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葉金午時花為多年生亞灌木狀草本,株高30-100公分;莖直立或斜上,多分枝細長,嫩 枝綠色,生短柔毛或無毛。葉單葉,互生,長披針形或近廣線形,長2-5公分,寬0.4-1.5公分;具有托葉一對,呈線狀披針形,約為葉柄的2-3倍長。花單一或成雙,腋生,;花萼鐘形,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花黃色花瓣5瓣,基部合生;花期夏~秋天。果實為蒴果呈倒卵形,徑約 0.4-0.5 cm,分開後約有4-9 瓣裂;外表光滑無毛或近似 無毛。種子三角狀卵形,外表光滑無毛。
栽培方式
細葉金午時花,生長勢強,在向陽的開闊地為優勢的植物種類,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居家如想栽培並看其花意盎然,則陽光不可少。 目前仍為野花之一,尚未被推廣為園藝品栽培上使用。
本種為特有亞種,產於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區。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的林緣活動,飛行活潑敏捷,雄蝶常於寄主附近作領域占有,成蟲除了訪花吸蜜外,也喜歡吸食動物的排遺、腐果和樹液等。在北部其寄主冬青科植物非常豐富,但族群似乎不穩定,近年來才有比較多的觀察記錄,臺灣產蝶類中,背面呈白色三條線的有二十多種,但只有本種後翅外側的斑紋列,是非常特別的白色圈紋,在辨識上非常容易區別。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以幼蟲或蛹態越冬。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冬青科的臺灣糊樗、朱紅水木、燈稱花、鐵冬青和糊樗等,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葉片末端,卵呈淡黃色球形,具六角形凹陷並布滿細刺,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終齡幼蟲身上布滿棘刺,於葉片下方化蛹,蛹為懸蛹,外觀是淡褐色狀似枯葉。
體長23至24cm。雌雄鳥同色。喙短,口裂寬。翼長而尖,尾黑色,基部白色,呈叉狀。繁殖羽的喙黑色,基部紅色。體背橄欖褐色,腰白色。頦、喉乳黃色,外緣有一黑色細邊。頰、頸、胸黃褐色,腋和翼下覆羽栗棕色,腹、肛周和尾下覆羽白色,跗蹠黑灰色。非繁殖羽體色較淡,喙基無紅色,前頸黑色環不明顯。亞成鳥體背灰褐色,羽緣淡色,喉部無黑色環。
棲地與習性
棲息於平原的旱作農耕地、草地及濱海沙地。群聚性。空中飛行的姿勢似燕子,也會在飛行中掠食飛蟲。在地面覓食的行為似鴴類,會行走幾步,停下來觀察,再向前行走。如有野狗或人類等入侵巢區,一般會先引頸觀望,然後飛上空中鳴叫,藉以喚起其他同類的注意,並群飛至空中鳴叫,或在地面上以背部、側面對入侵者假裝受傷、跛行或拍翅等擬傷行為,以誘開入侵者。雛鳥如遇入侵者,會爬臥地上不動,靜待危險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