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要改革也要傳承 用轉型走出新路 臺中市石岡區葡萄產銷班第4 班
刊登日:107/05/22
448
改革需要行動與方法,經過一連串施行與試驗後的成果,產銷班年長一輩的班員看在眼裡,終於願意接受,並進一步跟進實施。黃元平終於向長輩們證明了自己的轉型方向是對的。然而,傳統並不是不好,相反的,上一輩累積的經驗與栽培技術,在黃元平眼中是無價珍寶,更必須想辦法延續。
通過蜿蜒山徑,來到「臺中市石岡區葡萄產銷班第4 班」班長黃元平的葡萄園中,見他正攀爬在扶梯上,仰頭修復著被颱風吹壞的周邊防護網。
「這陣子連續來了幾個颱風,這些防鳥網都受不住了。」他邊修復邊說著,這些防鳥網是他最近才在測試建置的防護設備。回鄉從農之前,他做的是包工程的工作,7、8年前因為看到父母年紀大了,從小在葡萄園長大的黃元平,就回到這個他熟悉的園地,接手果園的生產經營,一年多前更從父執輩手上接下產銷班班長的任務。
大家常在媒體上看到的產銷班報導,不是頻頻得獎的老牌績優產銷班,就是一群年輕人回鄉組織充滿活力幹勁的特色產銷班。而65 年次的黃元平,接下班長職務時,這個產銷班卻是什麼資源都沒有。但是既然要做,就必須有所突破,於是他一直在思考,到底該怎麼做?怎麼變革?無論如何,他知道他必須從頭開始建立基礎,想辦法創出新局。
進行改革 增進品質
大部分班員的主要作物是葡萄,在葡萄栽培技術上,過去許多長輩常是各顯神通土法煉鋼,單以賣相為主,沒有口感的考量,以致於葡萄品質良莠不齊,徒有先天的優質栽培環境,和前輩們一身的種植經驗,卻無法維持產銷班產品品質的穩定度,只能任由盤商行口喊價收購,無法拓展直銷的通路,讓栽種的辛苦和收成的獲益不成比例。
改革需要方法及行動,於是黃元平先從自家的葡萄園開始進行。
首先,他全面實施將葡萄套袋。葡萄套袋有利於防止病、蟲、鳥危害果實,也可防止裂果、減少農藥施用和汙染、改善果實風味與提高果品質量。
套袋的過程其實十分費工,仰著頭、挺著腰、包起一串一串還小小的葡萄,直到整片葡萄園滿滿的袋子完成。「誰知道,一開始的成果出來後,被長輩唸到臭頭。」他說,因為套袋後阻隔陽光會造成產期延後,而且套袋後如果病菌沒有防治好就會整串報銷,無法像之前傳統種植的方式可以馬上發現、立刻進行處理,所以當時因產量減少被長輩責怪與質疑。
直到後來持續改進調整,解決了產量減少的問題。現在葡萄套袋後,農藥、肥料都能減量,成本得以降低。另外,過去傳統種植從最開始到採收,每天都有繁瑣的管理工作要做,一刻不得閒,套袋後能減少許多田間管理工作,省工省人力。
更新設備 增強防護
接著,他建置網室並設置防鳥網,降低氣候影響及鳥類對果實的傷害。他說,務農的這7、8 年來,病害比較少,倒是風災和寒害造成不小災損。「有次颱風侵襲造成落葉,導致整個果樹在非開花期開花,那期只收了一成的產量。」另一次是因為寒害摧殘,果樹幾乎都沒開花,當然就沒結果而造成災損。因此,為了將氣候影響降至最低,他除了建置網室之外,也實驗測試防鳥網、蘭花網及黑網三層不同材質網子的交互應用,了解在防風與陽光照射的程度對作物產生的影響,而做出最好的防護措施。
在技術更新方面,黃元平憑著自身的工程背景,自行設計建置肥料灌溉自動化系統,讓液態肥與水透過設置的管線自動噴灑。液態肥由他自己製作,以黃豆、糖蜜這些健康的材料進行發酵。「用這樣的液態肥不但省肥料降低成本,也可以改善過去葡萄口感較酸的問題,在果實硬度上也顯得較好。」
草生栽培 友善土地
另外,他使用草生栽培方式保留土壤的水分。一般農戶都使用快又方便的除草劑,但一不小心,藥劑就會殘留在土壤裡,影響果樹生長。在一些噴灑除草劑的果園裡,土地總是光禿禿,土壤被擠壓得過於緊實,導致葡萄根系少了呼吸空間。
在黃元平的果園裡則是完全不用除草劑,待周邊的草超過了長度才用除草機進行人工除草,讓土地可以保濕、土壤微生物得以保持,如此土壤跟肥料也都不容易流失,並且能維持生態平衡,讓果樹與土壤之間保有穩定的供需,除了提升果實品質外,更能讓消費者食用安心。
這些改變與試驗的成果,看在年長一輩的產銷班班員眼裡,終於願意接受,並進一步跟進實施。黃元平終於向長輩們證明了自己的改革方向是對的,只是承襲傳統容易,想要創新,則必須承受一定的壓力。然而,傳統並不是不好,相反的,上一輩累積的經驗與栽培技術,在黃元平眼中是無限珍貴的。
規劃課程 經驗傳承
頭頂上葡萄樹的枝幹藤蔓延伸得又粗又廣,這些全是黃元平的父執輩開始種的,靠這些果樹養活了一家子人。而枝幹需要整枝修剪,時間到更必須淘汰老化枝幹,再培養新的,避免果樹過多枝條消耗養分及老化枝幹的產量衰退。
黃元平指著粗的枝幹說明:「雖然種的品種都是巨峰葡萄,但跟彰化不同的是,我們的樹長得比較旺盛,彰化的約5 到10年就要淘汰老幹,我們這種可以到20 年才淘汰。」「淘汰前兩、三年就要在旁邊植栽新的,才能順利接續。」而這些栽培技術都是他從長輩那裡學習來的,因此他認為班上前輩的種植經驗非常可貴,應該要讓他們可以有系統的教授傳承。
現在葡萄4 班的班員有20 位,其中年輕人只有3 位,其餘都在60 歲以上。嚴重的人力老化斷層問題,讓他接下來要思考的,是如何吸引第二代年輕農民的加入,讓在地葡萄產業因引進新血而得以持續發展,也讓老班員一身的經驗與栽培技術,能在產銷班有系統的規劃課程下得以傳承延續。
改善環境 用藥減量
葡萄4 班目前種植面積約11 公頃,班員種植的主力大多為巨峰葡萄,鮮食葡萄目前一年兩收,夏果約150 天可採收,產期在6 至8 月,屬正產期,產量較多;冬果約180 天可採收,產期在11 月至翌年2 月,果實著色較佳且品質較好。對於賣相差的葡萄,班員則將其加工製成葡萄露,充分利用並增加作物的附加價值。
在葡萄病害的防治上,巨峰葡萄口感上乘,但只要一有病蟲害就損失慘重。黃元平指出,葡萄病害大多是露菌病跟銹病的問題,在還沒套袋之前則要注意預防晚腐病,他使用的具體方法是加大葡萄植距,調整枝條使通風良好並獲得充足光線,從改善栽培環境著手,可以減少農藥的使用。
在通路方面,目前鮮食葡萄最主要還是交由盤商行口為主。另外他也積極參加一些市集的展售,直接面對消費者,除了可以分享種植理念,更能實際了解消費者的需求。近年來,黃元平也計畫帶領產銷班班員上網行銷,只是依他自己目前的經驗顯示,宅配費用過高對自行銷售來說是一個現實的問題,還需跟業者進行洽商。
加強輔導 有效統合
談到產銷班未來的規劃,黃元平說,單一產銷班資源雖然有限,但個人的力量更薄弱,還是必須結合眾人力量去進行變革。容易做的先進行,包括在產銷班課程規劃上,加強輔導以剪枝、田間管理、土壤等專業技術課程。另外重要的是,要推共同採購的模式,期望能有效統合,先將種植成本降低下來,再增加班員的收益。相信因為他的用心,成績很快就能看得見。
通過蜿蜒山徑,來到「臺中市石岡區葡萄產銷班第4 班」班長黃元平的葡萄園中,見他正攀爬在扶梯上,仰頭修復著被颱風吹壞的周邊防護網。
「這陣子連續來了幾個颱風,這些防鳥網都受不住了。」他邊修復邊說著,這些防鳥網是他最近才在測試建置的防護設備。回鄉從農之前,他做的是包工程的工作,7、8年前因為看到父母年紀大了,從小在葡萄園長大的黃元平,就回到這個他熟悉的園地,接手果園的生產經營,一年多前更從父執輩手上接下產銷班班長的任務。
大家常在媒體上看到的產銷班報導,不是頻頻得獎的老牌績優產銷班,就是一群年輕人回鄉組織充滿活力幹勁的特色產銷班。而65 年次的黃元平,接下班長職務時,這個產銷班卻是什麼資源都沒有。但是既然要做,就必須有所突破,於是他一直在思考,到底該怎麼做?怎麼變革?無論如何,他知道他必須從頭開始建立基礎,想辦法創出新局。
進行改革 增進品質
大部分班員的主要作物是葡萄,在葡萄栽培技術上,過去許多長輩常是各顯神通土法煉鋼,單以賣相為主,沒有口感的考量,以致於葡萄品質良莠不齊,徒有先天的優質栽培環境,和前輩們一身的種植經驗,卻無法維持產銷班產品品質的穩定度,只能任由盤商行口喊價收購,無法拓展直銷的通路,讓栽種的辛苦和收成的獲益不成比例。
改革需要方法及行動,於是黃元平先從自家的葡萄園開始進行。
首先,他全面實施將葡萄套袋。葡萄套袋有利於防止病、蟲、鳥危害果實,也可防止裂果、減少農藥施用和汙染、改善果實風味與提高果品質量。
套袋的過程其實十分費工,仰著頭、挺著腰、包起一串一串還小小的葡萄,直到整片葡萄園滿滿的袋子完成。「誰知道,一開始的成果出來後,被長輩唸到臭頭。」他說,因為套袋後阻隔陽光會造成產期延後,而且套袋後如果病菌沒有防治好就會整串報銷,無法像之前傳統種植的方式可以馬上發現、立刻進行處理,所以當時因產量減少被長輩責怪與質疑。
直到後來持續改進調整,解決了產量減少的問題。現在葡萄套袋後,農藥、肥料都能減量,成本得以降低。另外,過去傳統種植從最開始到採收,每天都有繁瑣的管理工作要做,一刻不得閒,套袋後能減少許多田間管理工作,省工省人力。
更新設備 增強防護
接著,他建置網室並設置防鳥網,降低氣候影響及鳥類對果實的傷害。他說,務農的這7、8 年來,病害比較少,倒是風災和寒害造成不小災損。「有次颱風侵襲造成落葉,導致整個果樹在非開花期開花,那期只收了一成的產量。」另一次是因為寒害摧殘,果樹幾乎都沒開花,當然就沒結果而造成災損。因此,為了將氣候影響降至最低,他除了建置網室之外,也實驗測試防鳥網、蘭花網及黑網三層不同材質網子的交互應用,了解在防風與陽光照射的程度對作物產生的影響,而做出最好的防護措施。
在技術更新方面,黃元平憑著自身的工程背景,自行設計建置肥料灌溉自動化系統,讓液態肥與水透過設置的管線自動噴灑。液態肥由他自己製作,以黃豆、糖蜜這些健康的材料進行發酵。「用這樣的液態肥不但省肥料降低成本,也可以改善過去葡萄口感較酸的問題,在果實硬度上也顯得較好。」
草生栽培 友善土地
另外,他使用草生栽培方式保留土壤的水分。一般農戶都使用快又方便的除草劑,但一不小心,藥劑就會殘留在土壤裡,影響果樹生長。在一些噴灑除草劑的果園裡,土地總是光禿禿,土壤被擠壓得過於緊實,導致葡萄根系少了呼吸空間。
在黃元平的果園裡則是完全不用除草劑,待周邊的草超過了長度才用除草機進行人工除草,讓土地可以保濕、土壤微生物得以保持,如此土壤跟肥料也都不容易流失,並且能維持生態平衡,讓果樹與土壤之間保有穩定的供需,除了提升果實品質外,更能讓消費者食用安心。
這些改變與試驗的成果,看在年長一輩的產銷班班員眼裡,終於願意接受,並進一步跟進實施。黃元平終於向長輩們證明了自己的改革方向是對的,只是承襲傳統容易,想要創新,則必須承受一定的壓力。然而,傳統並不是不好,相反的,上一輩累積的經驗與栽培技術,在黃元平眼中是無限珍貴的。
規劃課程 經驗傳承
頭頂上葡萄樹的枝幹藤蔓延伸得又粗又廣,這些全是黃元平的父執輩開始種的,靠這些果樹養活了一家子人。而枝幹需要整枝修剪,時間到更必須淘汰老化枝幹,再培養新的,避免果樹過多枝條消耗養分及老化枝幹的產量衰退。
黃元平指著粗的枝幹說明:「雖然種的品種都是巨峰葡萄,但跟彰化不同的是,我們的樹長得比較旺盛,彰化的約5 到10年就要淘汰老幹,我們這種可以到20 年才淘汰。」「淘汰前兩、三年就要在旁邊植栽新的,才能順利接續。」而這些栽培技術都是他從長輩那裡學習來的,因此他認為班上前輩的種植經驗非常可貴,應該要讓他們可以有系統的教授傳承。
現在葡萄4 班的班員有20 位,其中年輕人只有3 位,其餘都在60 歲以上。嚴重的人力老化斷層問題,讓他接下來要思考的,是如何吸引第二代年輕農民的加入,讓在地葡萄產業因引進新血而得以持續發展,也讓老班員一身的經驗與栽培技術,能在產銷班有系統的規劃課程下得以傳承延續。
改善環境 用藥減量
葡萄4 班目前種植面積約11 公頃,班員種植的主力大多為巨峰葡萄,鮮食葡萄目前一年兩收,夏果約150 天可採收,產期在6 至8 月,屬正產期,產量較多;冬果約180 天可採收,產期在11 月至翌年2 月,果實著色較佳且品質較好。對於賣相差的葡萄,班員則將其加工製成葡萄露,充分利用並增加作物的附加價值。
在葡萄病害的防治上,巨峰葡萄口感上乘,但只要一有病蟲害就損失慘重。黃元平指出,葡萄病害大多是露菌病跟銹病的問題,在還沒套袋之前則要注意預防晚腐病,他使用的具體方法是加大葡萄植距,調整枝條使通風良好並獲得充足光線,從改善栽培環境著手,可以減少農藥的使用。
在通路方面,目前鮮食葡萄最主要還是交由盤商行口為主。另外他也積極參加一些市集的展售,直接面對消費者,除了可以分享種植理念,更能實際了解消費者的需求。近年來,黃元平也計畫帶領產銷班班員上網行銷,只是依他自己目前的經驗顯示,宅配費用過高對自行銷售來說是一個現實的問題,還需跟業者進行洽商。
加強輔導 有效統合
談到產銷班未來的規劃,黃元平說,單一產銷班資源雖然有限,但個人的力量更薄弱,還是必須結合眾人力量去進行變革。容易做的先進行,包括在產銷班課程規劃上,加強輔導以剪枝、田間管理、土壤等專業技術課程。另外重要的是,要推共同採購的模式,期望能有效統合,先將種植成本降低下來,再增加班員的收益。相信因為他的用心,成績很快就能看得見。
臺中市石岡區葡萄產銷班第4 班
班長: 黃元平地址: 臺中市石岡區萬仙街 仙塘坪巷42 號 電話: 0955-296-897 |
文/戴靜宜 圖/尤國峰(豐年6621.6622)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3%
我喜歡:52%
很實用:0%
夠新奇:0%
普普啦:5%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哈妹(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7/18
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