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學者史克博(M. J. Scoble)在1992年出版的「鱗翅目─形式,功能與多樣性」一書中,將世界上的蝶類依其親緣關係與單系性(monophyletic)分為三總科: 弄蝶總科Hesperioidea、喜蝶總科Hedyloidea及真蝶總科Papilionoidea。喜蝶總科因為外觀似蛾類,觸角呈絲狀或羽狀,且 大部分的種類為夜行性,過去被劃分為尺蠖蛾科的成員。但史克博指出,喜蝶有許多與真蝶總科共有的特徵,例如其卵形似粉蝶,幼蟲似蛺蝶,蛹似鳳蝶,成蟲則有 許多特徵與真蝶總科中的不同類群相似,可能比弄蝶總科更接近真蝶總科,因此應當被視為蝶類。喜蝶科為新世界特產,臺灣不分佈。弄蝶總科內只有弄蝶科 Hesperiidae一科;真蝶總科Papilionoidea被劃分為鳳蝶科Papilionidae、粉蝶科Pieridae、灰蝶科 Lycaenidae及蛺蝶科Nymphalidae。臺灣的蝴蝶家族就由這五科組成。
本科蝴蝶臺灣地區曾記錄有4亞科67種,實際產有4亞科63種。在早期因多數種類辨識不易,且參考資料不足,所以被許多蝶類愛好者所忽略,甚至於部分蝶書作者,還以醜陋、低價和不具觀賞價值來形容牠們,但是近年來大家都瞭解生物不能以外觀來評斷其價值,任何物種的存在於自然界都具有其重要性。大多數人是受到書籍或旁人的誤導,事實上弄蝶的成蟲和其幼生期不論是型態上或生態上,都是非常獨特而有趣。
以成蟲來說,光以休息停棲的方式,就可以區分出是那個亞科的種類,大弄蝶亞科以合翅方式停棲,喜停於樹葉背面,藉以躲避天敵的攻擊。壯弄蝶亞科停棲展翅呈V字型,雄蝶具有強烈的領域行為。花弄蝶亞科卻完全不同,牠們覓食和休息時是將翅膀張開攤平,所以常被誤認是蛾類,所以張翅休息並不是蛾類的專利,花弄蝶亞科同樣的也是停棲在葉背。最有趣的是弄蝶亞科的停法,前翅展開呈v字型,後翅則攤平,有些種類還會往下壓,樣子像是一架雙尾翼的戰鬥機,這也是很多蝶書形容弄蝶停棲的姿態,事實上這樣的型態只有在弄蝶亞科的種類才會出現。另外,成蟲觸角基部分的很開,末端彎曲成鉤狀,這部分稱尖頂,也是弄蝶的重要辨識特徵。
另外幼蟲也是值得觀察,每種都會將其寄主植物的葉片,做不同程度的加工後,再製成各式各樣的蟲巢,有些種類的幼蟲在不同齡期會做不同外型的巢。在型態上弄蝶終齡的頭殼,由顏色和線條斑塊的變化,大部份都可以辨識出是那種弄蝶的幼蟲,這是在其他科蝴蝶比較難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