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統計
知識問題數:17086
會員總數:119345
平均討論數:3.9
專家補充數:10475
農業知識家
雞心辣椒?
發問者:洽洽
發問日期:2009年01月16日
12 人評價
請問有誰有雞心辣椒的照片?還有雞心辣椒種植的習性及所要注要的事項?謝謝
本篇討論
2 則
高手級會員
王逢獻 發表於 2024/11/24
**雞心辣椒**(又稱為「朝天椒」)因果實形狀像雞的心臟而得名,是一種小型且辣度高的辣椒,常用於亞洲料理。以下是有關雞心辣椒的照片描述及栽培習性與注意事項:
---
### **雞心辣椒的特徵與照片描述**
- **形狀**:果實小巧呈橢圓或圓錐形,頂端稍尖,大小約2-4公分。
- **顏色**:果實成熟時鮮紅,未成熟時為綠色。
- **生長方式**:果實直立朝天,因此常稱為「朝天椒」。
- **辣度**:辣度高,適合乾燥後製成辣椒粉或泡椒。
若需要照片,可於網上搜尋「雞心辣椒」或「朝天椒」來參考實際圖片。如果需要手繪或生成圖像,也可以讓我描述生成。
---
### **雞心辣椒的種植習性**
1. **氣候需求**
- 適合溫暖乾燥的氣候,生長適溫為20-30°C。
- 耐旱性好,但不耐霜凍,冬季需保護或移至溫室種植。
2. **土壤條件**
- 喜歡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壤土,pH值適合6.0-7.0。
- 種植前建議施足基肥,如腐熟有機肥或複合肥。
3. **光照需求**
- 喜充足日照,種植位置需每天接受6-8小時以上陽光。
4. **生長週期**
- **播種期**:春季(氣溫穩定在15°C以上)。
- **結果期**:播種後約90-120天開始結果,可持續採收2-3個月。
---
### **種植與管理要點**
1. **播種育苗**
- 種子播前浸泡在30°C溫水中約8小時以提高發芽率。
- 在育苗盆中播種,覆土約0.5公分,保持土壤濕潤,發芽需7-10天。
2. **定植**
- 苗高約10-15公分時移至田間或大盆種植,行距約40-50公分。
- 移植後需要搭支架或架設網以支持植株。
3. **澆水管理**
- 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但不積水。
- 結果期減少澆水以避免果實過於水嫩影響品質。
4. **施肥管理**
- 基肥以有機肥為主,生長期可追加氮肥促進枝葉生長。
- 開花期和結果期以磷鉀肥為主,增強果實品質。
5. **病蟲害防治**
- **常見病害**:炭疽病、疫病,可用波爾多液或其他對應殺菌劑預防。
- **蟲害**:蚜蟲、白粉虱,用生物農藥(如苦楝油)或低毒化學藥劑防治。
---
### **採收與用途**
- **採收時機**:果實成熟轉紅後即可採摘。
- **用途**:
- 新鮮使用:適合做泡椒、辣椒醬。
- 乾燥保存:製成辣椒粉或整顆乾辣椒,香氣濃郁。
---
如果需要進一步種植技術指導,或對產量提升有特別需求,請提供更多您的種植環境資訊!
---
### **雞心辣椒的特徵與照片描述**
- **形狀**:果實小巧呈橢圓或圓錐形,頂端稍尖,大小約2-4公分。
- **顏色**:果實成熟時鮮紅,未成熟時為綠色。
- **生長方式**:果實直立朝天,因此常稱為「朝天椒」。
- **辣度**:辣度高,適合乾燥後製成辣椒粉或泡椒。
若需要照片,可於網上搜尋「雞心辣椒」或「朝天椒」來參考實際圖片。如果需要手繪或生成圖像,也可以讓我描述生成。
---
### **雞心辣椒的種植習性**
1. **氣候需求**
- 適合溫暖乾燥的氣候,生長適溫為20-30°C。
- 耐旱性好,但不耐霜凍,冬季需保護或移至溫室種植。
2. **土壤條件**
- 喜歡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壤土,pH值適合6.0-7.0。
- 種植前建議施足基肥,如腐熟有機肥或複合肥。
3. **光照需求**
- 喜充足日照,種植位置需每天接受6-8小時以上陽光。
4. **生長週期**
- **播種期**:春季(氣溫穩定在15°C以上)。
- **結果期**:播種後約90-120天開始結果,可持續採收2-3個月。
---
### **種植與管理要點**
1. **播種育苗**
- 種子播前浸泡在30°C溫水中約8小時以提高發芽率。
- 在育苗盆中播種,覆土約0.5公分,保持土壤濕潤,發芽需7-10天。
2. **定植**
- 苗高約10-15公分時移至田間或大盆種植,行距約40-50公分。
- 移植後需要搭支架或架設網以支持植株。
3. **澆水管理**
- 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但不積水。
- 結果期減少澆水以避免果實過於水嫩影響品質。
4. **施肥管理**
- 基肥以有機肥為主,生長期可追加氮肥促進枝葉生長。
- 開花期和結果期以磷鉀肥為主,增強果實品質。
5. **病蟲害防治**
- **常見病害**:炭疽病、疫病,可用波爾多液或其他對應殺菌劑預防。
- **蟲害**:蚜蟲、白粉虱,用生物農藥(如苦楝油)或低毒化學藥劑防治。
---
### **採收與用途**
- **採收時機**:果實成熟轉紅後即可採摘。
- **用途**:
- 新鮮使用:適合做泡椒、辣椒醬。
- 乾燥保存:製成辣椒粉或整顆乾辣椒,香氣濃郁。
---
如果需要進一步種植技術指導,或對產量提升有特別需求,請提供更多您的種植環境資訊!
(1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演唱會 發表於 2009/01/17
辣 椒 栽 培 的 重 點 在 多 施 基 肥 , 勤 施 追 肥 及 合 理 有 效 的 控 制 灌 水 量 和 採 摘 期 。
辣 椒 栽 培 苗 期 長 , 定 植 後 生 育 及 開 花 著 果 也 持 續 近 半 年 左 右 , 因 此 施 肥 量 與 時 期 之 控 制 極 為 重 要 , 其 栽 培 管 理 敘 述 如 下 :
播種
北部通常以 7~9 月 , 2~4 月 播 種 為 宜 ,中 南 部 則 以 8 ~ 2 月 為 適 期 。 一 般 每 分 地 約 需 45 公 克 的 種 子 。 由 於 幼 株 適 於 生 長 的 夜 溫 為 攝 氏 22 ~ 25 度 , 隨 著 植 株 之 成 長 , 其 最 適 合 的 生 長 夜 溫 則 逐 漸 降 低 , 因 此 , 於 夏 秋 之 際 播 植 會 有 較 長 的 生 育 及 採 收 期 。 但 是 夏 季 高 溫 多 雨 , 天 然 災 害 頻 仍 , 辣 椒 罹 病 率 較 高 , 產 量 也 相 對 降 低 , 故 播 種 適 期 應 依 各 地 自 然 天 候 狀 況 來 調 整 。 基 本 上 必 須 要 能 提 供 辣 椒 四 個 月 的 生 長 期 才 較 符 合 經 濟 效 益 , 而 生 長 適 期 越 長 , 辣 椒 的 收 量 也 越 多 。
育 苗
辣 椒 苗 期 長 達 30 ~ 45 天 以 上 , 為 了 確 保 健 壯 苗 之 育 成 , 最 好 利 用 塑 膠 連 盆 ( 以 塑 膠 壓 製 而 成 , 類 似 穴 盤 , 每 一 連 盆 包 含 25 ~ 50個 獨 立 但 相 連 的 栽 植 穴 ) 、 穴 盤 或 穴 植 管 育 苗 , 這 樣 定 植 時 才 不 會 傷 到 根 系 , 同 時 減 少 生 長 停 滯 期 , 加 速 植 株 成 長 茁 壯 。 當 苗 株 本 葉 達 5~6 片 葉 時 ( 約 10 ~ 12 公 分 ) , 應 該 立 刻 定 植 田 間 以 免 植 株 老 化 。 移 植 前 一 週 要 逐 漸 減 少 灌 水 量 以 使 苗 株 能 夠 適 應 田 間 生 長 環 境 。
整 地
本 省 畦 向 以 南 北 為 宜 , 這 樣 株 與 株 間 接 受 光 照 量 較 充 分 且 均 衡 。 畦 寬 10 0 ~ 12 0 公 分 , 雙 行 株 , 株 距 40 ~ 45 公 分 。 辣 椒 若 要 提 高 產 量 , 必 須 由 提 高 單 位 面 積 種 植 株 數 及 單 株 果 數 與 單 果 重 三 方 面 著 手 , 其 中 以 提 高 單 位 面 積 種 植 株 數 較 可 行 , 因 此 , 根 據 不 同 品 種 之 生 長 差 異 可 以 適 度 密 植 以 達 到 產 量 提 升 的 目 的 。 其 原 則 為 保 持 株 與 株 之 間 不 互 相 遮 蔽 , 不 互 相 交 錯 重 疊 為 度 。 畦 面 以 覆 蓋 銀 黑 色 塑 膠 布 或 稻 草 等 物 為 宜 , 以 保 持 土 壤 濕 度 , 預 防 土 壤 固 結 , 防 止 雜 草 滋 生 及 降 低 病 蟲 害 罹 患 率 , 維 持 土 壤 相 之 安 定 性 。
施 肥 與 施 藥
整 地 時 每 分 地 應 一 併 施 入 2, 00 0~2 ,5 00 公 斤 的 有 機 質 肥 料 , 及 2~3 包 的 5 號 複 合 肥 料 作 基 肥 , 苗 株 定 植 完 畢 , 最 好 再 輔 以 10 % 托 福 松 粒 劑 或 3 % 丁 基 加 保 扶 粒 劑 施 於 植 株 旁 以 保 護 不 受 切 根 蟲 及 斜 紋 夜 盜 蟲 等 嚙 食 危 害 造 成 缺 株 現 象 影 響 產 量 。 為 了 促 進 植 株 生 長 發 育 起 見 , 剛 種 下 去 之 辣 椒 苗 可 以 澆 灌 稀 薄 尿 素 肥 料 或 施 含 量 20 -2 0- 20 之 化 學 肥 料 以 縮 短 生 育 期 。 定 植 1 週 後 每 株 旁 再 撒 施 少 量 5 號 複 肥 作 追 肥 , 以 後 每 20 ~ 30 天 左 右 環 施 一 次 即 可 以 維 持 良 好 的 生 育 。 此 外 , 當 果 實 採 收 後 亦 應 再 補 施 追 肥 一 次 以 促 進 分 枝 及 維 持 後 續 的 開 花 結 果 之 需 要 。
生 育 管 理
辣 椒 為 熱 帶 作 物 , 不 耐 濕 、 不 耐 旱 , 故 對 水 分 的 管 理 很 重 要 , 由 於 各 地 環 境 不 同 , 管 理 方 法 不 一 而 足 , 但 基 本 原 則 是 雨 天 不 可 積 水 , 開 花 結 果 期 亦 要 避 免 過 於 乾 旱 , 最 好 採 用 滴 灌 方 式 , 不 但 省 水 且 可 適 度 提 供 植 株 所 需 水 量 。 由 於 辣 椒 枝 條 脆 弱 易 折 , 同 時 因 結 果 後 植 株 重 心 不 斷 上 移 , 容 易 造 成 倒 伏 折 斷 現 象 , 所 以 必 須 插 立 支 柱 或 利 用 繩 網 牽 引 扶 持 。 辣 椒 開 花 習 性 是 花 芽 位 於 枝 條 分 叉 處 , 因 此 一 般 都 不 摘 心 整 枝 , 唯 在 主 枝 第 一 分 叉 以 下 的 側 芽 以 及 內 向 橫 生 的 枝 條 應 剪 除 以 利 結 果 及 光 合 作 用 之 進 行 同 時 避 免 養 分 無 謂 的 浪 費 。 此 外 辣 椒 栽 培 亦 應 注 意 不 可 連 作 , 適 宜 的 土 壤 酸 鹼 值 為 6 .5 左 右 。 同 一 塊 田 最 好 種 植 單 一 品 種 , 以 免 因 品 種 混 雜 造 成 雜 交 現 象 影 響 品 質 及 降 低 原 有 的 辣 度 。
病 蟲 害 防 治
辣 椒 病 害 主 要 是 毒 素 病 、 炭 疽 病 及 疫 病 、 青 枯 病 、 根 腐 病 等 , 除 了 病 發 施 藥 外 , 平 常 預 防 性 的 噴 施 鋅 乃 浦 及 加 賜 黴 素 藥 劑 可 以 大 為 降 低 發 病 率 , 尤 其 在 高 溫 多 濕 的 氣 候 下 更 應 小 心 預 防 。 蟲 害 以 切 根 蟲 、 夜 盜 蟲 、 璊 類 、 蚜 蟲 、 薊 馬 為 主 , 依 據 農 林 廳 頒 佈 之 植 物 保 護 手 冊 防 治 即 可 。
辣 椒 栽 培 苗 期 長 , 定 植 後 生 育 及 開 花 著 果 也 持 續 近 半 年 左 右 , 因 此 施 肥 量 與 時 期 之 控 制 極 為 重 要 , 其 栽 培 管 理 敘 述 如 下 :
播種
北部通常以 7~9 月 , 2~4 月 播 種 為 宜 ,中 南 部 則 以 8 ~ 2 月 為 適 期 。 一 般 每 分 地 約 需 45 公 克 的 種 子 。 由 於 幼 株 適 於 生 長 的 夜 溫 為 攝 氏 22 ~ 25 度 , 隨 著 植 株 之 成 長 , 其 最 適 合 的 生 長 夜 溫 則 逐 漸 降 低 , 因 此 , 於 夏 秋 之 際 播 植 會 有 較 長 的 生 育 及 採 收 期 。 但 是 夏 季 高 溫 多 雨 , 天 然 災 害 頻 仍 , 辣 椒 罹 病 率 較 高 , 產 量 也 相 對 降 低 , 故 播 種 適 期 應 依 各 地 自 然 天 候 狀 況 來 調 整 。 基 本 上 必 須 要 能 提 供 辣 椒 四 個 月 的 生 長 期 才 較 符 合 經 濟 效 益 , 而 生 長 適 期 越 長 , 辣 椒 的 收 量 也 越 多 。
育 苗
辣 椒 苗 期 長 達 30 ~ 45 天 以 上 , 為 了 確 保 健 壯 苗 之 育 成 , 最 好 利 用 塑 膠 連 盆 ( 以 塑 膠 壓 製 而 成 , 類 似 穴 盤 , 每 一 連 盆 包 含 25 ~ 50個 獨 立 但 相 連 的 栽 植 穴 ) 、 穴 盤 或 穴 植 管 育 苗 , 這 樣 定 植 時 才 不 會 傷 到 根 系 , 同 時 減 少 生 長 停 滯 期 , 加 速 植 株 成 長 茁 壯 。 當 苗 株 本 葉 達 5~6 片 葉 時 ( 約 10 ~ 12 公 分 ) , 應 該 立 刻 定 植 田 間 以 免 植 株 老 化 。 移 植 前 一 週 要 逐 漸 減 少 灌 水 量 以 使 苗 株 能 夠 適 應 田 間 生 長 環 境 。
整 地
本 省 畦 向 以 南 北 為 宜 , 這 樣 株 與 株 間 接 受 光 照 量 較 充 分 且 均 衡 。 畦 寬 10 0 ~ 12 0 公 分 , 雙 行 株 , 株 距 40 ~ 45 公 分 。 辣 椒 若 要 提 高 產 量 , 必 須 由 提 高 單 位 面 積 種 植 株 數 及 單 株 果 數 與 單 果 重 三 方 面 著 手 , 其 中 以 提 高 單 位 面 積 種 植 株 數 較 可 行 , 因 此 , 根 據 不 同 品 種 之 生 長 差 異 可 以 適 度 密 植 以 達 到 產 量 提 升 的 目 的 。 其 原 則 為 保 持 株 與 株 之 間 不 互 相 遮 蔽 , 不 互 相 交 錯 重 疊 為 度 。 畦 面 以 覆 蓋 銀 黑 色 塑 膠 布 或 稻 草 等 物 為 宜 , 以 保 持 土 壤 濕 度 , 預 防 土 壤 固 結 , 防 止 雜 草 滋 生 及 降 低 病 蟲 害 罹 患 率 , 維 持 土 壤 相 之 安 定 性 。
施 肥 與 施 藥
整 地 時 每 分 地 應 一 併 施 入 2, 00 0~2 ,5 00 公 斤 的 有 機 質 肥 料 , 及 2~3 包 的 5 號 複 合 肥 料 作 基 肥 , 苗 株 定 植 完 畢 , 最 好 再 輔 以 10 % 托 福 松 粒 劑 或 3 % 丁 基 加 保 扶 粒 劑 施 於 植 株 旁 以 保 護 不 受 切 根 蟲 及 斜 紋 夜 盜 蟲 等 嚙 食 危 害 造 成 缺 株 現 象 影 響 產 量 。 為 了 促 進 植 株 生 長 發 育 起 見 , 剛 種 下 去 之 辣 椒 苗 可 以 澆 灌 稀 薄 尿 素 肥 料 或 施 含 量 20 -2 0- 20 之 化 學 肥 料 以 縮 短 生 育 期 。 定 植 1 週 後 每 株 旁 再 撒 施 少 量 5 號 複 肥 作 追 肥 , 以 後 每 20 ~ 30 天 左 右 環 施 一 次 即 可 以 維 持 良 好 的 生 育 。 此 外 , 當 果 實 採 收 後 亦 應 再 補 施 追 肥 一 次 以 促 進 分 枝 及 維 持 後 續 的 開 花 結 果 之 需 要 。
生 育 管 理
辣 椒 為 熱 帶 作 物 , 不 耐 濕 、 不 耐 旱 , 故 對 水 分 的 管 理 很 重 要 , 由 於 各 地 環 境 不 同 , 管 理 方 法 不 一 而 足 , 但 基 本 原 則 是 雨 天 不 可 積 水 , 開 花 結 果 期 亦 要 避 免 過 於 乾 旱 , 最 好 採 用 滴 灌 方 式 , 不 但 省 水 且 可 適 度 提 供 植 株 所 需 水 量 。 由 於 辣 椒 枝 條 脆 弱 易 折 , 同 時 因 結 果 後 植 株 重 心 不 斷 上 移 , 容 易 造 成 倒 伏 折 斷 現 象 , 所 以 必 須 插 立 支 柱 或 利 用 繩 網 牽 引 扶 持 。 辣 椒 開 花 習 性 是 花 芽 位 於 枝 條 分 叉 處 , 因 此 一 般 都 不 摘 心 整 枝 , 唯 在 主 枝 第 一 分 叉 以 下 的 側 芽 以 及 內 向 橫 生 的 枝 條 應 剪 除 以 利 結 果 及 光 合 作 用 之 進 行 同 時 避 免 養 分 無 謂 的 浪 費 。 此 外 辣 椒 栽 培 亦 應 注 意 不 可 連 作 , 適 宜 的 土 壤 酸 鹼 值 為 6 .5 左 右 。 同 一 塊 田 最 好 種 植 單 一 品 種 , 以 免 因 品 種 混 雜 造 成 雜 交 現 象 影 響 品 質 及 降 低 原 有 的 辣 度 。
病 蟲 害 防 治
辣 椒 病 害 主 要 是 毒 素 病 、 炭 疽 病 及 疫 病 、 青 枯 病 、 根 腐 病 等 , 除 了 病 發 施 藥 外 , 平 常 預 防 性 的 噴 施 鋅 乃 浦 及 加 賜 黴 素 藥 劑 可 以 大 為 降 低 發 病 率 , 尤 其 在 高 溫 多 濕 的 氣 候 下 更 應 小 心 預 防 。 蟲 害 以 切 根 蟲 、 夜 盜 蟲 、 璊 類 、 蚜 蟲 、 薊 馬 為 主 , 依 據 農 林 廳 頒 佈 之 植 物 保 護 手 冊 防 治 即 可 。

(11 人評價)
我的評分:
上一篇
矮牽牛
下一篇
美女柑是品種名稱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