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與土壤關係?
蚯蚓對土壤有什麼貢獻?相對的土壤那些情形應該會影響蚯蚓的生長?
本篇討論
3 則
蚯蚓屬於環節動物門(Annelida)、寡毛綱(Oligochaeta),可分為陸生與水生的種類。其中水生的種類,便是一般俗稱紅蟲的絲蚯蚓。許多人以為蚯蚓的種類很少,不是小隻的普通蚯蚓,就是大隻的蛇蚯蚓,實則不然,以台大校園為例,就有九種蚯蚓,而目前台灣確定學名的蚯蚓,更有近三十種之多,再加上許多未定名與未發現的種類,台灣的蚯蚓種數應該不只如此。
環節動物門,顧名思義,就是身體呈環狀分節,一般而言,蚯蚓的分節多在80節以上。外觀上除了分節之外,成熟的蚯蚓在靠近頭部的地方,有體節會瘉合成環帶。以環毛蚓為例,環帶上有雌孔,是蚯蚓排出卵子的地方。在環帶的後方則有兩個雄孔,是蚯蚓排出精子的地方;雄孔四周常有乳頭狀突起,稱為乳突,雄孔與乳突是分辨蚯蚓種類的重要依據。然而,大多數的蚯蚓僅由外觀是無法判定其種類的,需要解剖,以其內部構造如受精囊、攝護腺及腸盲囊等的數量、大小、形狀與位置來鑑定其種類
蚯蚓是雌雄同體、異體受精。牠以土壤中的有機物與植物的嫩莖葉為食,在進食大量的土壤後排出的土壤稱為糞土,常堆積於地表洞口或洞穴中;當蚯蚓數量多、活動頻繁時,土壤因被翻動而鬆弛,有利於植物生長。蚯蚓也是一些哺乳類(如鼬獾)、鳥類(如雞、鴨)、青蛙、蛇(如青蛇)或魚蝦蟹類的重要食物來源。由以上種種,皆顯示蚯蚓在生態環境中無法取代的角色與重要性。
很多人以為蚯蚓十分容易飼養,實則不然。不同種類的蚯蚓對於土壤的要求不一,若是對所飼養的種類不熟悉,而貿然飼養,很容易導致蚯蚓的大量死亡。此外,近年來由於農藥的大量使用,以及土壤的污染與棲地的破壞,使得台灣的蚯蚓數量越來越少;然而,由於蚯蚓不屬於明星物種,再加上人們對於土壤的不重視,使的蚯蚓的急遽消失更趨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