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食農教育大會盛大舉行 共創農業永續願景
農業部於今(27)日在國立臺灣大學體育館舉辦「台灣味!呷厝味-第一屆食農教育大會」,號召中央部會、地方政府、學校、農會、企業及民間團體共同參與,透過展攤體驗、舞台互動及頒獎典禮,展現全民推動食農教育的豐碩成果,並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打造兼顧健康、文化與永續的臺灣農業新願景。
推動食農教育 心繫花蓮災區
行政院卓榮泰院長蒞臨大會致詞指出,雖然大家身處大會中,但此時此刻都心繫花蓮災區。卓院長表示,前不久赴馬太鞍教會關心災民收容安置狀況,為協助災民復建過程住宿需求,行政團隊已儘速安排30家旅館計700個房間,以提供安置;院長並就醫護同仁、志工與救援人員的無私守護、協助災區民眾,表達感謝。
卓院長並強調,將持續提供災區民眾民生物資、用藥等補給及收容安置需要,讓救災復原工作能夠按部就班進行,同時,感謝此次出席大會的花蓮縣富里鄉農會等農民團體在災區提供許多協助,包括物資及人力的幫忙,充分發揮國人團結及互助精神;對於民間、團體自動自發的付出,院長也表達感謝之意。
跨部會、跨領域 凝聚全民力量 落實食農六大方針
卓院長期勉食農教育不僅是餐桌上的日常,更是國家戰略,連結全民健康、糧食安全與文化傳承,期待地方政府、農漁會、企業、媒體及NGO積極響應,共同形成支持網絡,讓台灣的食農教育走向國際,接軌全球永續潮流。
農業部陳駿季部長致詞時表示,食農教育是從農業端農產生產知識的推廣、教育端製作教案教材融入學校及社區,再進一步到餐桌飲食料理及文化傳承,透過在地料理及美食,以食物的記憶喚起對家鄉的回憶及思念。
陳部長特別感謝各部會的合作,像是教育部推廣營養午餐、衛福部倡導健康飲食、環境部推動惜食循環,以及文化部與原住民族委員會保存飲食文化及融入創新等,展現跨部會合作的成果。
陳部長並祝賀獲得農業部「高中以下學校食農教育教案競賽」及「鼓勵採用國產食材獎勵」等獎項的得獎人,讓大家看見許多企業與學校將食農教育延伸到家庭與社區,發揮深遠影響;自111年《食農教育法》公布以來,農業部即以六大方針為核心,推動食農教育深入日常,從輔導地方政府成立食農教育推動會、學校午餐普遍使用國產可溯源食材、家庭餐桌倡導均衡飲食,到社區惜食專區及愛心餐服務,處處可見政策落實的身影。
全民參與 開創食農教育新里程碑
本次大會活動現場設有「產地到餐桌」體驗、親子闖關遊戲與舞台表演,寓教於樂,讓大眾輕鬆接觸食農理念。開幕式上,陳部長並頒發「採用國產食材績優單位」及「食農教育教案競賽」等獎項,肯定地方政府、學校與民間團體的貢獻。
農業部強調,未來將持續深化教材研發、人才培育及跨部會合作,攜手地方與社會各界,期盼更多人參與這場全民運動,讓食農教育真正成為臺灣的日常價值與驕傲。此外,透過跨域交流與實地體驗,展現台灣在地食材與飲食文化的多樣性,期待全民攜手,將食農教育內化為生活習慣,共同守護土地、珍惜食物,並為農業永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