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統計
知識問題數:15787
會員總數:115214
平均討論數:3.8
專家補充數:9557
農業知識家
屬於較黏土性質農田要如何改良?
發問者:阿選
發問日期:2010年05月21日
43263
1
295 人評價
1.請問農田屬於較黏土性質要如何改良?
2.黏土性質的農田較適合種哪些作物?
本篇討論
12 則
高手級會員
燕子 發表於 2010/05/26
小蕃茄就最適合選在黏性土質的環境種植了
0
(26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李*宗 發表於 2010/05/26
一般較黏土質為早期種植水稻所產生之情形,大都屬酸性土壤,其方法為打破其耕犁土層並施入有機質較高之肥料,並增施石灰質肥料,以提高PH值,經年累月使其土質逐年變為疏鬆,逐年提高酸鹼值使土壤改良.
0
(26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寫淞 發表於 2010/05/25
黏質土壤建議你選種水田作物,像是水稻、芋、菱角、茭白筍。改良黏質土農田,需要填土方,一般挖填土方者,應說明土石方來源及挖方土石地點(土方來源不得為營建工程剩餘土石方),農地改良填土時,應填適合農作之土壤並經縣(市)政府(農業局)許可及複勘。
0
(25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進階級會員
flower 發表於 2010/05/25
土壤質地太粗則保水力差,太黏重的土壤則過於密實,若加上人為的機械攪動,造成粘粒向下移動聚積而形成犁底層,在酸性且鐵、錳含量較高之處則易形成鐵錳聚積層,造成排水不良及產生酸性物質引起根系生長不良。
解決土壤物理性不良最好的方法就是施用大量粗質地的有機物以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進而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加土壤保肥力及通氣與排水性。對於過於粘重或產生硬盤的土壤,則利用深耕方式增加有效土層深度或混入質地較粗之砂土、紅土、稻殼或稻桿等物質破壞其結持狀態,使土壤呈現破碎狀,而易於耕作及作物生長。
黏性土壤可種植水稻、香瓜、梨、香蕉、鮮食用筍之類、竹子等等
解決土壤物理性不良最好的方法就是施用大量粗質地的有機物以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進而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加土壤保肥力及通氣與排水性。對於過於粘重或產生硬盤的土壤,則利用深耕方式增加有效土層深度或混入質地較粗之砂土、紅土、稻殼或稻桿等物質破壞其結持狀態,使土壤呈現破碎狀,而易於耕作及作物生長。
黏性土壤可種植水稻、香瓜、梨、香蕉、鮮食用筍之類、竹子等等
0
(27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進階級會員
x-father 發表於 2010/05/25
水稻田的土壤其實本身就比較黏一點,而且種植過水稻的土壤就像是之前回答的朋友所說,在土壤當中會有一個不透水層,它的名詞叫做"犁底層",該層土壤水份入滲速率相當緩慢,因此!你的情況就是比較嚴重的土壤內部排水不良,與土壤肥份沒有直接的關係,當然!也是有改良的方式或者是對應的栽培措施
之前的回答有朋友提到種植綠肥作物,事實上將綠肥作物翻入土壤當中,並不會有很明顯改善排水的效果存在,雖然綠肥作物翻入土壤當中可以增加土壤當中的有機物與微生物,但目前土壤問題最迫切解決的就是內部排水問題,而不是將土壤弄得肥沃一點,這有點模糊了焦點,至於之前還有人提生物技術,土壤內部益菌與害菌間的平衡,更與排水完全無關
該如何改善土壤內部排水呢?說簡單也不是很簡單,要論其困難,也不是太難解決,答案在之前的回答有人就有簡略提到,但是不夠詳細,就是使用粗糠稻殼,但不是簡單的混入而已,必須要面對問題對症下藥才行,而問題所在就是第一段所提到的犁底層,必須打破透水性極低的犁底層,再使土壤內部的土壤孔隙增加,讓土壤水份入滲速率加快,減少多餘水份在土壤孔隙停留的時間,就是改善土壤內部排水
至於該怎麼做,預算上可能要先付出一筆,先購買足量的稻殼,何謂足量?要稻殼混入土壤當中達到良好的內部排水效果,一甲地所需要的稻殼量以20噸為原則(此量可增不可減),有了稻殼之後,還要先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才能將稻殼混入土壤當中,就是深層翻土打破犁底層,該如何做?最好是雇用挖土機與司機來進行,翻土的深度在150~280公分左右,視土壤質地和地形地勢與土層深度來決定,建議如果允許範圍內,當然愈深愈好,在執行深層翻土的同時,才可以將稻殼混入土壤當中
打破犁底層的原理是將土壤當中阻礙水份入滲的因子去除,而混入稻殼的意義則是使質地疏鬆的稻殼混入質地較黏實的土壤當中,以達到增加土壤孔隙的道理,如此執行未來不僅僅可以有很明顯的改善土壤內部排水效果,未來施用有機肥,土壤內因為孔隙較大,使土壤微生物呼吸容易,則有加速分解有機物的效果;再者!土壤質地疏鬆土壤孔隙大,對於根系生長伸展自然有利,作物根系健壯,自然生產量容易增加;而稻殼在土壤中分解速度緩慢,其殘效性至少可達四年以上
倘若一甲地從事該農業工程需費資五十萬,但因殘效性長久,假設保守估計殘效四年,則每年平均分攤的成本僅十三萬不到,卻可在夏季雨季栽培高經濟作物,因此個人認為值得投資,且殘效一般土壤都可達到五年左右甚至更長,所分攤的成本上就更低了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一個地方,就是該農地表土距離地下水位的距離,一般來說農地表土距離地下水位大約都在150公分以上,但也是有部份農地的表土距離地下水位僅僅50公分甚至更短,因此想從事深層土壤改良之前,應該要先知道農地地下水位如何,倘若地下水位相當高,距離表土距離很短,那麼就不必從事深層土壤改良的工程了,因為要改善這種情況的工程更是費工,只能以對應的栽培措施來改善這種情況
倘若情況像上一段所言或是這筆投資有經濟上的困難,那麼何不利用改變栽培方式來使土壤的缺點變成優點呢?何以讓土壤缺點變成優點?土壤排水不良是一大缺點,但是有些作物則是需要種植在會積水的田地上,也就是水田作物,換句話說!就是改種植水田作物以利用土壤水份流失慢的缺點,來變成是栽培上的優點,水田作物除了水稻之外,比較常見的還有茭白筍,菱角,蓮藕,荸薺等等經濟作物,給你參考
之前的回答有朋友提到種植綠肥作物,事實上將綠肥作物翻入土壤當中,並不會有很明顯改善排水的效果存在,雖然綠肥作物翻入土壤當中可以增加土壤當中的有機物與微生物,但目前土壤問題最迫切解決的就是內部排水問題,而不是將土壤弄得肥沃一點,這有點模糊了焦點,至於之前還有人提生物技術,土壤內部益菌與害菌間的平衡,更與排水完全無關
該如何改善土壤內部排水呢?說簡單也不是很簡單,要論其困難,也不是太難解決,答案在之前的回答有人就有簡略提到,但是不夠詳細,就是使用粗糠稻殼,但不是簡單的混入而已,必須要面對問題對症下藥才行,而問題所在就是第一段所提到的犁底層,必須打破透水性極低的犁底層,再使土壤內部的土壤孔隙增加,讓土壤水份入滲速率加快,減少多餘水份在土壤孔隙停留的時間,就是改善土壤內部排水
至於該怎麼做,預算上可能要先付出一筆,先購買足量的稻殼,何謂足量?要稻殼混入土壤當中達到良好的內部排水效果,一甲地所需要的稻殼量以20噸為原則(此量可增不可減),有了稻殼之後,還要先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才能將稻殼混入土壤當中,就是深層翻土打破犁底層,該如何做?最好是雇用挖土機與司機來進行,翻土的深度在150~280公分左右,視土壤質地和地形地勢與土層深度來決定,建議如果允許範圍內,當然愈深愈好,在執行深層翻土的同時,才可以將稻殼混入土壤當中
打破犁底層的原理是將土壤當中阻礙水份入滲的因子去除,而混入稻殼的意義則是使質地疏鬆的稻殼混入質地較黏實的土壤當中,以達到增加土壤孔隙的道理,如此執行未來不僅僅可以有很明顯的改善土壤內部排水效果,未來施用有機肥,土壤內因為孔隙較大,使土壤微生物呼吸容易,則有加速分解有機物的效果;再者!土壤質地疏鬆土壤孔隙大,對於根系生長伸展自然有利,作物根系健壯,自然生產量容易增加;而稻殼在土壤中分解速度緩慢,其殘效性至少可達四年以上
倘若一甲地從事該農業工程需費資五十萬,但因殘效性長久,假設保守估計殘效四年,則每年平均分攤的成本僅十三萬不到,卻可在夏季雨季栽培高經濟作物,因此個人認為值得投資,且殘效一般土壤都可達到五年左右甚至更長,所分攤的成本上就更低了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一個地方,就是該農地表土距離地下水位的距離,一般來說農地表土距離地下水位大約都在150公分以上,但也是有部份農地的表土距離地下水位僅僅50公分甚至更短,因此想從事深層土壤改良之前,應該要先知道農地地下水位如何,倘若地下水位相當高,距離表土距離很短,那麼就不必從事深層土壤改良的工程了,因為要改善這種情況的工程更是費工,只能以對應的栽培措施來改善這種情況
倘若情況像上一段所言或是這筆投資有經濟上的困難,那麼何不利用改變栽培方式來使土壤的缺點變成優點呢?何以讓土壤缺點變成優點?土壤排水不良是一大缺點,但是有些作物則是需要種植在會積水的田地上,也就是水田作物,換句話說!就是改種植水田作物以利用土壤水份流失慢的缺點,來變成是栽培上的優點,水田作物除了水稻之外,比較常見的還有茭白筍,菱角,蓮藕,荸薺等等經濟作物,給你參考
1
(27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陳*雅 發表於 2015/06/10
介紹清楚又詳細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Chris-yang 發表於 2010/05/24
☉黏性土壤的土質改良方法有:
(1)可以將栽植點堆高或是做成高畦的形態,另外也要改善農田的相關的排水設施。
(2)儘量將土壤充分翻遍過(深耕),並且要混入砂、堆肥、腐植質土等有機質,以稀釋粘粒含量,混合的份量可以用手握土,至土團很容易散開為原則。
(3)可在農田中添加碳酸鈣(CaCO 3 )、氧化鈣(CaO)或硫酸鈣(CaSO4) 皆能有助於改善黏性的土質。
☉屬黏性土質的農田,除了適合種植水稻以外,也適合以下我們常見的作物↓
如:水芋、蓮藕、茭白筍、空心菜、荸薺。
(1)可以將栽植點堆高或是做成高畦的形態,另外也要改善農田的相關的排水設施。
(2)儘量將土壤充分翻遍過(深耕),並且要混入砂、堆肥、腐植質土等有機質,以稀釋粘粒含量,混合的份量可以用手握土,至土團很容易散開為原則。
(3)可在農田中添加碳酸鈣(CaCO 3 )、氧化鈣(CaO)或硫酸鈣(CaSO4) 皆能有助於改善黏性的土質。
☉屬黏性土質的農田,除了適合種植水稻以外,也適合以下我們常見的作物↓
如:水芋、蓮藕、茭白筍、空心菜、荸薺。
0
(25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彩虹糖 發表於 2010/05/24
黏質土壤的排水性較差,因此,旱田的作物容易根部因水量太多而爛掉,最好能選一些水田作物,例如水稻、茭白筍、菱角等。可在土壤裏混些砂石或是木屑來改善其黏性。
0
(23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壹任 發表於 2010/05/24
黏質土壤吸水性很好,但是容易因為水太多而較不容易排出而使耕作困難。水稻適合種在黏質土。
1
(23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進階級會員
樹寶貝 發表於 2010/06/08
能有一塊黏土性質農田的土地是很幸福的事情
因為它超適合種稻子 尤其像台南縣後壁鄉.白河鎮 都是屬於這樣的土質
因為它超適合種稻子 尤其像台南縣後壁鄉.白河鎮 都是屬於這樣的土質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進階級會員
神農女 發表於 2010/05/24
1.加入河砂攪拌
2.芋頭
2.芋頭
0
(23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演唱會 發表於 2010/05/24
黏質土壤最大的缺點就是排水速率緩慢,因此,最經濟的方式,就是找能夠適應黏質土的作物,一般旱田作物類,絕大多數都無法抵抗連續降雨的排水不良,所以可建議你選種水田作物,像是水稻、芋、菱角、茭白筍、荸薺、以及其他水生蔬菜類。
倘若真要改良黏質土,這還需要一筆經費預算,需要動用到工程機具,也就是怪手,並且還需要添購改良資材,以鮮稻殼較佳,但用量頗高,我會建議你每分地使用1000~2000公斤的鮮稻殼,利用怪手加以翻耕入土,如此即可改善黏土的黏重性,可增加土壤孔隙,促進通氣與排水。
有關黏質土改良的知識,請參考以下這篇:
《評論》改善濕黏排水不佳農地土質的問題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article?qid=1707041111925
倘若真要改良黏質土,這還需要一筆經費預算,需要動用到工程機具,也就是怪手,並且還需要添購改良資材,以鮮稻殼較佳,但用量頗高,我會建議你每分地使用1000~2000公斤的鮮稻殼,利用怪手加以翻耕入土,如此即可改善黏土的黏重性,可增加土壤孔隙,促進通氣與排水。
有關黏質土改良的知識,請參考以下這篇:
《評論》改善濕黏排水不佳農地土質的問題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article?qid=1707041111925
0
(24 人評價)
我的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