
採收前14天停止施藥。
*硫敵克為限制登記使用農藥,不接受擴大作物範圍申請。 |
(林益昇、龔玉惠、方敏男。1999。瓜菜類-絲瓜。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瓜31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
|
|
幼蟲 |
|
成蟲 |
(興農257期第14頁) |
|
(王清玲,1991,花卉害蟲彩色圖說第95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