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退一步的藝術 富興lipahak 生態農場
刊登日:107/08/27
1,288
位於花蓮縣光復與瑞穗交接處的富興lipahak 生態農場,是個非常有實驗精神的農場,成立的宗旨即是希望能透過試驗,在生產與生態間找出平衡點。進行5 年多的連串試驗後,他們的心得是:想要與生物和平共處,人類應該要主動後退一步,只要退這一步,就能獲取雙方之間的平衡與和諧,如此做絕對值得。
富興lipahak 生態農場,向台糖承租6公頃的土地,並將裡面劃分成「公田」、「私田」及「棲地」等3 個不同區塊。所謂的「公田」是「實驗田」,富興lipahak生態農場與東華大學、花蓮農改場、林務局進行各種實驗合作,在這運用天敵、圍網等較溫和的方式,試圖以實驗來解開生態間的衝突。而「棲地」是一塊溼地,可供附近的鳥類、動物棲息,也可讓民眾進行生態體驗。
至於「私田」則更有意思了。農場將私田細分為20 等分,邀請社區的部落居民來耕作,族人最早不用花錢就能擁有1 塊1 分大的土地來種植作物。不過耕種時有個但書,有機耕作是農場對農戶的基本要求,一旦不合規範被抓到就必須退出。
對於這塊私田的設置用意,農場負責人賴萌宏表示,富興社區周遭多為慣行農田,居民幾乎沒有有機耕作的經驗,因此他們釋出部分農地,讓族人在農場中學習友善耕作,希望能讓他們慢慢接受這種耕種方式,最終也可將自己的慣行田轉變成有機田。這是一種充滿理想的運作方式,期望藉著實際操作讓部落族人能接觸、熟悉甚至實際做出改變。
以接觸來推廣有機耕種
不過即使是充滿理想,在運作初期仍是遭遇不少異樣眼光。賴萌宏回想私田剛起步時,即便是無償提供土地,還是聽到許多來自外界的冷言冷語,認為沒農藥絕對不可能種得起來,等著看笑話的人不少。
所幸幾年過去,這些沒用化肥,甚至連有機防治資材都沒使用的蔬菜賣得不錯,透過宅配及「社區支持型農業」的配送,可完全銷售完畢,族人因此也多了一筆額外收入。而當初那些看笑話的人現在已經全都不出聲了,因為就連他們也看出這些蔬菜的價值所在。
更讓人感到安慰的,是這些在私田耕種的族人,會將有機種植的觀念帶回家,並於自家田地使用有機肥、拔草,同時開始追求蔬果的「好吃」,而非只有產量的多寡。這1、2 年,由於農場在生態上的努力獲得外界肯定,一些對生態有心的人士也慕名前往耕種,他們以各自的方式進行著,像是有人以樸門的方式耕種,也有在自強外役監工作的耕種者,取得不少受刑人用過的棉被,鋪在田埂上以替代抑草蓆。「只要是有機耕作、不傷害生物,我們不會要求是什麼方式進行,大家可以各自發揮、創意耕種。」賴萌宏表示。
生產與生態間的拔河
除了有機耕種外,依規定在這些私田中,農戶也不得捕捉或毒殺野生動物。因為這是一塊在變成農場之前,頻繁出沒各種生物的土地,牠們的生活區域與人類重疊,人類不能只為自己的生產,而肆無忌憚地捕殺其他生物。
富興lipahak 生態農場是以保育類動物環頸雉為對象,取得「綠色保育標章」的農場,其理念為「有機無毒、不毒不殺」,不但對周遭野生動物不予捕殺,甚至耕作時發生的病蟲害,也會以較溫和、生態平衡的方式處理。農場一直都在思考,如何才能讓生產、生態並存,實際做起來,難免遇到許多考驗,被列為保育類動物的環頸雉便是一大挑戰。
賴萌宏表示,他們也是在實際耕種後,才了解為什麼農民對環頸雉會如此痛恨!原來環頸雉吃起東西來頗為囂張,作物還在種子階段牠就會挖出種子來吃,嫩芽也吃,幾乎什麼都吃,而且吃作物的速度異常的快、狠、準,破壞力十足,多數農民幾乎想撲殺而後快,但又礙於是保育類動物而莫可奈何。
一連串的試驗
除了環頸雉之外,還有紅冠水雞、白腹秧雞,牠們拔秧吃穀、啄食作物的嫩葉,同樣毫不留情,與環頸雉有得比,「沒辦法啊,因為我們就把鳥養在旁邊啊。」賴萌宏露出了無可奈何的笑容說道。這邊的鳥害比蟲害嚴重許多,主要是因為農場緊鄰著樹林,加上又有大型生態池,自然吸引周遭鳥類群聚。
鳥害對於作物的損傷程度不容小覷,特別是一些鳥類愛吃的蔬菜,損傷率有時會高達50%,農民簡直心痛極了!
為此農場希望能找出「人對動物的最高忍受度」。賴萌宏指出,在獲得生態永續之前,必須先設法解決人的生存問題,不能只一味地要求農民忍讓,因此他們希望能找出不讓農民損失太多、又可讓周遭生態維持的方式,盡量求取生計與生態之間的平衡點。
以環頸雉來說,農場花了近兩年時間,於公田內進行一連串試驗,包括圍籬、黑網、百吉網……等各種圍堵方式,但都讓善於跑跳的環頸雉給破了功,直到使用了耀眼的反光彩帶,才有效嚇阻環頸雉的囂張;而對付紅冠水雞,則找出了以強韌防鳥線來防範的方式,這也減少了鳥類靠近的機會。
用擋的是行不通的
然而事情到此就結束了嗎?不,因為後來發現,這些防堵都只是過程而已,看似可行的方式,在施行1、2 年後還是陸續地被鳥類們給一一破解。
「動物是會學習的,再怎麼防範,牠終究還是會想出辦法來突破。」賴萌宏表示,歷經了這些年的試驗,他悟出了光是「擋在外面」這種想法是不行的,最後還是需要回到原點,仔細去觀察動物的習性,並利用這種習性來減少發生彼此間的利益衝突,這才是比防治更為上層的功力。
「不管是鳥類還是動物,牠的天性就是要覓食,我們便想個辦法讓作物變得不好吃或是吃不到,這樣就會減少農民的損失了。」換句話說,就是在面對生物時,人類自己再退一步,動腦筋或多做一點什麼來避免正面衝突,而不是一味以強制的方式去防、去擋。
退讓一些 換得和平
以去年播種的花生為例,幾乎是剛放到土裡就會被吃掉,要一直不斷地補種,等到補種到第5 次時,賴萌宏火大了,於是把花生泡在苦楝油中,後來埋入土中的花生就不會被吃掉了,且產量也不變。
再談到水稻,他發現約在每年過年前,是鳥害最嚴重的時候,為了避掉這個時期,他們便自己育苗,將秧苗培養到15 公分左右再來種植,這樣紅冠水雞也不會去拉秧吃穀了。
晚一點種是一個方式,農場還有另個方法,便是留下一期的再生稻,這種稻子稻桿堅韌,別說紅冠水雞了,就連水稻大敵福壽螺都難以危害,這片田區乾乾淨淨,任何防治都用不著。
不過這樣做當然會增加人力負擔,例如無法用機器來插秧、產量可能低一些等,但農場對水稻的初衷,便是希望原本依附水田生存的生物,不要因為人為因素而失去棲地,所以他們寧願用比較費工的方式來對待生物,甚至以一期耕作、一期休耕蓄水的模式,讓水田成為水鳥棲地,以這種自己退讓一步、增加人力開支的方式,換得與周遭生物的和平共處。
「妥協」不等於「犧牲利益」
而在這個找尋的過程中,不只農場,農民自己也做了一些調整,例如農民會逐步放棄那些鳥類喜歡的作物,開始種起洛神、鳳梨、果樹等鳥害較不明顯的作物。「面對生物,農民自己也退了一步。」賴萌宏觀察,認為這是一種好現象,農民意識到防堵無效,於是做出了某種程度的妥協。
「但這種方式,並不表示必須要犧牲自己利益。」他指出,農民耕種,為了獲利是天經地義,不能為了保育而無限上綱,而富興lipahak 生態農場這些年的試驗,便是想找出一個農民有收益、同時周遭生物也能自在生活的方案,推廣出去,讓一般農民也能適用。
賴萌宏說:「說到最後,終究還是『妥協』兩個字罷了!」但若是要叫大自然妥協,其惡果一定是由人類來承擔,與其如此,還不如人類先行退讓一步,做出部分調整,來換得與生物之間的和平共處、相互依存。
文˙ 圖/黃懷瑩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豐年6704)
富興lipahak 生態農場,向台糖承租6公頃的土地,並將裡面劃分成「公田」、「私田」及「棲地」等3 個不同區塊。所謂的「公田」是「實驗田」,富興lipahak生態農場與東華大學、花蓮農改場、林務局進行各種實驗合作,在這運用天敵、圍網等較溫和的方式,試圖以實驗來解開生態間的衝突。而「棲地」是一塊溼地,可供附近的鳥類、動物棲息,也可讓民眾進行生態體驗。
至於「私田」則更有意思了。農場將私田細分為20 等分,邀請社區的部落居民來耕作,族人最早不用花錢就能擁有1 塊1 分大的土地來種植作物。不過耕種時有個但書,有機耕作是農場對農戶的基本要求,一旦不合規範被抓到就必須退出。
對於這塊私田的設置用意,農場負責人賴萌宏表示,富興社區周遭多為慣行農田,居民幾乎沒有有機耕作的經驗,因此他們釋出部分農地,讓族人在農場中學習友善耕作,希望能讓他們慢慢接受這種耕種方式,最終也可將自己的慣行田轉變成有機田。這是一種充滿理想的運作方式,期望藉著實際操作讓部落族人能接觸、熟悉甚至實際做出改變。
社區支持型農業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基本上是一群人與一塊土地間的相互承諾:農地餵養了人們,而人們則以支持農地的方式作為回報,並共同承擔內在風險與享有潛在的產品報酬。透過這種方式,農夫與社區參與者彼此熟識,並有機會直接參與農務。優點是農夫可專心生產高品質的農產品,並擔任土地守護員;社區參與者則得以吃到新鮮、營養的食物,互蒙其利。 樸門 (Permaculture) 這個詞是由「永久的」「農業」,或「永恆的」「文化」所構成。主要精神是發掘大自然的運作模式,再仿效其模式來設計農耕、庭園、生活,以尋求並建構人類和自然環境的平衡點。 其設計原則,相當倚重生態學來分析系統內部各元素的特性與潛在關連,並將它轉為實際應用。各種設計元素相互協同運作的同時,也因此減少了廢棄物,並降低對人體勞力或能源的需求。 |
以接觸來推廣有機耕種
不過即使是充滿理想,在運作初期仍是遭遇不少異樣眼光。賴萌宏回想私田剛起步時,即便是無償提供土地,還是聽到許多來自外界的冷言冷語,認為沒農藥絕對不可能種得起來,等著看笑話的人不少。
所幸幾年過去,這些沒用化肥,甚至連有機防治資材都沒使用的蔬菜賣得不錯,透過宅配及「社區支持型農業」的配送,可完全銷售完畢,族人因此也多了一筆額外收入。而當初那些看笑話的人現在已經全都不出聲了,因為就連他們也看出這些蔬菜的價值所在。
更讓人感到安慰的,是這些在私田耕種的族人,會將有機種植的觀念帶回家,並於自家田地使用有機肥、拔草,同時開始追求蔬果的「好吃」,而非只有產量的多寡。這1、2 年,由於農場在生態上的努力獲得外界肯定,一些對生態有心的人士也慕名前往耕種,他們以各自的方式進行著,像是有人以樸門的方式耕種,也有在自強外役監工作的耕種者,取得不少受刑人用過的棉被,鋪在田埂上以替代抑草蓆。「只要是有機耕作、不傷害生物,我們不會要求是什麼方式進行,大家可以各自發揮、創意耕種。」賴萌宏表示。
生產與生態間的拔河
除了有機耕種外,依規定在這些私田中,農戶也不得捕捉或毒殺野生動物。因為這是一塊在變成農場之前,頻繁出沒各種生物的土地,牠們的生活區域與人類重疊,人類不能只為自己的生產,而肆無忌憚地捕殺其他生物。
富興lipahak 生態農場是以保育類動物環頸雉為對象,取得「綠色保育標章」的農場,其理念為「有機無毒、不毒不殺」,不但對周遭野生動物不予捕殺,甚至耕作時發生的病蟲害,也會以較溫和、生態平衡的方式處理。農場一直都在思考,如何才能讓生產、生態並存,實際做起來,難免遇到許多考驗,被列為保育類動物的環頸雉便是一大挑戰。
賴萌宏表示,他們也是在實際耕種後,才了解為什麼農民對環頸雉會如此痛恨!原來環頸雉吃起東西來頗為囂張,作物還在種子階段牠就會挖出種子來吃,嫩芽也吃,幾乎什麼都吃,而且吃作物的速度異常的快、狠、準,破壞力十足,多數農民幾乎想撲殺而後快,但又礙於是保育類動物而莫可奈何。
一連串的試驗
除了環頸雉之外,還有紅冠水雞、白腹秧雞,牠們拔秧吃穀、啄食作物的嫩葉,同樣毫不留情,與環頸雉有得比,「沒辦法啊,因為我們就把鳥養在旁邊啊。」賴萌宏露出了無可奈何的笑容說道。這邊的鳥害比蟲害嚴重許多,主要是因為農場緊鄰著樹林,加上又有大型生態池,自然吸引周遭鳥類群聚。
鳥害對於作物的損傷程度不容小覷,特別是一些鳥類愛吃的蔬菜,損傷率有時會高達50%,農民簡直心痛極了!
為此農場希望能找出「人對動物的最高忍受度」。賴萌宏指出,在獲得生態永續之前,必須先設法解決人的生存問題,不能只一味地要求農民忍讓,因此他們希望能找出不讓農民損失太多、又可讓周遭生態維持的方式,盡量求取生計與生態之間的平衡點。
以環頸雉來說,農場花了近兩年時間,於公田內進行一連串試驗,包括圍籬、黑網、百吉網……等各種圍堵方式,但都讓善於跑跳的環頸雉給破了功,直到使用了耀眼的反光彩帶,才有效嚇阻環頸雉的囂張;而對付紅冠水雞,則找出了以強韌防鳥線來防範的方式,這也減少了鳥類靠近的機會。
用擋的是行不通的
然而事情到此就結束了嗎?不,因為後來發現,這些防堵都只是過程而已,看似可行的方式,在施行1、2 年後還是陸續地被鳥類們給一一破解。
「動物是會學習的,再怎麼防範,牠終究還是會想出辦法來突破。」賴萌宏表示,歷經了這些年的試驗,他悟出了光是「擋在外面」這種想法是不行的,最後還是需要回到原點,仔細去觀察動物的習性,並利用這種習性來減少發生彼此間的利益衝突,這才是比防治更為上層的功力。
「不管是鳥類還是動物,牠的天性就是要覓食,我們便想個辦法讓作物變得不好吃或是吃不到,這樣就會減少農民的損失了。」換句話說,就是在面對生物時,人類自己再退一步,動腦筋或多做一點什麼來避免正面衝突,而不是一味以強制的方式去防、去擋。
退讓一些 換得和平
以去年播種的花生為例,幾乎是剛放到土裡就會被吃掉,要一直不斷地補種,等到補種到第5 次時,賴萌宏火大了,於是把花生泡在苦楝油中,後來埋入土中的花生就不會被吃掉了,且產量也不變。
再談到水稻,他發現約在每年過年前,是鳥害最嚴重的時候,為了避掉這個時期,他們便自己育苗,將秧苗培養到15 公分左右再來種植,這樣紅冠水雞也不會去拉秧吃穀了。
晚一點種是一個方式,農場還有另個方法,便是留下一期的再生稻,這種稻子稻桿堅韌,別說紅冠水雞了,就連水稻大敵福壽螺都難以危害,這片田區乾乾淨淨,任何防治都用不著。
不過這樣做當然會增加人力負擔,例如無法用機器來插秧、產量可能低一些等,但農場對水稻的初衷,便是希望原本依附水田生存的生物,不要因為人為因素而失去棲地,所以他們寧願用比較費工的方式來對待生物,甚至以一期耕作、一期休耕蓄水的模式,讓水田成為水鳥棲地,以這種自己退讓一步、增加人力開支的方式,換得與周遭生物的和平共處。
「妥協」不等於「犧牲利益」
而在這個找尋的過程中,不只農場,農民自己也做了一些調整,例如農民會逐步放棄那些鳥類喜歡的作物,開始種起洛神、鳳梨、果樹等鳥害較不明顯的作物。「面對生物,農民自己也退了一步。」賴萌宏觀察,認為這是一種好現象,農民意識到防堵無效,於是做出了某種程度的妥協。
「但這種方式,並不表示必須要犧牲自己利益。」他指出,農民耕種,為了獲利是天經地義,不能為了保育而無限上綱,而富興lipahak 生態農場這些年的試驗,便是想找出一個農民有收益、同時周遭生物也能自在生活的方案,推廣出去,讓一般農民也能適用。
賴萌宏說:「說到最後,終究還是『妥協』兩個字罷了!」但若是要叫大自然妥協,其惡果一定是由人類來承擔,與其如此,還不如人類先行退讓一步,做出部分調整,來換得與生物之間的和平共處、相互依存。
富興lipahak 生態農場 網址: http://fushin-eco-farm.blogspot.tw/ FB: https://www.facebook.com/fushinecofarm/ |
文˙ 圖/黃懷瑩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豐年6704)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58%
我喜歡:21%
很實用:5%
夠新奇:11%
普普啦:5%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4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呂*馨(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08/07/01
讚
菁菁(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8/29
Good
瓊(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8/28
Good
李*德(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8/27
讚。有成果與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