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統計
知識問題數:16243
會員總數:116381
平均討論數:3.9
專家補充數:9971
農業知識家
玉米樹上的白斑病
發問者:slin
發問日期:2010年05月19日
24 人評價
我種了一些玉米樹可是在長出小玉米時發現上端開花處及葉片上滿佈白色斑點,如何防止及消除?
本篇討論
8 則

高手級會員
小農糖糖 發表於 2010/05/19
我碰過相同的問題
發生在黑柿蕃茄
可能是太潮濕,排水差
用肥過重
...
發生在黑柿蕃茄
可能是太潮濕,排水差
用肥過重
...
(3 人評價)
我的評分:

入門級會員
阿金 發表於 2010/05/19
應該是缺乏微量元素,根群也受到阻礙.勿澆水過量,或妨礙根群缺氧造成營養不良.
(4 人評價)
我的評分:

入門級會員
~夢詩情憶~ 發表於 2010/05/19
通常葉片上會出現一點一點類似白斑~~~
有可能是```葉蹣```....也就是所謂的```紅蜘蛛```....
通常空氣不流通...日照不足...或者正處季節...
它們就會自然的出現....
只要往葉背的後方翻看...就會看到....
通常只要每天用``水``噴洗葉子...擺放的位置稍微更換((盆植))...
幾天過後它們自然就會消失....
有可能是```葉蹣```....也就是所謂的```紅蜘蛛```....
通常空氣不流通...日照不足...或者正處季節...
它們就會自然的出現....
只要往葉背的後方翻看...就會看到....
通常只要每天用``水``噴洗葉子...擺放的位置稍微更換((盆植))...
幾天過後它們自然就會消失....
(4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進階級會員
xfile550410 發表於 2010/05/19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為教導農民採用不使用化學合成農藥及化學肥料
之栽培方法,保育自然資源及優良生活環境,促進消費者購買意願
,增加農民收益,承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及台灣省政府農林廳之輔導
,於八十二至八十四年間,進行超甜玉米有機栽培試作,本(八十
五)年秋作在嘉義縣朴子鎮辦理十公頃,有機栽培生產技術內容主
要是選擇適合地區與土壤以施用有機質肥料,供應超甜玉米生育所
需植物養分,並實施非農藥病蟲害及雜草防治方法,由於土壤中之
有機質具改善理化性及供給植物及微生物養分之功能,有助於超甜
玉米產量之提高及品質之改善,於超甜玉米播種前施用有機肥,每
公頃7,200公斤,並推荐合理輪作制度為一期作水稻→夏作田
菁→秋作超甜玉米,夏作種植較耐浸水且生長快速的綠肥田菁,其
播種量是每公頃30公斤,在水稻收穫前1~2天撒播於稻田,播
種後60天,株高約160公分,於超甜玉米播種前25天,耕埋
入土中,每公頃田菁鮮草重可達30公噸,增加土壤中N-P2O5
-K2O含量分別為71公斤-5公斤-40公斤。
有機超甜玉米栽培期間發生的病蟲害,採用非農藥防治方法,主要
病蟲害的防治方法如左:
薊馬:易在輪生初期發生,可施用苦楝精乳劑2,500倍液,
公頃用量400CC防治。
甜菜夜蛾:一般在輪生中期發生,可噴灑6.4%蘇力菌粉劑
3,000倍液,公頃用量330公克防治。
蚜蟲:易於輪生後期危害,可施用苦楝精乳劑2,500倍液,
公頃用量400CC防治。
玉米螟:為超甜玉米最主要害蟲,可採用綜合防治法,即播種後
20~25天起,釋放寄生蜂片,每隔7天釋放1次,連續釋放
4次,每次每公頃釋放150片,每公頃共釋放600片,並於
雄花孕穗期、吐絲期及授粉期各噴灑蘇力菌一次與拔除二分之一
至五分之三雄花防治之。
銹病、煤紋病、葉斑病:於輪生後期發生,視發病程度噴灑丁香
油400倍液,公頃用量2.5公升防治。超甜玉米有機栽培之生
產技術,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業經多年之試驗及地方試作,其成本
效益分析比較,有機法(採施用有機肥及非農藥防治)每公頃鮮
穗產量有12,479公斤,每公斤15元,產值187,185
元,生產成本雖高達107,368元,但純收益仍有79,
817元,較慣行法(施用化學肥料及農藥防治)增加百分之11
。
推行超甜玉米有機栽培,有下列幾項優點:
改善土壤之物理化學及生物性質,增進土地生產力。
確保超甜玉米產量及品質。
逐步改善栽培環境,可維持農業永續經營。
產品無施用化學肥料及農藥,無不良化學物殘留之顧慮。
播種:
播種深度: 2 - 2.5 公分。
播種密度:最適的栽培密度因品種、土宜及栽培目的而異,一般而論,飼料玉米約 54000株/公頃,青割玉米約 64000株/公頃。我國秋作 6-7萬株/公頃(多施氮肥),春作 6-6萬株/公頃(少施氮肥)
播種量:機器播種每穴一粒。手播則每穴約2-3粒,視種子品質而增減。
玉米種子重量:一般品種千粒重280-350公克。甜玉米:125-140公克。
機器播種:行、株距因機器的設定而異。
人工播種:行、株距可以根據栽培密度自行設計,如75×25 cm(飼料玉米) 或80×20 cm(青割玉米)。犁出10公分深的植溝,溝底施基肥,再覆一層土,以避免接觸種子。種子點播,每隔固定距離播入2-3粒,然後再用土壤覆蓋種子,以腳將土踏實。播種完畢後若嫌土壤乾燥,可以澆水。
除草
除草劑用法:
1.播種覆土後均勻噴於土面(萌前)
2.播種後雜草生長達2-3葉時全面噴施(萌後)
施肥
推薦用量:
N:100 - 140 kg/ha 硫酸錏: 550 - 600 kg/ha
P:50 - 80 kg/ha 過磷酸鈣: 300 - 350 kg/ha
K:40 - 70 kg/ha 氯化鉀: 80 - 100 kg/ha
參考資料
http://seed.agron.ntu.edu.tw/cropsci/maize/maize.htm
之栽培方法,保育自然資源及優良生活環境,促進消費者購買意願
,增加農民收益,承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及台灣省政府農林廳之輔導
,於八十二至八十四年間,進行超甜玉米有機栽培試作,本(八十
五)年秋作在嘉義縣朴子鎮辦理十公頃,有機栽培生產技術內容主
要是選擇適合地區與土壤以施用有機質肥料,供應超甜玉米生育所
需植物養分,並實施非農藥病蟲害及雜草防治方法,由於土壤中之
有機質具改善理化性及供給植物及微生物養分之功能,有助於超甜
玉米產量之提高及品質之改善,於超甜玉米播種前施用有機肥,每
公頃7,200公斤,並推荐合理輪作制度為一期作水稻→夏作田
菁→秋作超甜玉米,夏作種植較耐浸水且生長快速的綠肥田菁,其
播種量是每公頃30公斤,在水稻收穫前1~2天撒播於稻田,播
種後60天,株高約160公分,於超甜玉米播種前25天,耕埋
入土中,每公頃田菁鮮草重可達30公噸,增加土壤中N-P2O5
-K2O含量分別為71公斤-5公斤-40公斤。
有機超甜玉米栽培期間發生的病蟲害,採用非農藥防治方法,主要
病蟲害的防治方法如左:
薊馬:易在輪生初期發生,可施用苦楝精乳劑2,500倍液,
公頃用量400CC防治。
甜菜夜蛾:一般在輪生中期發生,可噴灑6.4%蘇力菌粉劑
3,000倍液,公頃用量330公克防治。
蚜蟲:易於輪生後期危害,可施用苦楝精乳劑2,500倍液,
公頃用量400CC防治。
玉米螟:為超甜玉米最主要害蟲,可採用綜合防治法,即播種後
20~25天起,釋放寄生蜂片,每隔7天釋放1次,連續釋放
4次,每次每公頃釋放150片,每公頃共釋放600片,並於
雄花孕穗期、吐絲期及授粉期各噴灑蘇力菌一次與拔除二分之一
至五分之三雄花防治之。
銹病、煤紋病、葉斑病:於輪生後期發生,視發病程度噴灑丁香
油400倍液,公頃用量2.5公升防治。超甜玉米有機栽培之生
產技術,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業經多年之試驗及地方試作,其成本
效益分析比較,有機法(採施用有機肥及非農藥防治)每公頃鮮
穗產量有12,479公斤,每公斤15元,產值187,185
元,生產成本雖高達107,368元,但純收益仍有79,
817元,較慣行法(施用化學肥料及農藥防治)增加百分之11
。
推行超甜玉米有機栽培,有下列幾項優點:
改善土壤之物理化學及生物性質,增進土地生產力。
確保超甜玉米產量及品質。
逐步改善栽培環境,可維持農業永續經營。
產品無施用化學肥料及農藥,無不良化學物殘留之顧慮。
播種:
播種深度: 2 - 2.5 公分。
播種密度:最適的栽培密度因品種、土宜及栽培目的而異,一般而論,飼料玉米約 54000株/公頃,青割玉米約 64000株/公頃。我國秋作 6-7萬株/公頃(多施氮肥),春作 6-6萬株/公頃(少施氮肥)
播種量:機器播種每穴一粒。手播則每穴約2-3粒,視種子品質而增減。
玉米種子重量:一般品種千粒重280-350公克。甜玉米:125-140公克。
機器播種:行、株距因機器的設定而異。
人工播種:行、株距可以根據栽培密度自行設計,如75×25 cm(飼料玉米) 或80×20 cm(青割玉米)。犁出10公分深的植溝,溝底施基肥,再覆一層土,以避免接觸種子。種子點播,每隔固定距離播入2-3粒,然後再用土壤覆蓋種子,以腳將土踏實。播種完畢後若嫌土壤乾燥,可以澆水。
除草
除草劑用法:
1.播種覆土後均勻噴於土面(萌前)
2.播種後雜草生長達2-3葉時全面噴施(萌後)
施肥
推薦用量:
N:100 - 140 kg/ha 硫酸錏: 550 - 600 kg/ha
P:50 - 80 kg/ha 過磷酸鈣: 300 - 350 kg/ha
K:40 - 70 kg/ha 氯化鉀: 80 - 100 kg/ha
參考資料
http://seed.agron.ntu.edu.tw/cropsci/maize/maize.htm
(6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小睿睿 發表於 2010/05/19
玉米有機栽培之病蟲害防治策略
玉米栽培過程中容易發生的病害為葉斑病、煤紋病、銹病、嵌紋病,蟲害有玉米螟及蚜蟲,病蟲害之發生與氣候條件相關密切,故應視氣候因子及田間病蟲害發生情形,決定防治之時機。茲分述玉米主要病蟲害之病徵及危害狀,並以香丁油、苦楝精、釋放卵寄生蜂、微生物製劑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
一、玉米葉斑病(胡麻葉枯病):
主要危害葉片,初期為針頭狀班點,後來變成淡褐色病斑,受葉脈限制而成為長形或紡綞形,中央淡褐色,邊緣為深褐色。全年玉米各生長期均會發生,氣溫20-32℃時最易發生,中下位葉斑病較多。發生時噴施丁香油400倍液防治之,預估防治率可達70-75﹪。
二、玉米煤紋病:
主要危害葉片,初期為針頭狀斑點,後逐漸擴大變成水浸狀紡綞形,2-15公分長灰綠色病斑,高濕時表面產生灰黑色黴狀物。春作生長中期,即3月下旬至5月中旬,氣溫在18-27℃,高濕時最容易發生,冬季及夏季時,氣溫不適合,所以很少發生。防治方法同葉斑病。預估防治率可達70-75﹪。
三、玉米銹病:
分為普通型及南方型銹病,病斑多見於葉片,但葉鞘及苞葉也會感染。普通型銹病之夏孢子堆生在葉片表皮下,破裂後產生咖啡色粉末狀之夏孢子。南方型銹病之夏孢子堆埋生在葉片表皮下,為小圓形並成金黃色。幼苗期較易感染疾病,但田間會發生大多在生長中後期。防治方法同葉斑病。預估防治率可達70﹪。
四、玉米嵌紋病:
玉米矮化嵌紋病毒B型系統為主要病原,經由機械傳播或蚜蟲媒介感染健株。發病初期在葉片基部出現密集黃斑後,擴散至全葉片成黃綠相間的系紋病徵。嚴重時葉片退綠黃化,甚至莖部、葉鞘、穗葉及雄花上都出現系紋。若苗期被感染,有生長緩慢及植株矮化現象。防治方法,玉米在第6、7葉時感染,可增施一次氮肥促進罹病株之生長,若在第8葉以後感染,對產量影響很小,可以忽略,不用防治。另外應注意媒介昆蟲玉米蚜蟲之防治。
五、玉米螟:
為玉米最重要害蟲,在3-9月間播種的玉米被害較嚴重。成蟲在深夜活動,將卵塊產於株高約20公分以上的玉米葉片背面,孵化的幼蟲危害玉米各部位,最後在為害部化蛹。防治方法,可於株高20公分開始釋放赤眼卵寄生蜂,每公頃施放蜂片200片,以抑制玉米螟卵粒孵化。另外分別於玉米輪生初期,輪生中期,雄花抽初前4-5天,雌花吐絲後3-4天,施用蘇力菌(16000iu/mg)粒劑於心葉。每公頃用量5公斤。預防防治率可達70-80﹪。
六、玉米蚜蟲:
為玉米生育後期的主要害蟲,尤其氣候乾燥時為害嚴重。蚜蟲群集心葉或苞葉、雄花及雌花梗吸汁為害,使植株生育不良,發生時噴施4.5﹪苦楝油2500倍液防治之。預估防治率可達70-80﹪。
資料來源:陳哲民 黃山內 有機農業中作物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自然農法1995年6月。
玉米栽培過程中容易發生的病害為葉斑病、煤紋病、銹病、嵌紋病,蟲害有玉米螟及蚜蟲,病蟲害之發生與氣候條件相關密切,故應視氣候因子及田間病蟲害發生情形,決定防治之時機。茲分述玉米主要病蟲害之病徵及危害狀,並以香丁油、苦楝精、釋放卵寄生蜂、微生物製劑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
一、玉米葉斑病(胡麻葉枯病):
主要危害葉片,初期為針頭狀班點,後來變成淡褐色病斑,受葉脈限制而成為長形或紡綞形,中央淡褐色,邊緣為深褐色。全年玉米各生長期均會發生,氣溫20-32℃時最易發生,中下位葉斑病較多。發生時噴施丁香油400倍液防治之,預估防治率可達70-75﹪。
二、玉米煤紋病:
主要危害葉片,初期為針頭狀斑點,後逐漸擴大變成水浸狀紡綞形,2-15公分長灰綠色病斑,高濕時表面產生灰黑色黴狀物。春作生長中期,即3月下旬至5月中旬,氣溫在18-27℃,高濕時最容易發生,冬季及夏季時,氣溫不適合,所以很少發生。防治方法同葉斑病。預估防治率可達70-75﹪。
三、玉米銹病:
分為普通型及南方型銹病,病斑多見於葉片,但葉鞘及苞葉也會感染。普通型銹病之夏孢子堆生在葉片表皮下,破裂後產生咖啡色粉末狀之夏孢子。南方型銹病之夏孢子堆埋生在葉片表皮下,為小圓形並成金黃色。幼苗期較易感染疾病,但田間會發生大多在生長中後期。防治方法同葉斑病。預估防治率可達70﹪。
四、玉米嵌紋病:
玉米矮化嵌紋病毒B型系統為主要病原,經由機械傳播或蚜蟲媒介感染健株。發病初期在葉片基部出現密集黃斑後,擴散至全葉片成黃綠相間的系紋病徵。嚴重時葉片退綠黃化,甚至莖部、葉鞘、穗葉及雄花上都出現系紋。若苗期被感染,有生長緩慢及植株矮化現象。防治方法,玉米在第6、7葉時感染,可增施一次氮肥促進罹病株之生長,若在第8葉以後感染,對產量影響很小,可以忽略,不用防治。另外應注意媒介昆蟲玉米蚜蟲之防治。
五、玉米螟:
為玉米最重要害蟲,在3-9月間播種的玉米被害較嚴重。成蟲在深夜活動,將卵塊產於株高約20公分以上的玉米葉片背面,孵化的幼蟲危害玉米各部位,最後在為害部化蛹。防治方法,可於株高20公分開始釋放赤眼卵寄生蜂,每公頃施放蜂片200片,以抑制玉米螟卵粒孵化。另外分別於玉米輪生初期,輪生中期,雄花抽初前4-5天,雌花吐絲後3-4天,施用蘇力菌(16000iu/mg)粒劑於心葉。每公頃用量5公斤。預防防治率可達70-80﹪。
六、玉米蚜蟲:
為玉米生育後期的主要害蟲,尤其氣候乾燥時為害嚴重。蚜蟲群集心葉或苞葉、雄花及雌花梗吸汁為害,使植株生育不良,發生時噴施4.5﹪苦楝油2500倍液防治之。預估防治率可達70-80﹪。
資料來源:陳哲民 黃山內 有機農業中作物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自然農法1995年6月。
(2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高手級會員
琪兔崽 發表於 2010/05/19
這是我在田邊好幫手病蟲害防治單元裡查詢到的,供您參考。
http://m.moa.gov.tw/outside/antipest/View.aspx?cropId=A0209&pesticideId=F172&pestId=B087&formCode=WP&contents=80.000 (%)
也有提供其他病蟲害的防治喔~~
http://m.moa.gov.tw/outside/antipest/View.aspx?cropId=A0209&pesticideId=F172&pestId=B087&formCode=WP&contents=80.000 (%)
也有提供其他病蟲害的防治喔~~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健康 發表於 2010/05/19
我想你說的白色斑點應該是有點咖啡色的,下面的病徵給你參考看看是不是一樣..
玉米葉斑病(玉米胡麻葉枯病)
英名:Souther corn leaf blight
病原:Bipolaris maydis Y.Nisik.無性世代
◆ 病 徵
葉斑病在超甜玉米整個生育期間均可發生,初期徵呈針眼狀斑點,擴大後病斑中央成淡褐色,邊緣呈褐,通常其病斑發展受於葉脈而呈零散分佈,其病斑大小一般為2~6×3~22公釐。撕去苞葉可見黑色髮狀霉覆蓋整個玉米粒,罹病玉米粒,罹病玉米粒播種萌芽2~3星期後植株會枯萎。
◆ 發病生態
本病發病適溫較高在攝氏20~30度之間,臺灣南部地區發生較嚴重,一般以晚春及早秋較易發生,裡作玉米(十月中旬以後)因溫度已逐漸下降,感染本病機會甚少。
玉米葉斑病(玉米胡麻葉枯病)
英名:Souther corn leaf blight
病原:Bipolaris maydis Y.Nisik.無性世代
◆ 病 徵
葉斑病在超甜玉米整個生育期間均可發生,初期徵呈針眼狀斑點,擴大後病斑中央成淡褐色,邊緣呈褐,通常其病斑發展受於葉脈而呈零散分佈,其病斑大小一般為2~6×3~22公釐。撕去苞葉可見黑色髮狀霉覆蓋整個玉米粒,罹病玉米粒,罹病玉米粒播種萌芽2~3星期後植株會枯萎。
◆ 發病生態
本病發病適溫較高在攝氏20~30度之間,臺灣南部地區發生較嚴重,一般以晚春及早秋較易發生,裡作玉米(十月中旬以後)因溫度已逐漸下降,感染本病機會甚少。

(3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高手級會員
阿朋 發表於 2010/05/19
發病規律: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病葉內越冬。產生分子孢子,藉氣流傳播。在適溫範圍內(11-23℃),田間相對濕度在60%左右,有利本病發生。
防治方法: 平整土地,防止田間積水。施足基肥及磷、鉀肥。噴灑殺菌劑: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80%噴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防治方法: 平整土地,防止田間積水。施足基肥及磷、鉀肥。噴灑殺菌劑: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80%噴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2 人評價)
我的評分:
上一篇
鵝的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