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統計
知識問題數:16194
會員總數:116274
平均討論數:3.9
專家補充數:9941
農業知識家
冬天的辣椒,葉子都會掉光嗎?
發問者:壹任
發問日期:2009年10月07日
329 人評價
辣椒到冬天是不是葉子都會掉光呢?它可以多年生的嗎?還是最好再用種子重新種呢?
本篇討論
16 則

達人級會員
Dukes 發表於 2014/11/01
辣椒喜日照但多病害所以要重種
(3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甜八寶 發表於 2010/05/21
辣椒到冬天原本就會掉葉子喔,這是他的生長習性,我家也有種一盆觀賞辣椒,像是這一類型的植栽在冬天多少都會掉葉子,剩枝幹的喔~請放心。
(23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高山烏龍奶 發表於 2010/05/20
植物沒有摭陽物,植物長時間受日照,容易失去水分,建議你將植物移入半日照地方,記得長出辣椒後不要施肥,否則容易掉果。
在頂樓種植物盡量避開水泥牆壁.大太陽日曬後會吸熱.植物太靠近等於是在烤葉子.容易掉葉子或枯萎
頂樓種植物不比在地上.水份來源有限.只能靠你來補充水份
夏季炎熱要每天去巡視.適時的澆水
以你現在的情況.先把它移到陰涼處.等到一切正常生長時再移到半日曬處放
結果期間. 肥料不要供給.只要水份就夠了.也不能成天泡在水裡
在頂樓種植物盡量避開水泥牆壁.大太陽日曬後會吸熱.植物太靠近等於是在烤葉子.容易掉葉子或枯萎
頂樓種植物不比在地上.水份來源有限.只能靠你來補充水份
夏季炎熱要每天去巡視.適時的澆水
以你現在的情況.先把它移到陰涼處.等到一切正常生長時再移到半日曬處放
結果期間. 肥料不要供給.只要水份就夠了.也不能成天泡在水裡
(21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小子 發表於 2010/05/20
疫病之類的病害可能性很高
自己種的不宜噴灑農藥防治
結論是無解
建議重新種植小苗吧
但是要注意病害會經由泥土或植物殘根傳播
將盆裡的土換掉或曝曬日光殺菌處理
自己種的不宜噴灑農藥防治
結論是無解
建議重新種植小苗吧
但是要注意病害會經由泥土或植物殘根傳播
將盆裡的土換掉或曝曬日光殺菌處理
(21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呆呆 發表於 2010/05/20
沒錯~一般來說辣椒的生長季節大都是春夏,喜歡溫暖乾燥的環境,所以到冬天時會掉葉子,屬於正常現象,不用擔心。
由於辣椒屬於茄科植物,一般不建議多年生,會發育不良,最好是每年都能重新播種。
由於辣椒屬於茄科植物,一般不建議多年生,會發育不良,最好是每年都能重新播種。
(22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Klein 發表於 2014/06/22
謝謝指教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高手級會員
honglo 發表於 2010/05/20
辣椒喜歡高溫乾燥的環境,生長適溫約20~30度C,低溫時生長緩慢,尤其夜間溫度10度C以下容易落葉,所以觀賞辣椒在冬季時生育受阻,不容易開花和結果實。
觀賞辣交通常在3~4月間開花,花後即結成果實,約為春季~秋季;所以您的觀賞辣椒長不出果實,主要應該是因為冬季低溫的緣故,只要在3月氣溫回升之後,多施用一點三要素的液肥並且給予充足的日照,應該可以在4~5月開花,接著再多施用以磷、鉀肥為主的肥料可以促進結果。
在夏季如果陽光太強時,要置放在有點遮陰並且通風的場所;如果想多結果實則應該在事前先行摘心,以促進側枝的萌發而增加開花以及結果數。
結果的末期在果實有點乾枯的時候,可以將果實全部摘除,並且充分灌水和施肥,以促使再度順利開花。
觀賞辣交通常在3~4月間開花,花後即結成果實,約為春季~秋季;所以您的觀賞辣椒長不出果實,主要應該是因為冬季低溫的緣故,只要在3月氣溫回升之後,多施用一點三要素的液肥並且給予充足的日照,應該可以在4~5月開花,接著再多施用以磷、鉀肥為主的肥料可以促進結果。
在夏季如果陽光太強時,要置放在有點遮陰並且通風的場所;如果想多結果實則應該在事前先行摘心,以促進側枝的萌發而增加開花以及結果數。
結果的末期在果實有點乾枯的時候,可以將果實全部摘除,並且充分灌水和施肥,以促使再度順利開花。
(19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彩虹糖 發表於 2010/05/20
辣椒屬於茄科,為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的植物,辣椒是怕濕冷的氣候的,所以冬天時會掉光葉子,隔年又會長新葉了。
通常綠色的辣椒在種植3個月後就可採收,如果要辣椒長的好,建議是收成後用新土播新種。
通常綠色的辣椒在種植3個月後就可採收,如果要辣椒長的好,建議是收成後用新土播新種。
(21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進階級會員
xfile550410 發表於 2010/05/20
辣 椒 原 產 於 中 南 美 洲 之 墨 西 哥 、 秘 魯 一 帶 , 為 茄 科 作 物 , 喜 歡 溫 暖 乾 燥 的 環 境 , 生 育 適 溫 為 攝 氏 25 度 , 於 熱 帶 可 以 多 年 生 , 在 溫 帶 一 般 均 作 一 年 生 來 栽 培 。 其 對 土 壤 之 選 擇 不 苛 , 只 要 排 水 良 好 , 富 含 有 機 質 , 土 壤 酸 鹼 度 在 5. 5 度~ 6 .8 左 右 , 都 可 以 生 長 良 好 。 辣 椒 有 豐 富 的 維 他 命 A 及 維 他 命 C , 可 以 炒 食 , 當 調 味 佐 料 、 煮 湯 及 加 工 製 成 辣 椒 乾 、 辣 椒 粉 、 辣 椒 油 、 辣 椒 醬 及 辣 椒 膏 等 , 自 古 即 被 人 們 當 作 調 味 佐 餐 聖 品 。 辣 椒 本 身 含 有 辣 椒 素 (C ap sa ic in , 分 子 式 為 C1 8H 27 NO 3) , 具 有 刺 激 食 慾 和 禦 寒 及 防 腐 、 去 星 、 殺 蛔 蟲 等 功 效 。
辣 椒 類 有 五 個 系 統 為 目 前 栽 培 生 產 上 所 採 用 的 :
(一) 櫻 桃 辣 椒 - 英 名 為 c he rr y pe pp er , 日 名 稱 為 榎 實 唐 辛 子 , 果 實 球 形 , 略 呈 心 臟 形 或 廣 卵 形 , 直 立 或 斜 生 , 果 色 有 紅 、 黃 、 紫 等 , 辣 味 強 , 目 前 主 要 作 為 觀 果 花 卉 用 。
(二) 圓 錐 辣 椒 - 英 名 為 ch il i pe pp er , 日 名 鷹 之 爪 , 類 似 櫻 桃 椒 , 亦 可 當 觀 賞 植 物 用 。 果 實 圓 錐 形 或 長 圓 筒 形 , 朝 天 生 長 , 故 亦 稱 為 朝 天 椒 , 其 辣 味 強 。
(三) 簇 生 辣 椒 - 英 名 為 Re d cl us te r pe pp er , 日 名 稱 為 八 房 椒 , 其 莖 單 一 直 立 , 於 上 部 簇 生 長 柄 之 葉 , 果 實 朝 天 簇 生 於 莖 頂 , 辣 味 亦 強 。
(四) 甜 辣 椒 - 英 名 Sw ee t pe pp er 、 Be ll p ep pe r , 日 名 甘 唐 辛 子 , 亦 有 人 稱 作 燈 籠 椒 。 植 株 強 壯 高 大 , 花 、 果 亦 大 、 果 實 呈 長 圓 形 、 鐘 形 、 蘋 果 形 或 番 茄 形 , 辣 度 低 。
(五) 長 辣 椒 - 英 名 Lo ng p ep pe r , 日 名 伏 見 辛 , 亦 稱 垂 長 辣 椒 , 其 果 實 呈 長 條 形 , 下 垂 , 尾 端 漸 尖 而 彎 曲 , 辣 味 強 。
目 前 , 本 省 市 場 一 般 主 要 區 分 為 甜 椒 類 、 辣 椒 類 ( 包 括 長 辣 椒 及 簇 生 椒 ) 、 小 辣 椒 類 ( 圓 錐 辣 椒 如 雞 心 椒 ) 及 觀 賞 辣 椒 ( 櫻 桃 辣 椒 及 部 分 圓 錐 辣 椒 如 五 彩 朝 天 椒 ) 等 。
辣 椒 栽 培 的 重 點 在 多 施 基 肥 , 勤 施 追 肥 及 合 理 有 效 的 控 制 灌 水 量 和 採 摘 期 。
辣 椒 栽 培 苗 期 長 , 定 植 後 生 育 及 開 花 著 果 也 持 續 近 半 年 左 右 , 因 此 施 肥 量 與 時 期 之 控 制 極 為 重 要 , 其 栽 培 管 理 敘 述 如 下 :
播 種 - 本 區 ( 包 括 花 蓮 、 宜 蘭 ) 以 7~9 月 , 2~4 月 播 種 為 宜 , 本 省 中 南 部 則 以 8 ~ 2 月 為 適 期 。 一 般 每 分 地 約 需 45 公 克 的 種 子 。 由 於 幼 株 適 於 生 長 的 夜 溫 為 攝 氏 22 ~ 25 度 , 隨 著 植 株 之 成 長 , 其 最 適 合 的 生 長 夜 溫 則 逐 漸 降 低 , 因 此 , 於 夏 秋 之 際 播 植 會 有 較 長 的 生 育 及 採 收 期 。 但 是 夏 季 高 溫 多 雨 , 天 然 災 害 頻 仍 , 辣 椒 罹 病 率 較 高 , 產 量 也 相 對 降 低 , 故 播 種 適 期 應 依 各 地 自 然 天 候 狀 況 來 調 整 。 基 本 上 必 須 要 能 提 供 辣 椒 四 個 月 的 生 長 期 才 較 符 合 經 濟 效 益 , 而 生 長 適 期 越 長 , 辣 椒 的 收 量 也 越 多 。
育 苗 - 辣 椒 苗 期 長 達 30 ~ 45 天 以 上 , 為 了 確 保 健 壯 苗 之 育 成 , 最 好 利 用 塑 膠 連 盆 ( 以 塑 膠 壓 製 而 成 , 類 似 穴 盤 , 每 一 連 盆 包 含 25 ~ 50 個 獨 立 但 相 連 的 栽 植 穴 ) 、 穴 盤 或 穴 植 管 育 苗 , 這 樣 定 植 時 才 不 會 傷 到 根 系 , 同 時 減 少 生 長 停 滯 期 , 加 速 植 株 成 長 茁 壯 。 當 苗 株 本 葉 達 5~6 片 葉 時 ( 約 10 ~ 12 公 分 ) , 應 該 立 刻 定 植 田 間 以 免 植 株 老 化 。 移 植 前 一 週 要 逐 漸 減 少 灌 水 量 以 使 苗 株 能 夠 適 應 田 間 生 長 環 境 。
整 地 - 本 省 畦 向 以 南 北 為 宜 , 這 樣 株 與 株 間 接 受 光 照 量 較 充 分 且 均 衡 。 畦 寬 10 0 ~ 12 0 公 分 , 雙 行 株 , 株 距 40 ~ 45 公 分 。 辣 椒 若 要 提 高 產 量 , 必 須 由 提 高 單 位 面 積 種 植 株 數 及 單 株 果 數 與 單 果 重 三 方 面 著 手 , 其 中 以 提 高 單 位 面 積 種 植 株 數 較 可 行 , 因 此 , 根 據 不 同 品 種 之 生 長 差 異 可 以 適 度 密 植 以 達 到 產 量 提 升 的 目 的 。 其 原 則 為 保 持 株 與 株 之 間 不 互 相 遮 蔽 , 不 互 相 交 錯 重 疊 為 度 。 畦 面 以 覆 蓋 銀 黑 色 塑 膠 布 或 稻 草 等 物 為 宜 , 以 保 持 土 壤 濕 度 , 預 防 土 壤 固 結 , 防 止 雜 草 滋 生 及 降 低 病 蟲 害 罹 患 率 , 維 持 土 壤 相 之 安 定 性 。
施 肥 與 施 藥 - 整 地 時 每 分 地 應 一 併 施 入 2, 00 0~2 ,5 00 公 斤 的 有 機 質 肥 料 , 及 2~3 包 的 5 號 複 合 肥 料 作 基 肥 , 苗 株 定 植 完 畢 , 最 好 再 輔 以 10 % 托 福 松 粒 劑 或 3 % 丁 基 加 保 扶 粒 劑 施 於 植 株 旁 以 保 護 不 受 切 根 蟲 及 斜 紋 夜 盜 蟲 等 嚙 食 危 害 造 成 缺 株 現 象 影 響 產 量 。 為 了 促 進 植 株 生 長 發 育 起 見 , 剛 種 下 去 之 辣 椒 苗 可 以 澆 灌 稀 薄 尿 素 肥 料 或 施 含 量 20 -2 0- 20 之 化 學 肥 料 以 縮 短 生 育 期 。 定 植 1 週 後 每 株 旁 再 撒 施 少 量 5 號 複 肥 作 追 肥 , 以 後 每 20 ~ 30 天 左 右 環 施 一 次 即 可 以 維 持 良 好 的 生 育 。 此 外 , 當 果 實 採 收 後 亦 應 再 補 施 追 肥 一 次 以 促 進 分 枝 及 維 持 後 續 的 開 花 結 果 之 需 要 。
生 育 管 理 - 辣 椒 為 熱 帶 作 物 , 不 耐 濕 、 不 耐 旱 , 故 對 水 分 的 管 理 很 重 要 , 由 於 各 地 環 境 不 同 , 管 理 方 法 不 一 而 足 , 但 基 本 原 則 是 雨 天 不 可 積 水 , 開 花 結 果 期 亦 要 避 免 過 於 乾 旱 , 最 好 採 用 滴 灌 方 式 , 不 但 省 水 且 可 適 度 提 供 植 株 所 需 水 量 。 由 於 辣 椒 枝 條 脆 弱 易 折 , 同 時 因 結 果 後 植 株 重 心 不 斷 上 移 , 容 易 造 成 倒 伏 折 斷 現 象 , 所 以 必 須 插 立 支 柱 或 利 用 繩 網 牽 引 扶 持 。 辣 椒 開 花 習 性 是 花 芽 位 於 枝 條 分 叉 處 , 因 此 一 般 都 不 摘 心 整 枝 , 唯 在 主 枝 第 一 分 叉 以 下 的 側 芽 以 及 內 向 橫 生 的 枝 條 應 剪 除 以 利 結 果 及 光 合 作 用 之 進 行 同 時 避 免 養 分 無 謂 的 浪 費 。 此 外 辣 椒 栽 培 亦 應 注 意 不 可 連 作 , 適 宜 的 土 壤 酸 鹼 值 為 6 .5 左 右 。 同 一 塊 田 最 好 種 植 單 一 品 種 , 以 免 因 品 種 混 雜 造 成 雜 交 現 象 影 響 品 質 及 降 低 原 有 的 辣 度 。
病 蟲 害 防 治 - 辣 椒 病 害 主 要 是 毒 素 病 、 炭 疽 病 及 疫 病 、 青 枯 病 、 根 腐 病 等 , 除 了 病 發 施 藥 外 , 平 常 預 防 性 的 噴 施 鋅 乃 浦 及 加 賜 黴 素 藥 劑 可 以 大 為 降 低 發 病 率 , 尤 其 在 高 溫 多 濕 的 氣 候 下 更 應 小 心 預 防 。 蟲 害 以 切 根 蟲 、 夜 盜 蟲 、 璊 類 、 蚜 蟲 、 薊 馬 為 主 , 依 據 農 林 廳 頒 佈 之 植 物 保 護 手 冊 防 治 即 可 。
結 語 - - 根 據 歷 年 統 計 資 料 分 析 ( 圖 1 ) , 辣 椒 價 格 有 兩 個 高 峰 期 , 最 高 的 月 份 是 9 ~ 11 月 , 其 次 為 4~5 月 , 而 供 應 量 最 低 的 是 10 ~ 11 月 及 4 月 , 因 此 , 若 能 於 此 時 生 產 辣 椒 上 市 必 有 可 觀 的 利 潤 。 但 是 10 ~ 11 月 份 氣 候 高 溫 高 濕 且 多 颱 風 , 辣 椒 病 害 多 , 4 月 份 是 梅 雨 期 , 所 以 產 量 也 不 高 , 栽 培 上 較 困 難 。 如 果 能 利 用 遮 雨 設 施 當 可 減 低 災 害 損 失 , 提 高 收 成 率 。
辣 椒 類 有 五 個 系 統 為 目 前 栽 培 生 產 上 所 採 用 的 :
(一) 櫻 桃 辣 椒 - 英 名 為 c he rr y pe pp er , 日 名 稱 為 榎 實 唐 辛 子 , 果 實 球 形 , 略 呈 心 臟 形 或 廣 卵 形 , 直 立 或 斜 生 , 果 色 有 紅 、 黃 、 紫 等 , 辣 味 強 , 目 前 主 要 作 為 觀 果 花 卉 用 。
(二) 圓 錐 辣 椒 - 英 名 為 ch il i pe pp er , 日 名 鷹 之 爪 , 類 似 櫻 桃 椒 , 亦 可 當 觀 賞 植 物 用 。 果 實 圓 錐 形 或 長 圓 筒 形 , 朝 天 生 長 , 故 亦 稱 為 朝 天 椒 , 其 辣 味 強 。
(三) 簇 生 辣 椒 - 英 名 為 Re d cl us te r pe pp er , 日 名 稱 為 八 房 椒 , 其 莖 單 一 直 立 , 於 上 部 簇 生 長 柄 之 葉 , 果 實 朝 天 簇 生 於 莖 頂 , 辣 味 亦 強 。
(四) 甜 辣 椒 - 英 名 Sw ee t pe pp er 、 Be ll p ep pe r , 日 名 甘 唐 辛 子 , 亦 有 人 稱 作 燈 籠 椒 。 植 株 強 壯 高 大 , 花 、 果 亦 大 、 果 實 呈 長 圓 形 、 鐘 形 、 蘋 果 形 或 番 茄 形 , 辣 度 低 。
(五) 長 辣 椒 - 英 名 Lo ng p ep pe r , 日 名 伏 見 辛 , 亦 稱 垂 長 辣 椒 , 其 果 實 呈 長 條 形 , 下 垂 , 尾 端 漸 尖 而 彎 曲 , 辣 味 強 。
目 前 , 本 省 市 場 一 般 主 要 區 分 為 甜 椒 類 、 辣 椒 類 ( 包 括 長 辣 椒 及 簇 生 椒 ) 、 小 辣 椒 類 ( 圓 錐 辣 椒 如 雞 心 椒 ) 及 觀 賞 辣 椒 ( 櫻 桃 辣 椒 及 部 分 圓 錐 辣 椒 如 五 彩 朝 天 椒 ) 等 。
辣 椒 栽 培 的 重 點 在 多 施 基 肥 , 勤 施 追 肥 及 合 理 有 效 的 控 制 灌 水 量 和 採 摘 期 。
辣 椒 栽 培 苗 期 長 , 定 植 後 生 育 及 開 花 著 果 也 持 續 近 半 年 左 右 , 因 此 施 肥 量 與 時 期 之 控 制 極 為 重 要 , 其 栽 培 管 理 敘 述 如 下 :
播 種 - 本 區 ( 包 括 花 蓮 、 宜 蘭 ) 以 7~9 月 , 2~4 月 播 種 為 宜 , 本 省 中 南 部 則 以 8 ~ 2 月 為 適 期 。 一 般 每 分 地 約 需 45 公 克 的 種 子 。 由 於 幼 株 適 於 生 長 的 夜 溫 為 攝 氏 22 ~ 25 度 , 隨 著 植 株 之 成 長 , 其 最 適 合 的 生 長 夜 溫 則 逐 漸 降 低 , 因 此 , 於 夏 秋 之 際 播 植 會 有 較 長 的 生 育 及 採 收 期 。 但 是 夏 季 高 溫 多 雨 , 天 然 災 害 頻 仍 , 辣 椒 罹 病 率 較 高 , 產 量 也 相 對 降 低 , 故 播 種 適 期 應 依 各 地 自 然 天 候 狀 況 來 調 整 。 基 本 上 必 須 要 能 提 供 辣 椒 四 個 月 的 生 長 期 才 較 符 合 經 濟 效 益 , 而 生 長 適 期 越 長 , 辣 椒 的 收 量 也 越 多 。
育 苗 - 辣 椒 苗 期 長 達 30 ~ 45 天 以 上 , 為 了 確 保 健 壯 苗 之 育 成 , 最 好 利 用 塑 膠 連 盆 ( 以 塑 膠 壓 製 而 成 , 類 似 穴 盤 , 每 一 連 盆 包 含 25 ~ 50 個 獨 立 但 相 連 的 栽 植 穴 ) 、 穴 盤 或 穴 植 管 育 苗 , 這 樣 定 植 時 才 不 會 傷 到 根 系 , 同 時 減 少 生 長 停 滯 期 , 加 速 植 株 成 長 茁 壯 。 當 苗 株 本 葉 達 5~6 片 葉 時 ( 約 10 ~ 12 公 分 ) , 應 該 立 刻 定 植 田 間 以 免 植 株 老 化 。 移 植 前 一 週 要 逐 漸 減 少 灌 水 量 以 使 苗 株 能 夠 適 應 田 間 生 長 環 境 。
整 地 - 本 省 畦 向 以 南 北 為 宜 , 這 樣 株 與 株 間 接 受 光 照 量 較 充 分 且 均 衡 。 畦 寬 10 0 ~ 12 0 公 分 , 雙 行 株 , 株 距 40 ~ 45 公 分 。 辣 椒 若 要 提 高 產 量 , 必 須 由 提 高 單 位 面 積 種 植 株 數 及 單 株 果 數 與 單 果 重 三 方 面 著 手 , 其 中 以 提 高 單 位 面 積 種 植 株 數 較 可 行 , 因 此 , 根 據 不 同 品 種 之 生 長 差 異 可 以 適 度 密 植 以 達 到 產 量 提 升 的 目 的 。 其 原 則 為 保 持 株 與 株 之 間 不 互 相 遮 蔽 , 不 互 相 交 錯 重 疊 為 度 。 畦 面 以 覆 蓋 銀 黑 色 塑 膠 布 或 稻 草 等 物 為 宜 , 以 保 持 土 壤 濕 度 , 預 防 土 壤 固 結 , 防 止 雜 草 滋 生 及 降 低 病 蟲 害 罹 患 率 , 維 持 土 壤 相 之 安 定 性 。
施 肥 與 施 藥 - 整 地 時 每 分 地 應 一 併 施 入 2, 00 0~2 ,5 00 公 斤 的 有 機 質 肥 料 , 及 2~3 包 的 5 號 複 合 肥 料 作 基 肥 , 苗 株 定 植 完 畢 , 最 好 再 輔 以 10 % 托 福 松 粒 劑 或 3 % 丁 基 加 保 扶 粒 劑 施 於 植 株 旁 以 保 護 不 受 切 根 蟲 及 斜 紋 夜 盜 蟲 等 嚙 食 危 害 造 成 缺 株 現 象 影 響 產 量 。 為 了 促 進 植 株 生 長 發 育 起 見 , 剛 種 下 去 之 辣 椒 苗 可 以 澆 灌 稀 薄 尿 素 肥 料 或 施 含 量 20 -2 0- 20 之 化 學 肥 料 以 縮 短 生 育 期 。 定 植 1 週 後 每 株 旁 再 撒 施 少 量 5 號 複 肥 作 追 肥 , 以 後 每 20 ~ 30 天 左 右 環 施 一 次 即 可 以 維 持 良 好 的 生 育 。 此 外 , 當 果 實 採 收 後 亦 應 再 補 施 追 肥 一 次 以 促 進 分 枝 及 維 持 後 續 的 開 花 結 果 之 需 要 。
生 育 管 理 - 辣 椒 為 熱 帶 作 物 , 不 耐 濕 、 不 耐 旱 , 故 對 水 分 的 管 理 很 重 要 , 由 於 各 地 環 境 不 同 , 管 理 方 法 不 一 而 足 , 但 基 本 原 則 是 雨 天 不 可 積 水 , 開 花 結 果 期 亦 要 避 免 過 於 乾 旱 , 最 好 採 用 滴 灌 方 式 , 不 但 省 水 且 可 適 度 提 供 植 株 所 需 水 量 。 由 於 辣 椒 枝 條 脆 弱 易 折 , 同 時 因 結 果 後 植 株 重 心 不 斷 上 移 , 容 易 造 成 倒 伏 折 斷 現 象 , 所 以 必 須 插 立 支 柱 或 利 用 繩 網 牽 引 扶 持 。 辣 椒 開 花 習 性 是 花 芽 位 於 枝 條 分 叉 處 , 因 此 一 般 都 不 摘 心 整 枝 , 唯 在 主 枝 第 一 分 叉 以 下 的 側 芽 以 及 內 向 橫 生 的 枝 條 應 剪 除 以 利 結 果 及 光 合 作 用 之 進 行 同 時 避 免 養 分 無 謂 的 浪 費 。 此 外 辣 椒 栽 培 亦 應 注 意 不 可 連 作 , 適 宜 的 土 壤 酸 鹼 值 為 6 .5 左 右 。 同 一 塊 田 最 好 種 植 單 一 品 種 , 以 免 因 品 種 混 雜 造 成 雜 交 現 象 影 響 品 質 及 降 低 原 有 的 辣 度 。
病 蟲 害 防 治 - 辣 椒 病 害 主 要 是 毒 素 病 、 炭 疽 病 及 疫 病 、 青 枯 病 、 根 腐 病 等 , 除 了 病 發 施 藥 外 , 平 常 預 防 性 的 噴 施 鋅 乃 浦 及 加 賜 黴 素 藥 劑 可 以 大 為 降 低 發 病 率 , 尤 其 在 高 溫 多 濕 的 氣 候 下 更 應 小 心 預 防 。 蟲 害 以 切 根 蟲 、 夜 盜 蟲 、 璊 類 、 蚜 蟲 、 薊 馬 為 主 , 依 據 農 林 廳 頒 佈 之 植 物 保 護 手 冊 防 治 即 可 。
結 語 - - 根 據 歷 年 統 計 資 料 分 析 ( 圖 1 ) , 辣 椒 價 格 有 兩 個 高 峰 期 , 最 高 的 月 份 是 9 ~ 11 月 , 其 次 為 4~5 月 , 而 供 應 量 最 低 的 是 10 ~ 11 月 及 4 月 , 因 此 , 若 能 於 此 時 生 產 辣 椒 上 市 必 有 可 觀 的 利 潤 。 但 是 10 ~ 11 月 份 氣 候 高 溫 高 濕 且 多 颱 風 , 辣 椒 病 害 多 , 4 月 份 是 梅 雨 期 , 所 以 產 量 也 不 高 , 栽 培 上 較 困 難 。 如 果 能 利 用 遮 雨 設 施 當 可 減 低 災 害 損 失 , 提 高 收 成 率 。
(2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高手級會員
Vicky 發表於 2010/05/20
(2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入門級會員
Lillian 發表於 2010/05/20
辣椒最怕潮濕多雨,所以夏季或梅雨季節最不適合種植,
因為高溫多濕的氣候,會使辣椒非常容易患病.
辣椒屬於茄科,為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的植物,
通常綠色的辣椒在種植3個月後就可採收,
其他種類可能需要長一點的時間才會成熟.
因為高溫多濕的氣候,會使辣椒非常容易患病.
辣椒屬於茄科,為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的植物,
通常綠色的辣椒在種植3個月後就可採收,
其他種類可能需要長一點的時間才會成熟.
(22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寫淞 發表於 2010/05/20
辣椒的可分為櫻桃型、短錐型、簇生型、尖長型四種,其中的櫻桃形是屬於觀賞用的。在台灣,栽培辣椒的主要產在高屏地區及嘉南平原,彰化、嘉義、屏東、台東、花蓮也都有栽培。辣椒生長的溫度約在28~30℃左右。辣椒對於土質的要求並不嚴格,最佳的土壤是排水功能良好的砂質土壤。辣椒的生產期主要是在春季,因此每年9~11月開始栽種,三個月後就可以進行採收。辣椒最怕潮濕多雨,所以夏季或梅雨季節最不適合種植,因為高溫多濕的氣候,會使辣椒非常容易患病。
(22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高手級會員
有農乃大 發表於 2010/05/20
我的經驗是辣椒蠻"重肥"的
因此隔冬續種
地力比較吃緊
結果的數目和重量都比上一季差
故搬植新土較好
因此隔冬續種
地力比較吃緊
結果的數目和重量都比上一季差
故搬植新土較好
(2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高手級會員
小農糖糖 發表於 2010/05/20
辣椒怕冷又怕濕,雖然掉葉,但隔年還會發出新芽
(21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寫淞 發表於 2009/10/08
辣椒是茄科的植物,不太適合連作,也就是說需要用新土種植,別在舊土裡繼續播種。
(32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良樹 發表於 2009/10/12
原來是這樣
謝謝你
謝謝你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上一篇
請問屋頂種菜最好的方法?
下一篇
為什麼百香果不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