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統計
知識問題數:15785
會員總數:115219
平均討論數:3.8
專家補充數:9571
農業知識家
有人知道如何種天門冬嗎?
發問者:簡丹
發問日期:2008年11月19日
7283
1
51 人評價
十來年前,在果園內自然的長出一株天門冬,每年都會開好多花,但從來就不結果。
有一年整園不得不剷除了,雖然有移植,但不成功。從野外挖回來種也沒成功過。請問有人知道如何種嗎?
本篇討論
3 則
達人級會員
new 發表於 2008/11/20
天門冬,別名天冬、明天冬、小葉青等, 為百合科多年生攀援狀草本植物。
一、植物學特性
形態特徵--天門冬幼藤直立,老藤攀援,光滑無毛,莖蔓細長,約2米左右,纏繞,莖有短刺。葉片呈鱗片狀,小枝似葉,生于葉腋,常3-4片簇生,線形而扁,稍有彎曲,濃綠色,有光澤,先端尖。塊根,肉質、長橢圓形或紡錘形,外皮灰黃色。天門冬5-6月開黃白色花,2-3朵簇生于葉腋。9-10月果實成熟,漿果球形,內含種子1-4粒,黑色。
生長習性--天門冬喜溫暖、濕潤的環境,不耐嚴寒,忌高溫。生長在年平均氣溫16-25℃,無霜期180天以上,年降雨量1000-1500毫米,空氣相對濕度80%以上,海拔在300-1000米的地帶為最佳。
天門冬地下根塊發達,因此適宜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濕潤且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腐殖質豐富的土中生長。
天門冬繁殖方法-天門冬通常採用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兩種方法。其特點是:種子繁殖的規模大,但育苗期長,管理較費工。而分株繁殖生長速度快,但分株繁殖的數量有限,無法滿足大面積栽培用苗。因此,一般以種子繁殖為主,分株繁殖為輔。我們先來說說天門冬的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分株繁殖,也叫分根繁殖。此方法通常與收穫結合進行。邊收穫邊分株,分株後要及時栽種。
首先進行植株的篩選--分株繁殖,一般選用四年生以上的塊根做為母本,先抖去根部的泥土,檢查有無病爛的塊根,發現後要及時剪掉。然後,選取徑粗1.3厘米以上的塊根,剪下留作加工商品。剩下的部分塊根就可以做為分株母本了。
植株分離--分割主要用的工具有剪刀和菜刀。分割前,注意刀具要用高錳酸鉀或酒精浸泡消毒10分鐘,以免感染切口。先要把整塊根部分割,然後用刀分割成數株,每株留小塊根3-5個。切時注意切口不宜過大。
滅菌處理--塊根分割後,要及時將切口處,蘸上石灰粉,進行滅菌處理。將處理好的根苗在通風處攤晾,1--2天后即可種植繁育。
繁殖前準備--需將做好的畦翻耕一次,將碎土整平。畦寬可以根據當地地勢情況進行調整,在畦上開“鍋底”型穴,行距為50厘米,株距25厘米,穴深14厘米,直徑20厘米。
埋栽--將處理好的植株,每穴放入1株。栽種時,將每株的小塊根分散放入穴中,填上細土,壓實就可以了。埋栽時,如果當地正趕上雨季,可以不用澆水,否則要及時澆活根水。
栽種後一個半月左右,長出新芽,20天后分蘗出若干小枝,此時就可以納入到成苗期管理了。分株繁殖的方法多用于天門冬的快速育種。
大規模種植天門冬,還是用種子進行繁育的。
種子繁殖--採種:天門冬栽培的第四年開花結果,在每年9-10月,漿果外表變黃白色,就可以採摘。從莖蔓上擼下漿果。應先把採好的漿果放入盆中,加入少許清水,雙手揉搓漿果,搓去外皮。然後將種子撈起,選取粒大而充實的種子,即可進行播種。
進行種子繁殖時,要特別注意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這是種子繁殖成功的關鍵。
繁殖條件-進行播種的土壤,要求是深厚疏鬆、肥沃濕潤、富含腐殖質。其土壤以中性或微酸性的砂壤土為宜。另外,播種的時間也要注意。
播種時間--播種一般分春播和秋播。秋播在每年9-10月,用剛採下來的種子直接播種,種子發芽率較高。春播一般在每年的3月下旬,用貯藏的種子播種。首先要進行育苗地的準備。
整地做畦--整地時,要施足基肥,每畝地施有機肥或土雜肥2500-3500千克。深翻土地30厘米,將地整平耕細。耕地時,要去除地裡的雜樹枝、根頭等。然後開始做畦,做成寬130厘米,高20厘米的畦。同時在畦面上,用鋤頭側開淺溝,溝寬8-10厘米,溝深5-7厘米。地整好以後就可以考慮播種了。
播種方法--播種時,將種子均勻點播於溝中,粒距3-5厘米。覆蓋一層細土。點種完畢後,用幹稻草平整地蓋在畦面上,以蓋滿不露土為宜。這樣苗床可保濕保溫,促進出苗。
沙藏處理--若要到第二年春天播種,可將種子進行沙藏處理。先在盆中鋪上3厘米厚的河沙,然後撒一層種子,上面再鋪一層3厘米厚的河沙,以貯藏容器大小依次鋪上若干層。然後貯藏於陰涼、低溫、通風處。如果河沙太乾燥,要適當澆水,否則會降低發芽率。種子壽命一年左右。秋播和春播的播種方法相同,無論是當年秋播,還是次年春播,均於春天出苗。
一般春播的種子經過50天后會出苗,秋播的種子經過冬季休眠期,到第二年3月出苗,出苗後要加強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苗期管理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有這麼幾項工作。
搭設遮陰棚
種子出苗後,先揭除畦上的稻草,天門冬幼苗期,最怕強烈陽光直射,要及時搭設遮陰棚,遮擋陽光,以免灼傷小苗。
除草
當苗高3-5厘米左右時,應及時拔除雜草,避免與幼苗爭肥,除草時須注意勿將幼苗隨草拔出,或拔松幼苗根部。土壤過於板結時,可淺鋤松土1-2次。同時,結合除草進行追肥。
追肥
天門冬苗期,追肥三次。第一次追肥在春季,當苗高3-5厘米時進行,每畝施複合肥10-15千克。第二次追肥在夏季,此時幼苗能長到10-15厘米。第三次在秋季,苗高20厘米左右時進行。第二、三次追肥的品種和施肥的數量方法同第一次基本相同。追肥後要及時澆水。
澆水
苗床應適當澆水,保持土壤濕潤。若遇乾旱,應加大澆水量,每週澆水兩到三次。下面說說天門冬的移栽方法。
移栽定植
移栽時間--幼苗經過1年左右的培育,當幼苗長到15 25厘米時便可移栽。一般1畝的育苗量可移栽大田9-10畝。移栽可以在當年10-11月,或第二年3月份移栽。
起苗--距根部10厘米處開挖,要用鋤頭輕輕地挖起根部的土壤,以避免傷斷小塊根。移栽苗要健康茁壯,需帶塊根3 4個。
苗床整理--移栽苗床應選擇平緩的坡地。在畦上開“鍋底”型穴,行距為50厘米,株距25厘米,穴深14厘米,直徑20厘米。開穴後,每株施有機肥約125克與土拌勻。每2行天門冬苗之間,要預留出間作物的距離。
間作套種--由於天門冬是多年生植物,為了有效的利用土地,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栽種適宜的經濟作物。在我國南方一些地區,常以桂樹作為間作的樹種,取得良好的效果。具體方法是:在天門冬的種植畦地,先用白石灰粉,按行距、株距均為2米的距離定點做標,選擇種植的桂樹,一般要高100厘米以上,在定點處進行栽種,每兩行天門冬之間套種一行桂樹。即可成為天門冬很好的支架,還可為天門冬植株調節透光度,天門冬的莖蔓,會慢慢地纏繞著桂樹向上生長。
移栽定植--移栽定植時,每穴放1株種苗,先用母指,實指和中指,在穴底用力壓出三個小坑,然後將小塊根鋪在壓好的小坑裡,讓幼苗能直立在穴裡。然後在根塊上覆蓋細土,輕輕壓實即可。移栽後要馬上淋施肥水。
淋施肥水--移栽後為了使新根與土壤充分結合,提高成活率,要淋施稀薄的農家肥。肥水的配比為1:2,施肥前要將肥水攪拌均勻,沿幼苗四周澆施,每株施肥水250克。
天門冬的栽培,一般第一年主要是育苗管理,第二年主要是成苗管理。第三年進入快速生長期。第四年、第五年進入結果收穫期。由於天門冬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所以田間管理不能忽視。
田間管理
我們知道天門冬種植,比較適宜在我國的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移栽後的天門冬,隨之進入了成苗發育期。
中耕除草
一般每年除草3次,分別在春季3 4月、夏季6 7月、秋季9 10月份。除草時不要鋤的過深,以免損傷根系部位。中耕是為了達到疏鬆土壤,徹底剷除雜草的目的。
在生長過程中,如果雜草生長較多或者土壤板結,可以適當增加中耕的次數。要勤於觀察。在南方地區,如果遇到暴雨,沖刷掉植株根部的土壤,此時被裸露出地面的塊根,很容易被曬傷或幹死,因此要及時培土,以保證塊根的正常生長。
追 肥
每年應結合除草進行追肥。天門冬是一種耐肥植物,在生長期及時追施不同的肥料,產量會有明顯的提升。天門冬GAP育苗基地進階農藝師楊再江 採訪同期聲:天門冬種植的最關鍵環節是育苗、遮蔭、肥水管理,每年施肥三次,農家肥、土雜肥、有機肥。
那麼應在什麼時候,追施什麼樣的肥料呢:天門冬在移栽後的第一年,一般移栽苗能夠從移栽時的20厘米長到60厘米左右的高度。
在移栽後40天左右追施第一次肥,苗長至20-25厘米左右時進行。追施稀薄的農家肥,農家肥和水的比例為1:2,每畝施500-700千克,使植株生長勢旺。以後每年的第一次追肥在3-4月份。
6-7月進行第二次追肥。此時能長到30-35厘米左右,每畝施有機肥2500~3500千克,施肥時不要讓肥料接觸根部,應在畦邊環形施肥,然後覆土,可使新塊根重量增加。
9-10月追施第三次肥。一般植株能到40-60厘米高,每畝施土雜肥3500千克左右。以利於植株越冬,促使來年生長更加旺盛。施肥之後如雨水較勤,就不用灌水。
澆水排水
天門冬一般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在移栽後一個半月左右,澆水一次,農民朋友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降雨情況,來控制澆水量。土壤濕潤度保持在50%-60%就可以了。如遇乾旱,為了抗旱保苗就要增加灌溉1 2次,否則一般不需要增加灌水。
定期維護天門冬種植地,溝渠的排灌暢通,夏季南方地區遇有暴雨洪澇,要注意排水防澇。
天門冬栽培的第二年生長緩慢,第三年生長加快,除間作高桿作物或經濟類樹種外,還可以根據當地地勢情況,搭設支架。
搭設支架--當莖蔓長到50-80厘米左右時,用竹竿作為支架,使莖蔓纏繞生長。具體方法是:取長1 2 米的竹竿,插入土中,大約深20厘米,支架太淺容易被大風吹倒。每株插入竹竿3根,然後將相鄰竹竿的頂端交叉,固定在一起,以防傾斜。再將莖蔓順時針纏繞在支架上,這個步驟就算完成了
天門冬栽培的第三年,處於快速生長期,植株長到1米左右。第四年能長到1米5左右,進入結果收穫期。特別要注意的是,每年我們應加大20%的施肥量。促其開花、結果、壯根,同時也利於產量增長。其它的田間管理與第二年基本相同。
媽塊根再移栽,天門冬栽培的第五年,植株能高達2米以上,此時的天門冬不再施肥。農民朋友要注意根據天門冬的市場行情來選擇採收時期。
病蟲害防治
病害--天門冬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危害根部。發病初期,先從1條根塊的尾端爛起,逐漸向根頭部發展,最後整條根塊內成漿糊狀,發病1個多月後,整條根塊變成黑色空泡狀。地上植株會隨著病情加重,莖蔓萎蔫枯黃而死亡。
此病多是由於土質過於潮濕、積水,或是中耕除草太深,碰傷塊根感染所致。防治方法是做好排水工作,防止土壤過於潮濕,可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噴施病株。
蟲害--天門冬的蟲害較少,草藥自身散發的氣味和物質,是許多蟲害的天敵。天門冬主要蟲害有紅蜘蛛。一般在每年5-6月,危害天門冬的葉部發生蟲害時,可用40%水胺硫磷1500倍液噴霧防治。
採收時間--天門冬種植的4-5年採收最佳。收太早,根塊小,產量低;收過晚,經濟效益不高。採收從當年的9月到第二年的2月,塊根處於休眠期時進行採挖。
採收方法--採挖時,最好選擇晴天,先把竹桿拔除,折斷莖蔓,然後挖開根部四周土壤,挖時要儘量避免傷及塊根。小心地把全株塊根取出,抖去泥土即可。收穫完的天門冬馬上就可以進行初加工了。
加工流程--採收好的天門冬需要搬運到加工廠房進行初加工處理。
剪根--加工前,選擇直徑1.3厘米以上的塊根。每個塊根的兩頭都有較長的鬚根,要從塊根兩頭的底部,剪斷鬚根,把剪好的塊根,投放到框裡備用。
洗根--清洗時,以流動的水源為好。塊根全部放入水中清洗,上下抖動,在水裡漂洗3-5次,然後將框裡的塊根用手翻動,直到徹底去除塊根上的泥土,即可進行下一步處理。
水煮--將洗淨的塊根,倒入沸水鍋中煮,保持中火,煮10-12分鐘,至皮裂、透心時撈出。水煮時間不宜過久,否則會使顏色變紅。
去皮--煮好的天門冬,趁熱剝去外皮。要用手從塊根的一頭向另一頭撕去,剝皮時不殘留皮層,要完全剝淨,利於提高成品的等級。
晾曬--剝好皮的天門冬,要平鋪在竹匾中,注意不要鋪的太厚,影響晾曬的均勻度。放置通風、陰涼、乾燥處晾曬。1-2天后,翻動一次,使其充分晒乾,直到半透明狀時,就成為了幹貨產品。
http://www.ngx.net.cn/yuanjiaomeiti/dianshi/jiemujieshao/t20080611_19416.htm
一、植物學特性
形態特徵--天門冬幼藤直立,老藤攀援,光滑無毛,莖蔓細長,約2米左右,纏繞,莖有短刺。葉片呈鱗片狀,小枝似葉,生于葉腋,常3-4片簇生,線形而扁,稍有彎曲,濃綠色,有光澤,先端尖。塊根,肉質、長橢圓形或紡錘形,外皮灰黃色。天門冬5-6月開黃白色花,2-3朵簇生于葉腋。9-10月果實成熟,漿果球形,內含種子1-4粒,黑色。
生長習性--天門冬喜溫暖、濕潤的環境,不耐嚴寒,忌高溫。生長在年平均氣溫16-25℃,無霜期180天以上,年降雨量1000-1500毫米,空氣相對濕度80%以上,海拔在300-1000米的地帶為最佳。
天門冬地下根塊發達,因此適宜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濕潤且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腐殖質豐富的土中生長。
天門冬繁殖方法-天門冬通常採用種子繁殖和分株繁殖兩種方法。其特點是:種子繁殖的規模大,但育苗期長,管理較費工。而分株繁殖生長速度快,但分株繁殖的數量有限,無法滿足大面積栽培用苗。因此,一般以種子繁殖為主,分株繁殖為輔。我們先來說說天門冬的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分株繁殖,也叫分根繁殖。此方法通常與收穫結合進行。邊收穫邊分株,分株後要及時栽種。
首先進行植株的篩選--分株繁殖,一般選用四年生以上的塊根做為母本,先抖去根部的泥土,檢查有無病爛的塊根,發現後要及時剪掉。然後,選取徑粗1.3厘米以上的塊根,剪下留作加工商品。剩下的部分塊根就可以做為分株母本了。
植株分離--分割主要用的工具有剪刀和菜刀。分割前,注意刀具要用高錳酸鉀或酒精浸泡消毒10分鐘,以免感染切口。先要把整塊根部分割,然後用刀分割成數株,每株留小塊根3-5個。切時注意切口不宜過大。
滅菌處理--塊根分割後,要及時將切口處,蘸上石灰粉,進行滅菌處理。將處理好的根苗在通風處攤晾,1--2天后即可種植繁育。
繁殖前準備--需將做好的畦翻耕一次,將碎土整平。畦寬可以根據當地地勢情況進行調整,在畦上開“鍋底”型穴,行距為50厘米,株距25厘米,穴深14厘米,直徑20厘米。
埋栽--將處理好的植株,每穴放入1株。栽種時,將每株的小塊根分散放入穴中,填上細土,壓實就可以了。埋栽時,如果當地正趕上雨季,可以不用澆水,否則要及時澆活根水。
栽種後一個半月左右,長出新芽,20天后分蘗出若干小枝,此時就可以納入到成苗期管理了。分株繁殖的方法多用于天門冬的快速育種。
大規模種植天門冬,還是用種子進行繁育的。
種子繁殖--採種:天門冬栽培的第四年開花結果,在每年9-10月,漿果外表變黃白色,就可以採摘。從莖蔓上擼下漿果。應先把採好的漿果放入盆中,加入少許清水,雙手揉搓漿果,搓去外皮。然後將種子撈起,選取粒大而充實的種子,即可進行播種。
進行種子繁殖時,要特別注意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這是種子繁殖成功的關鍵。
繁殖條件-進行播種的土壤,要求是深厚疏鬆、肥沃濕潤、富含腐殖質。其土壤以中性或微酸性的砂壤土為宜。另外,播種的時間也要注意。
播種時間--播種一般分春播和秋播。秋播在每年9-10月,用剛採下來的種子直接播種,種子發芽率較高。春播一般在每年的3月下旬,用貯藏的種子播種。首先要進行育苗地的準備。
整地做畦--整地時,要施足基肥,每畝地施有機肥或土雜肥2500-3500千克。深翻土地30厘米,將地整平耕細。耕地時,要去除地裡的雜樹枝、根頭等。然後開始做畦,做成寬130厘米,高20厘米的畦。同時在畦面上,用鋤頭側開淺溝,溝寬8-10厘米,溝深5-7厘米。地整好以後就可以考慮播種了。
播種方法--播種時,將種子均勻點播於溝中,粒距3-5厘米。覆蓋一層細土。點種完畢後,用幹稻草平整地蓋在畦面上,以蓋滿不露土為宜。這樣苗床可保濕保溫,促進出苗。
沙藏處理--若要到第二年春天播種,可將種子進行沙藏處理。先在盆中鋪上3厘米厚的河沙,然後撒一層種子,上面再鋪一層3厘米厚的河沙,以貯藏容器大小依次鋪上若干層。然後貯藏於陰涼、低溫、通風處。如果河沙太乾燥,要適當澆水,否則會降低發芽率。種子壽命一年左右。秋播和春播的播種方法相同,無論是當年秋播,還是次年春播,均於春天出苗。
一般春播的種子經過50天后會出苗,秋播的種子經過冬季休眠期,到第二年3月出苗,出苗後要加強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苗期管理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有這麼幾項工作。
搭設遮陰棚
種子出苗後,先揭除畦上的稻草,天門冬幼苗期,最怕強烈陽光直射,要及時搭設遮陰棚,遮擋陽光,以免灼傷小苗。
除草
當苗高3-5厘米左右時,應及時拔除雜草,避免與幼苗爭肥,除草時須注意勿將幼苗隨草拔出,或拔松幼苗根部。土壤過於板結時,可淺鋤松土1-2次。同時,結合除草進行追肥。
追肥
天門冬苗期,追肥三次。第一次追肥在春季,當苗高3-5厘米時進行,每畝施複合肥10-15千克。第二次追肥在夏季,此時幼苗能長到10-15厘米。第三次在秋季,苗高20厘米左右時進行。第二、三次追肥的品種和施肥的數量方法同第一次基本相同。追肥後要及時澆水。
澆水
苗床應適當澆水,保持土壤濕潤。若遇乾旱,應加大澆水量,每週澆水兩到三次。下面說說天門冬的移栽方法。
移栽定植
移栽時間--幼苗經過1年左右的培育,當幼苗長到15 25厘米時便可移栽。一般1畝的育苗量可移栽大田9-10畝。移栽可以在當年10-11月,或第二年3月份移栽。
起苗--距根部10厘米處開挖,要用鋤頭輕輕地挖起根部的土壤,以避免傷斷小塊根。移栽苗要健康茁壯,需帶塊根3 4個。
苗床整理--移栽苗床應選擇平緩的坡地。在畦上開“鍋底”型穴,行距為50厘米,株距25厘米,穴深14厘米,直徑20厘米。開穴後,每株施有機肥約125克與土拌勻。每2行天門冬苗之間,要預留出間作物的距離。
間作套種--由於天門冬是多年生植物,為了有效的利用土地,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栽種適宜的經濟作物。在我國南方一些地區,常以桂樹作為間作的樹種,取得良好的效果。具體方法是:在天門冬的種植畦地,先用白石灰粉,按行距、株距均為2米的距離定點做標,選擇種植的桂樹,一般要高100厘米以上,在定點處進行栽種,每兩行天門冬之間套種一行桂樹。即可成為天門冬很好的支架,還可為天門冬植株調節透光度,天門冬的莖蔓,會慢慢地纏繞著桂樹向上生長。
移栽定植--移栽定植時,每穴放1株種苗,先用母指,實指和中指,在穴底用力壓出三個小坑,然後將小塊根鋪在壓好的小坑裡,讓幼苗能直立在穴裡。然後在根塊上覆蓋細土,輕輕壓實即可。移栽後要馬上淋施肥水。
淋施肥水--移栽後為了使新根與土壤充分結合,提高成活率,要淋施稀薄的農家肥。肥水的配比為1:2,施肥前要將肥水攪拌均勻,沿幼苗四周澆施,每株施肥水250克。
天門冬的栽培,一般第一年主要是育苗管理,第二年主要是成苗管理。第三年進入快速生長期。第四年、第五年進入結果收穫期。由於天門冬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所以田間管理不能忽視。
田間管理
我們知道天門冬種植,比較適宜在我國的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移栽後的天門冬,隨之進入了成苗發育期。
中耕除草
一般每年除草3次,分別在春季3 4月、夏季6 7月、秋季9 10月份。除草時不要鋤的過深,以免損傷根系部位。中耕是為了達到疏鬆土壤,徹底剷除雜草的目的。
在生長過程中,如果雜草生長較多或者土壤板結,可以適當增加中耕的次數。要勤於觀察。在南方地區,如果遇到暴雨,沖刷掉植株根部的土壤,此時被裸露出地面的塊根,很容易被曬傷或幹死,因此要及時培土,以保證塊根的正常生長。
追 肥
每年應結合除草進行追肥。天門冬是一種耐肥植物,在生長期及時追施不同的肥料,產量會有明顯的提升。天門冬GAP育苗基地進階農藝師楊再江 採訪同期聲:天門冬種植的最關鍵環節是育苗、遮蔭、肥水管理,每年施肥三次,農家肥、土雜肥、有機肥。
那麼應在什麼時候,追施什麼樣的肥料呢:天門冬在移栽後的第一年,一般移栽苗能夠從移栽時的20厘米長到60厘米左右的高度。
在移栽後40天左右追施第一次肥,苗長至20-25厘米左右時進行。追施稀薄的農家肥,農家肥和水的比例為1:2,每畝施500-700千克,使植株生長勢旺。以後每年的第一次追肥在3-4月份。
6-7月進行第二次追肥。此時能長到30-35厘米左右,每畝施有機肥2500~3500千克,施肥時不要讓肥料接觸根部,應在畦邊環形施肥,然後覆土,可使新塊根重量增加。
9-10月追施第三次肥。一般植株能到40-60厘米高,每畝施土雜肥3500千克左右。以利於植株越冬,促使來年生長更加旺盛。施肥之後如雨水較勤,就不用灌水。
澆水排水
天門冬一般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在移栽後一個半月左右,澆水一次,農民朋友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降雨情況,來控制澆水量。土壤濕潤度保持在50%-60%就可以了。如遇乾旱,為了抗旱保苗就要增加灌溉1 2次,否則一般不需要增加灌水。
定期維護天門冬種植地,溝渠的排灌暢通,夏季南方地區遇有暴雨洪澇,要注意排水防澇。
天門冬栽培的第二年生長緩慢,第三年生長加快,除間作高桿作物或經濟類樹種外,還可以根據當地地勢情況,搭設支架。
搭設支架--當莖蔓長到50-80厘米左右時,用竹竿作為支架,使莖蔓纏繞生長。具體方法是:取長1 2 米的竹竿,插入土中,大約深20厘米,支架太淺容易被大風吹倒。每株插入竹竿3根,然後將相鄰竹竿的頂端交叉,固定在一起,以防傾斜。再將莖蔓順時針纏繞在支架上,這個步驟就算完成了
天門冬栽培的第三年,處於快速生長期,植株長到1米左右。第四年能長到1米5左右,進入結果收穫期。特別要注意的是,每年我們應加大20%的施肥量。促其開花、結果、壯根,同時也利於產量增長。其它的田間管理與第二年基本相同。
媽塊根再移栽,天門冬栽培的第五年,植株能高達2米以上,此時的天門冬不再施肥。農民朋友要注意根據天門冬的市場行情來選擇採收時期。
病蟲害防治
病害--天門冬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危害根部。發病初期,先從1條根塊的尾端爛起,逐漸向根頭部發展,最後整條根塊內成漿糊狀,發病1個多月後,整條根塊變成黑色空泡狀。地上植株會隨著病情加重,莖蔓萎蔫枯黃而死亡。
此病多是由於土質過於潮濕、積水,或是中耕除草太深,碰傷塊根感染所致。防治方法是做好排水工作,防止土壤過於潮濕,可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噴施病株。
蟲害--天門冬的蟲害較少,草藥自身散發的氣味和物質,是許多蟲害的天敵。天門冬主要蟲害有紅蜘蛛。一般在每年5-6月,危害天門冬的葉部發生蟲害時,可用40%水胺硫磷1500倍液噴霧防治。
採收時間--天門冬種植的4-5年採收最佳。收太早,根塊小,產量低;收過晚,經濟效益不高。採收從當年的9月到第二年的2月,塊根處於休眠期時進行採挖。
採收方法--採挖時,最好選擇晴天,先把竹桿拔除,折斷莖蔓,然後挖開根部四周土壤,挖時要儘量避免傷及塊根。小心地把全株塊根取出,抖去泥土即可。收穫完的天門冬馬上就可以進行初加工了。
加工流程--採收好的天門冬需要搬運到加工廠房進行初加工處理。
剪根--加工前,選擇直徑1.3厘米以上的塊根。每個塊根的兩頭都有較長的鬚根,要從塊根兩頭的底部,剪斷鬚根,把剪好的塊根,投放到框裡備用。
洗根--清洗時,以流動的水源為好。塊根全部放入水中清洗,上下抖動,在水裡漂洗3-5次,然後將框裡的塊根用手翻動,直到徹底去除塊根上的泥土,即可進行下一步處理。
水煮--將洗淨的塊根,倒入沸水鍋中煮,保持中火,煮10-12分鐘,至皮裂、透心時撈出。水煮時間不宜過久,否則會使顏色變紅。
去皮--煮好的天門冬,趁熱剝去外皮。要用手從塊根的一頭向另一頭撕去,剝皮時不殘留皮層,要完全剝淨,利於提高成品的等級。
晾曬--剝好皮的天門冬,要平鋪在竹匾中,注意不要鋪的太厚,影響晾曬的均勻度。放置通風、陰涼、乾燥處晾曬。1-2天后,翻動一次,使其充分晒乾,直到半透明狀時,就成為了幹貨產品。
http://www.ngx.net.cn/yuanjiaomeiti/dianshi/jiemujieshao/t20080611_19416.htm
1
(14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陳*杰 發表於 2015/03/30
說明清楚又詳細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高手級會員
加怡 發表於 2008/11/20
天 門 冬《本經》別名 大當門根。來源 為百合科多年生攀緣狀草本植物天門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H) Merr.的塊根。植物形態 攀援狀多年生草本。莖細,有縱槽紋。葉狀枝2~3枚簇生葉腋,線形,扁平,長1~3cm,寬1mm左右,葉退化為鱗片,主莖上的鱗狀葉常變為下彎的短刺。花1~3朵簇生葉腋,黃白色或白色;花被片6;雌蕊1,子房3室。漿果球形,熟時紅色。花期5月。生于山野,亦栽培于庭園。分佈我國中部、西北、長江流域及南方各地。采製 秋、冬季采挖,除去須根人沸水中煮或蒸,除去外皮,微火烘干或用硫磺熏后再烘干。藥材 塊根長圓紡錘形,長6~20cm,中部直徑0.5~2cm。表面黃白色或淺黃棕色,呈油潤半透明狀。干透者質堅硬而脆,未干透者質柔軟,有黏性,斷面蠟質樣。味甘、微苦。飲片 長1-1.5cm,外表黃白色至淡黃棕色,半透明,斷面角質樣,中柱黃白色。
性味歸經 甘,苦,寒。歸肺,腎經。功效應用 1,清肺降火︰主治肺腎陰虛火旺,燥咳痰粘,勞嗽咳血等症,每與麥冬同用。2,滋陰潤燥︰適用于津傷燥熱証。1)熱傷氣陰,舌干口渴,心煩體倦。每與人參配用。2)津傷腸燥,大便秘結。
性味歸經 甘,苦,寒。歸肺,腎經。功效應用 1,清肺降火︰主治肺腎陰虛火旺,燥咳痰粘,勞嗽咳血等症,每與麥冬同用。2,滋陰潤燥︰適用于津傷燥熱証。1)熱傷氣陰,舌干口渴,心煩體倦。每與人參配用。2)津傷腸燥,大便秘結。
0
(15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RT0314 發表於 2008/11/19
天門冬(天冬),別名:天冬、天文冬、滿冬、地門冬、筵門冬、浣草、天棘、菅松、大當門根、門冬、顛勒、顛棘、天棘、萬歲籐、天虋冬、淫羊食。為百合科天門冬屬植物之乾燥塊根,天門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 Merr.),拉丁文名:Radix asparagi,英文名:Cochinchinese Asparagus Root,與文竹、武竹、蘆筍等是同科同屬的近親。入藥用其塊根,蔓莖多年生草本,莖細蔓堅韌長可達2公尺有縱槽紋,莖部堅硬有木質化的現象,地下塊根簇生,具有肥大紡錘形或長橢圓形的塊根,長約4~10公分。
主莖上者常變為下彎短刺,莖細長而扭曲,葉狀枝二~三束生,扁平、線形或披針形,略直或稍彎曲。葉片退化呈細鱗狀2-3枚,幾乎無任何作用。葉腋處長出線形扁平的葉狀枝一至三枚,長1~2.5公分。寬0.1公分左右。呈綠色尖銳而略彎曲,可代葉片行光合作用及營養。
春至夏季開白色或黃色下垂小花一~三朵,花瓣六片,雌雄同株,生於葉腋漿果球形,逕約0.6公分,漿果熟時由綠轉紅色。嫩葉可炒食,根沸水燙熟剝皮蘸糖或調味料可食用。地下紡錘狀塊根可食用,如燉排骨湯。
抱朴子曰:「天門冬其生高地,根短而味甜,氣香者善。其生水側下地者,葉細似蘊而微黃,根長而味多苦,氣臭者下,亦可服食。然喜令人下氣,為益尤遲也。」天門冬性喜陰濕,不喜強光。野生植株多生長於山野林邊或灌木叢中的陰濕處。多栽培作為觀賞植物,以分根法繁殖。栽培者需要種植兩三年才可採集。秋季至冬初,採集生長多年之野生植株塊根,採後除去泥土雜質及鬚根,加水煮至易剝皮為憑。剝去外皮,切段曬乾或以硫磺熏乾備用,莖枝一般採後鮮用。
主莖上者常變為下彎短刺,莖細長而扭曲,葉狀枝二~三束生,扁平、線形或披針形,略直或稍彎曲。葉片退化呈細鱗狀2-3枚,幾乎無任何作用。葉腋處長出線形扁平的葉狀枝一至三枚,長1~2.5公分。寬0.1公分左右。呈綠色尖銳而略彎曲,可代葉片行光合作用及營養。
春至夏季開白色或黃色下垂小花一~三朵,花瓣六片,雌雄同株,生於葉腋漿果球形,逕約0.6公分,漿果熟時由綠轉紅色。嫩葉可炒食,根沸水燙熟剝皮蘸糖或調味料可食用。地下紡錘狀塊根可食用,如燉排骨湯。
抱朴子曰:「天門冬其生高地,根短而味甜,氣香者善。其生水側下地者,葉細似蘊而微黃,根長而味多苦,氣臭者下,亦可服食。然喜令人下氣,為益尤遲也。」天門冬性喜陰濕,不喜強光。野生植株多生長於山野林邊或灌木叢中的陰濕處。多栽培作為觀賞植物,以分根法繁殖。栽培者需要種植兩三年才可採集。秋季至冬初,採集生長多年之野生植株塊根,採後除去泥土雜質及鬚根,加水煮至易剝皮為憑。剝去外皮,切段曬乾或以硫磺熏乾備用,莖枝一般採後鮮用。
0
(22 人評價)
我的評分:
上一篇
卡多利亞蘭怎麼種才會開花?
下一篇
母魚會將白點病傳染給小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