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近幾年非常流行栽培香草植物,這些植物以其本身所含有的特殊芳香或風味,來吸引民眾的興趣,栽培農民也就順勢生產各種香草植物上市,此時生產者面臨一個很重要的課題,那就是香草植物的品種非常紊亂,造成推廣時的困擾。舉例而言,迷迭香在台灣很早就已經在花市中販賣,但因為來源是由業者帶枝條扦插或播種而得,只依植株型態分為直立種和匍匐種,事實上迷迭香的品種在10個以上,區別的方法以葉片的寬窄、長短、花色不同而異,但因為缺乏標準品種以供鑑別,因此品種名並不明確。另外在中文的統一方面,絕大多數的香草植物均來自於國外,有些比較少見的種類中文名的翻譯有重覆的情形,或是不夠統一的狀況。舉例來說,唇形花科中風輪菜這個名字有好幾個種類混用,包括以香薄荷(Savory)為代表的風輪菜屬(Satureja),以新風輪菜(Calamint)為代表的新風輪菜屬(Calamintha),及野羅勒(Wild basil)為代表的小風輪菜屬(Clinopodium)等植物,由於台灣原生許多小風輪菜屬的植物,但台灣植物誌將本屬稱為風輪菜屬,和香薄荷類的風輪菜屬重覆,這些現象造成分類上的困擾,在推廣時溝通上也會有問題。因此在這裡將針對台灣目前現有的香草的種類和品種做一有系統的整理,期能對香草植物的推廣有所幫助。
為了確認台灣現有栽培的香草植物品種,並藉此引進新品種,本場自加拿大的專業農場Richter’s herb有計畫的購買各種品種栽培。初期以種子為主,將各個品種播種後,長成植株時再以扦插方式增殖,此時發現一個現象就是播種的後代表現常有不一致的情形,以綠薄荷為例,用種子播出來每一棵植株有不同的葉形、莖色及香氣,紅花百里香也有相同的情形,每一株都有不同的生長勢,不知道那一棵單株才是正確的品種。況且在Richter’s herb公司的品種目錄中,很多都是只有供應種苗不販售種子的品種,原因就是以種子播種後代大多不具備和母株相同的香氣,因此進口植株勢在必行。但因為植株的進口牽涉到檢疫及運送的問題,本場委託進口商辦理,於90年7月及91年8月進口共400餘個品種,每品種一株或兩株。這些品種進口時的處理方式是將植株根部的介質清洗乾淨,以溼報紙包裹再包裝於紙箱中,送達本場後種植於黑軟盆再放置於噴霧室中馴化,由於這些品種處於裸根的狀態,從包裝、運輸、檢疫到本場種植,悶在紙箱中的時間有5天,國外供應的季節又正逢台灣最熱的夏季,因此成活率並不高,大約只有一半的品種存活,其中有些品種更是在植株已經開始死亡時,剪取枝條頂端尚未褐化的部份扦插成活才保留這些品種。即使如此,這些成活的品種對於台灣香草植物的發展佔有一定的份量,以薄荷為例,目前市面上的品種約有30個,其中大約三分之二都是這些進口苗的後代,在本場馴化成活後推薦給生產者繁殖,如今市面上才有這麼多各式各樣的品種供民眾選購。甚至生產者在大量繁殖的過程中,因為芽條變異產生更多的斑葉品種,增加了品種的多樣性,多采多姿的品種使得香草植物的栽培更添樂趣,這些台灣現有的香草植物於品種各論中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