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圳善待母親大地 吳晟一家人在溪州的功課
來到溪州鄉,和彰化其他鄉鎮同樣有綠油油稻田、芭樂樹的風景,但特別的是,隨處可看到鄉裡的牆面上漆著本土詩人吳晟的詩句跟散文。原來,這裡正是吳晟的家鄉。吳家三代耕讀、種樹、行醫,現在還與農友們推動自然生態種稻,希望讓更多人吃到無毒好米。
吳晟民國60年屏東農專畢業,返鄉擔任溪州國中生物老師,教職之餘為自耕農,同時致力於詩和散文。出生到成家養大3個子女,他都住在彰化老家的三合院裡。4年前為了所收藏的上萬本書籍,在老家的樟樹園中蓋了一間120坪的透天書屋,主人的文名與書屋特色成為文教團體、教育單位、海內外的文友特地來訪的景點,讓退休後的平靜生活益加忙碌了。
說起來,吳晟老師與《鄉間小路》結緣甚早,民國70年就曾刊登過他的詩作賞析,那時還是《農業周刊》(註)的年代。這一家人的所作所為,在平常人眼中總覺得特別且獨樹一格。例如,13年前在溪州鄉投入「平地造林」運動的吳晟老師,去年把茁壯的苗木捐贈給溪州鄉公所,公所再以公墓作為植樹基地,打造臺灣第一座公家的「森林墓園」,希望推廣「樹葬」的觀念,並且把全臺荒廢的公墓轉型為遍植臺灣原生樹種的森林墓園。他打算近期內寫些樹詩,探討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
從醫也寫作的第二個孩子吳賢寧,選擇待在家鄉開業,因為這裡比北部更缺醫師。長女吳音寧則為知名報導文學家,白米炸彈客楊儒門入獄服刑後,與其書信往來,把信件編輯整理為《白米不是炸彈》出版,另著有《江湖在哪裡?──台灣農業觀察》等書。小兒子吳志寧為「929樂團」主唱,以人文歌詞與民謠旋律深受樂迷喜愛。目前在溪州鄉公所擔任秘書的吳音寧如何為在地農業打拼,且繼續看下去。
百年莿仔埤圳,是溪州米的母親
母親之河濁水溪畔的溪州,其百年「莿仔埤圳」灌排系統完整分明,承載源頭潔淨水源,潤澤彰南平原,造就吃濁水成長的米糧Q軟香甜,黏度適中。古稱「螺溪」的濁水溪,全長約186.6公里,這條臺灣最長的河川因夾帶大量泥沙,長年混濁,日本人遂如此命名。因其上游所經地層多屬易受侵蝕的板岩、頁岩、砂岩,故含沙量高,最高含沙量記錄是淡水河的10倍,高屏溪的15倍。下游為西部平原重要農業分界線,自古就被認為是劃分臺灣天然和人文的一道界線。
民國101年,中部科學工業園區四期(中科四期)錯誤的選址,欲截奪「莿仔埤圳」的灌溉水,溪州農民發起「反搶水,護水圳」的抗爭,歷經兩年辛苦守護,政府單位終於讓步,總算保住世居耕種的農園與黑土良田。
臺灣稻米的產銷結構向來由糧商主導,農民只能以量取勝,為了賺錢而使用農藥,經過護水經驗的溪州農民重新思考人與土地的關係。吳晟之妻,莊芳華指出,農藥有害最明顯的例子是102年3月環保署檢測北彰化農地污染狀況,採樣34筆中有29筆重金屬超標,8月擴大採樣398組土壤,共228組污染超標。污染物包括鉻、銅、鎳、鋅,劇毒性鎘。環保署判斷是因為河川水利「灌排不分」造成農地大量污染。
友善土地溪州尚水
為了避免被糧商制約,農民試圖建立屬於自己的產銷管道。吳音寧去年號召在地老、壯、青輩農民,認股成立了「溪州尚水農產股份有限公司」,並參與「水田濕地」復育計畫,以鄉內擁有莿仔埤圳天然水源灌溉,向內政部營建署爭取經費補助,收成稻米全數繳給「溪州尚水」,收購價是每分地兩萬元,但前提是農民必須上完無毒栽培課程研習,並堅持無農藥、無化肥、無除草劑的生態工法。
參與契作的農民也配合「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的部分主題調查,既要書寫記錄,還要把水田營造為生氣勃勃的生態濕地環境,這些水田濕地所孕育的優質米取為「溪州尚水米」。
吳晟指出,「溪州尚水」的特色在於不只提供商品,也是友善農產的平台,提供了一種新價值,股東們不以營利為最大目標,而是傳達關懷土地的理念。無毒農業的好處,除了產品更加安全營養,也把「老天爺視為合夥人」,開創了有機農業生活的參與感。
莊芳華與吳晟同為該公司不支薪的義工,強調農人改變種作方式固然好,但吃飯的人也須從觀念、日常消費中實踐,透過購買好吃營養的在地食材,善待自己的身體,支持農人的尊嚴勞動,共同復育破壞已久的生態。「讓吃好米的行為,成為友善土地的一場寧靜革命。」
文/艾新玨羅圖/吳德亮
未完,精彩內文詳見2014《鄉間小路》5月號
註:民國64年創刊的《農業周刊》於民國78年改版、改名為《鄉間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