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系發達,莖短縮粗大,互生葉片放射狀排列,葉片略呈多肉質,葉面綠色或有紫暈,葉背紫紅色,葉長15-30公分,寬5-7公分。花開於葉腋,有紫色苞片兩枚,形狀像蚌殼。白色花常於雨後自苞片伸出開放。花白色,花瓣3枚,雄蕊有毛。園藝品種有植株迷你的小蚌蘭、葉面有白與粉紅色斑紋的斑葉蚌蘭。
栽培方式
適合全日照至半日照環境栽培,全日照且較乾旱的環境葉片豎直且短小,半日照環境葉片開展且較長。植株略具耐旱性,根部忌潮濕排水不良,日常照顧可觀察葉片略呈萎軟現象時才澆水。每季施用一次長效性綜合肥料。雨季要注意蝸牛、蛞蝓吃食葉片。
本種為特有亞種,產於全島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另外龜山島也有分佈。成蟲喜歡於常綠闊葉林中較陰暗潮溼的 林緣活動,飛行快速敏捷,成蟲除了訪花吸蜜外,也喜歡吸食動物的排遺、腐果和樹液等。在臺灣沒有類似的種類 ,辨識上非常容易。
生活史
本種為多世代蝶種,低溫期以幼蟲休眠越冬。寡食性蝶種,目前已知寄主植物為蕁麻科的冷清草、闊葉樓梯草和赤 車使者等,雌蝶將卵單產於寄主葉片背面,卵呈綠色球形,具數條突起縱稜,幼蟲齡期共分為五齡,幼蟲身上布滿 棘刺,終齡幼蟲於寄主的莖、葉下側化蛹,蛹為懸蛹,外觀是綠褐色,狀似捲曲的枯葉。
害蟲學名: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害蟲目別:半翅目
害蟲科別:盾介殼蟲科
危害作物資訊
作物名稱:愛玉子
作物學名:Ficus awkeostang Makino
作物科別:桑科
頭部黑藍色,臉頰白色,後頸有白斑,上背和肩橄欖綠色,腰鉛灰色,尾上覆羽暗灰藍色,尾羽黑色、羽緣藍色,兩根中央尾羽藍色,外側兩對尾羽的外側白色。翼黑褐色,飛羽外側羽毛的羽緣灰藍色,大覆羽和中覆羽具兩條白色翼帶。身體腹面黃色,下頦、喉部至腹部中央有一條黑色縱帶,尾下覆羽靠身體的一半黑色,外部白色。喙黑色,跗蹠及趾鉛灰色。雌雄鳥外形相似,但雌鳥腹部的中央黑帶比較窄也比較短。亞成鳥似雌鳥,但顏色較黯淡。
棲地與習性
分布於中、高海拔的闊葉樹林中。可見單獨或成對在枝葉間覓食,也可見成小群活動,會利用森林、庭園或耕作區,並常與紅頭長尾山雀、冠羽鳳鶥、煤山雀和台灣戴菊等形成混合鳥群一起活動。冬季有降遷現象,有時甚至會到低海拔平原度冬,春季才漸漸移棲至高山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