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藥草之鄉-太麻里地區農會藥用植物產銷班與班長鍾志偉的堅持
台東是台灣的藥草之鄉,日治時代日本人便發現此地氣候及土壤十分適合種植藥草,當時的日本植物學家便選擇在知本溫泉周邊至太麻里之間的六個山區種植藥草,包括現在台東市的體育場。而目前台東大學及台東區農業改良場的所在地則為藥草研究及育苗中心。此外,太麻里的「樂山」,過去即為「藥山」,這又是個明確的例證。
在藥草之鄉創立產銷班
因為這段背景,「台東縣太麻里地區農會藥用植物產銷班」的成立,便有其地緣正當性,不過,不同於過去藥草以治療疾病或食補為主,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這個產銷班所生產的藥草多拿來提煉精油,用來作養生、美容、清潔等用途,這是目前蔚為風氣的一種使用方法,也是產銷班的班長鍾志偉目前正在積極研發、推廣的項目。
日治時代之所以大規模種植藥草,主要是為了預防傳染病發生,當時最可怕的傳染病是瘧疾與肺結核,因此,能提煉奎寧的金雞納樹以及專治肺結核的千金藤,便成為當時最主要的作物。當時太麻里之所以被選為藥草種植地,乃基於台東縣原生的維管束植物種類達五千種,藥草種類超過一千種,植物資源非常豐富。
2005年4月甫成立的「台東縣太麻里地區農會藥用植物產銷班」,當初乃由班長鐘志偉推動,在農會的輔導下成立,目前有班員12位,原來都種植釋迦,現在都撥出部分農地種植藥草,目前栽培總面積大約十公頃,而且多與其他農作物雜作,其中以薰衣草的面積最廣,達三公頃以上,其次為百里香大約一公頃地,香茅六分地,其他尚有芙蓉、迷迭香、肉桂、左手香、檸檬香茅等,所有藥草採收後均送至班長鐘志偉的工作室,以大型蒸餾機器提煉出精純原汁的百分之百高品質精油。
靠老顧客口碑相傳
由於產銷班成立才二年多,尚未打開市場知名度,雖然產銷班的精油滴滴精純,卻受到行銷網絡的限制,產品尚待普及,不過,靠著老顧客的口耳相傳,目前在台東風景區數個寄賣地點中,仍可獲得穩定的收益,但距離成本回收仍有一大段距離。
其實,台灣精油使用者十分普遍,問題在於消費者無從分辨精油的真假及純度,以致市面上出現許多摻入大量異丙醇的精油,有的純度只有百分之五,有的甚至添加了人工香精,一滴純露都沒有,但價錢卻與真品差不多,以致不論是進口的真精油或是國人研製的精油,都受到魚目混珠之害,造成精油愛用者選購上的難題。而鍾志偉及其產銷班班員就是希望創造出屬於台灣特色的精油,讓民眾得以選擇優質的精油,另一方面則可讓農民從傳統產業中轉型,更具全球競爭力。
研究芳香療法多年的鍾志偉表示,消費者對精油的真假的確無從分辨,如果不是對味道很敏銳,而且接觸過真的精油,很容易買錯東西。他說,真的精油聞起來芳香溫和,令人覺得舒服,化工合成的精油氣味較嗆鼻,聞久了會產生昏眩的感受,這是辨識精油最基本的方法。另外,如果自家種有各種藥草植物,亦可將少許葉片放在手中搓揉,搓出的汁液會散發出濃郁的香氣,記住那個味道,就比較不會買錯東西。
太麻里曾經一度的香茅精油產業
「台東縣太麻里地區農會藥用植物產銷班」的班長鍾志偉乃務農起家,家中田地一度種些鳳梨等蔬果,因住家鄰近海邊及台九線的舊有道路,小時候曾靠父親討海為生,母親則在住家門口的省道邊賣當地蔬果,是典型的東部臨海人家的經濟型態。1970年代,當地普遍種植香茅,煉製精油賣給日本商社,做為一般香水的基底油,鍾志偉一家自不例外,也種滿了香茅,這是當時太麻里一帶最普遍的藥草作物,可惜後來因不肖商人在香茅精油裡摻雜其他油品,日本商社因此拒絕收購,頓時結束了當地的香茅精油產業。鍾志偉表示,至今還有農家囤積了許多當年提煉的精油,雖然這些陳年香茅精油愈陳愈香,卻沒有市場,令他感到非常惋惜。
太麻里一度鼎盛的香茅精油產業是鍾志偉踏入精油領域的初體驗,亦為往後走入專業精油領域譜下序曲。在香茅產業衰退之後,鍾志偉的父母陸續改種其他作物,先是釋迦,接著又是荖葉、荖花,但大量的化肥及農藥噴灑,甚至讓父親因此中毒,面對這些現代農業無法避免之惡,鍾志偉決定遠離農藥,從中抽身而出。
研發自製精油萃取器
想從時下風行的慣行農法抽身而出並非易事,考量再三,他決定精研一直以來都很有興趣的藥草及芳香療法。首先,他於農餘閒暇時間研讀相關資料,並決定自己來提煉精油。由於市面上的精油萃取器並不便宜,功能也未必符合他的需求,他便廣為蒐羅相關資料,自己研發出一個適合自用的萃取器,畫好設計圖,於2003年花了八萬元請工廠打造出獨一無二的萃取器,可容納125公升的萃取物,令他相當滿意。
鍾志偉說,煉製精油的技術並不難,但市面上的萃取器價格昂貴,殘油率又高,也無法煉製多種精油,所以他才想要自己設計,前後花了一年的時間,從查資料到畫設計圖,總算完成一組令他滿意的萃取器。
母親成為鍾志偉的最佳幫手
在創業的過程中,鍾志偉的母親鐘梁秀不但大力支持兒子轉業,亦全程參與製作過程,她經常和兒子一起研究精油及其副產品的研發與製作,還陪著兒子到各地收集材料,不論是下田種植藥草,或到班員那裡採收藥草,還是利用萃取殘渣作堆肥,她都事必躬親,即使是已經年逾六十,仍然經常在三更半夜和兒子輪流看顧萃取機器的柴火,甚至為了籌措資金,不惜親自向農會貸款來資助兒子。問她何以如此賣力參與,她笑笑的說:「既然已經決定去做了,就該全力支持,如果我都不支持他了,誰還會支持他呢?而且我自己也試著研發精油產品,像這個護唇膏,我不用凡士林,以蜂蠟代替,用過的人都說好。」
說起母親,鍾志偉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他十分慶幸有母親的鼎力相助,原本孤獨轉行創業的他,不但有了一位得力助手,而且母親也成為他精神上的支柱,母子倆天天一起工作,尋求更精進的技術,久而久之也培養出極佳的默契,看他倆一起工作的模樣,如同一幅慈母孝子的畫面,令人感動。
上山下海找材料
2003年夏天有個颱風過後,他趁著海邊開放民眾撿拾漂流木的期間,和母親到海邊撿拾漂流木,撿來了大量的檜木、牛樟,這些東西都是提煉精油的最佳原料。當時鍾志偉和母親並不知道必須先把木頭打碎,因此始終不得其門而入,後經人提點及協助,將木頭打成木屑,才順利完成提煉精油的工作。完成之後他將檜木木屑鋪在種植荖葉的泥土上,發現原本一星期就要噴一次農藥的荖葉,竟然可以撐上一個月之久,這個寶貴的經驗不但讓他體驗了天然精油的驅蟲功效,更堅定他走向精油事業的堅定決心,甚至讓母親也投注全副心力,從頭學習提煉精油的技術,一起展開不一樣的事業人生。
生產二十餘種精油產品
2005年,由於體驗到農藥之害,加上精油的工作愈來愈繁重,家庭勞動力不足,鍾志偉決定結束荖葉、荖花的種植,全心投入精油提煉的工作,他的親朋好友、同學鄰居們也個個義挺,並加入他所成立的產銷班,開始闢地種植藥草,提供鍾志偉萃取精油所需的植物,同時,他為自己的產品命名,以「綠野香蹤」品牌來行銷他所生產的精油、純露,以及運用甘油為皂基,加入精油來製作的手工皂等產品。鍾志偉再三強調,「台東縣太麻里地區農會藥用植物產銷班」所生產的肥皂和一般手工肥皂有很大的不同,產銷班加入的是自家萃取的百分之百純精油,而一般手工皂多半將藥草研磨加入皂基,或者買進口的精油添加,對於進口精油的品質及純度比較難以保障。
目前「台東縣太麻里地區農會藥用植物產銷班」生產二十餘種精油產品,所提煉的精油包括檜木、牛樟、芳樟、老薑、香茅、香茅原油加純露、香茅精煉油、檸檬香茅、檸檬尤加利、茶樹、迷迭香、薰衣草、按摩油,並利用這些精油製作12種手工皂,其中使用效果最顯著的是「淨身皂」,保證不摻雜化工材料,提供消費者物美價廉的選擇。
毛遂自薦尋找寄賣地點
剛開始推出產品的那段時間,由於知名度不夠,鍾志偉及「台東縣太麻里地區農會藥用植物產銷班」所有班員們的精油產品的銷售情況都很不理想。他說,雖然檜木、牛樟等原料都是利用颱風等自然災害過後,合法揀拾的漂流木作為萃取原料,除了人工之外並不需要太大的成本,薄荷、香茅、迷迭香等藥草植物也都是自己和班員們種的,再加上蒸餾燃料以柴火燒煮,成本可說已經降到最低,但產品做出來卻賣不出去,著實打擊著他和班員們的信心。後來,他勤跑農會,並前往台東當地的風景點、民宿毛遂自薦,終於有十幾家業者接受寄賣他的產品,加上他的精油品質精純,許多顧客使用後都具體感受到好處,不但成為老主顧,連帶也介紹親友來試用,他的產品知名度致使逐漸打開。
創業絕無可能一路平順,鍾志偉及其產銷班亦然。2007年陳怡安的手工肥皂事件爆發後,相關單位將手工肥皂設定為化妝品,生產者必須設立工廠並領有工廠登記證,這大大的打擊了原來努力鋪下的銷售通路,原本願意寄賣的十幾家商店瞬間減半,只剩下七家繼續販售,營業額亦隨之減半,甚至讓鍾志偉平日必須以打零工來維持家計,令班員們甚為憂心。
積極開發本土特色精油產品
即使如此,鍾志偉仍和母親一起精研精油製作的方法,各種精油的成分、氣味、功效均能如數家珍,調配也一清二楚。鐘志偉說,台灣其實有許多原生種植物很適合製作精油,這些具有本土特色又不必和國外精油競爭的產品,很適合像他們這種資金短少的小農戶來作,所以他一直以來都以香茅、檜木、樟木這類精油為主打產品,和國外進口的精油作產品區隔。二年來,鍾志偉和母親嘗試過以上百種植物萃取精油,月桃、芙蓉、艾草、桂花、七里香、蘇合木、白柚等等全都試過,只是有許多植物的萃取率相當低微,不合經濟效益,目前只找出七、八種較適合量產的精油。
雖然沒有令人驚豔的包裝、眩目的行銷手法,所投資的金額迄今仍未回收,但鍾志偉及「台東縣太麻里地區農會藥用植物產銷班」的班員們仍堅持品質繼續走下去,同時,他希望將技術移轉,並讓萃取器普及化,協助傳統農業開發高價值的副產品,例如協助有機自然農法以天然精油來驅蟲,並利用萃取後的植物殘渣來作推肥,讓每一株植物均能達到百分之百運用的效能,而無一絲一毫的浪費,同時為目前日趨嚴重的環保問題做出一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