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統計
							知識問題數:17091
								會員總數:119379
							平均討論數:3.9
								專家補充數:10475
							農業知識家
						落花生葉子黃黃的,缺氮肥嗎?
							發問者:信天翁
							發問日期:2010年05月24日
						
						
							
								
							
							165 人評價
						
					隔壁的落花生新葉部都黃黃的,是缺哪種肥份(如圖)
									本篇討論
									
										
										10 則
									
								
							
																		達人級會員
																	free 發表於 2010/05/31
									落花生白絹病被害株外觀呈失水狀乾枯變壞疽,且附上一層白色絹狀菌絲,可往外蔓延,於土表形成放射狀之菌絲束,挖開土表可見被害之豆莢腐敗,亦可見白色菌絲纏繞其上。本病原菌寄主範圍非常廣,在臺灣可為害45科131種以上作物。落花生銹病病葉表面形成黃色斑點,其背面漸隆起而形成夏孢子堆,表面破裂後放出銹褐色之粉末為夏孢子。本病藉空氣傳播,可以8.8%環克座溶液、25.9%得克利乳劑或40%四氯異苯水懸劑防治,但採收前7天停止用藥。落花生葉斑病葉片上初生黃褐色圓形之小斑點漸次擴大,表面呈淡褐色,葉反面則為紅褐色至黑色,本病可藉病葉及空氣傳播,以80%錳乃浦可溼性粉劑防治。
根瘤線蟲幼蟲侵染根部則產生類似串珠狀之根瘤,引起植株矮小、黃化及提早落葉等病徵。豆莢及莢柄被侵害,則引起腫狀瘤而畸型。其傳播途徑,為經灌溉水、污染土壤及病豆芽殘殼媒介傳播,水旱田輪作有助於減輕發病。
																	根瘤線蟲幼蟲侵染根部則產生類似串珠狀之根瘤,引起植株矮小、黃化及提早落葉等病徵。豆莢及莢柄被侵害,則引起腫狀瘤而畸型。其傳播途徑,為經灌溉水、污染土壤及病豆芽殘殼媒介傳播,水旱田輪作有助於減輕發病。
											
												
												
												
												
												
												
												
												
												
												
											
											(23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陳*杰 發表於 2015/02/13
											說明清楚又詳細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進階級會員
																	小珠 發表於 2010/05/31
									成熟葉和老葉
黃化 -- 均勻黃化,缺乏氮,(硫)
脈間黃化或呈班點狀,缺乏鎂,(錳)
壞疽 -- 葉尖及葉緣組織焦枯,缺乏鉀
	
幼葉葉片和葉尖
黃化 -- 均勻黃化,缺乏氮,(硫)
脈間黃化或呈班點狀,缺乏鋅,(錳)
																	黃化 -- 均勻黃化,缺乏氮,(硫)
脈間黃化或呈班點狀,缺乏鎂,(錳)
壞疽 -- 葉尖及葉緣組織焦枯,缺乏鉀
幼葉葉片和葉尖
黃化 -- 均勻黃化,缺乏氮,(硫)
脈間黃化或呈班點狀,缺乏鋅,(錳)
											
												
												
												
												
												
												
												
												
												
												
											
											(17 人評價)
										
									我的評分:
										
										
										
										
										
									
									
								入門級會員
																	seaturtle 發表於 2010/05/30
									應該是缺乏養分 建議多施有機肥 並適當灌溉水分 相信會有改善...
																	
											
												
												
												
												
												
												
												
												
												
												
											
											(17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高手級會員
																	mei 發表於 2010/05/30
									可以在發芽後第20天用0.5%硫酸亞鐵對葉面施肥,每週乙次,連續五週,增加鐵的吸收。
																	
											
												
												
												
												
												
												
												
												
												
												
											
											(15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高手級會員
																	cherry 發表於 2010/05/30
									新葉黃化原因是土壤為強鹼性,必須以硫磺降低土壤的酸鹼值,因為降低一個pH,使三價鐵離子轉為二價體離子,能被吸收的二價鐵離子的活動力可以增加10的3次方倍。所以在整地的時候,要使之與土壤充分混合,半個月後再播種。
																	
											
												
												
												
												
												
												
												
												
												
												
											
											(14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阿奇龍 發表於 2010/05/30
									這是落花生的葉子變得乾褐色就是快收成了啊
如果不是就生病了
5月左右梅雨來臨,提供了綿密的雨水,使相對濕度居高不下
,常有連續多日保持高濕95%以上的情形,非常適合葉斑病菌的生長繁殖與感染侵入,造成相當程度的葉斑病。
夏作(7月播種者)落花生,於生育初期適逢高溫,但雨量稀少,相對濕度偏低,葉斑病發生少。生育中後期遇到颱風或其外圍環流影響,帶來充沛雨量,提供高相對濕度所需水分,若此時氣溫仍高(24℃以上)則葉斑病發生多。
夏作花生葉面積率較小,生育中期一旦感染葉斑病,則罹病率高,影響產量甚大。若晚植成為秋作落花生時,因氣溫的下降,使罹病率普遍降低,影響產量應較輕微。
																	如果不是就生病了
5月左右梅雨來臨,提供了綿密的雨水,使相對濕度居高不下
,常有連續多日保持高濕95%以上的情形,非常適合葉斑病菌的生長繁殖與感染侵入,造成相當程度的葉斑病。
夏作(7月播種者)落花生,於生育初期適逢高溫,但雨量稀少,相對濕度偏低,葉斑病發生少。生育中後期遇到颱風或其外圍環流影響,帶來充沛雨量,提供高相對濕度所需水分,若此時氣溫仍高(24℃以上)則葉斑病發生多。
夏作花生葉面積率較小,生育中期一旦感染葉斑病,則罹病率高,影響產量甚大。若晚植成為秋作落花生時,因氣溫的下降,使罹病率普遍降低,影響產量應較輕微。
											
												
												
												
												
												
												
												
												
												
												
											
											(16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進階級會員
																					信天翁 發表於 2010/05/30
											肯定還不能收成~拍圖時70不到~!今年五月份雨水超少的~葉斑病可排除~且地主都有正常施藥~!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美麗夜 發表於 2010/05/29
									
																	
											
												
												
												
												
												
												
												
												
												
												
											
											(16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進階級會員
																					信天翁 發表於 2010/05/30
											恩~~!地主表示他已施很多三要素了~!看來真的是土壤酸鹼質出問題~!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進階級會員
																	kcc-mother 發表於 2010/05/29
									花生發病情形下,不同地區病蟲危害雖有輕重,但仍需注意防治工作,故生育期間若有病蟲害發生,仍需參照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毒物試驗所編印之「植物保護手冊」推荐的藥劑及防治方法,實施防治。
																	
											
												
												
												
												
												
												
												
												
												
												
											
											(15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高手級會員
																	小娟 發表於 2010/05/29
									會是葉燒病?
病徵:
葉片上的上表皮產生深褐色或黑色的楜椒斑點,直徑小於1毫米,點的形狀為不規則斑或小圓斑,葉片上下表皮斑點則不明顯,椒點搬在夏季或秋季播種後5星期之落花生幼株容易發現,葉燒病一般由葉片得尖端開始,初期病徵只顯現一個黃色斑,當感染處擴大至直徑3~5毫米時,其中央逐漸變成咖色,然後向葉的下方擴大形成倒三角形或楔形的咖啡色病斑,角斑的邊綠有明顯的黃色暈環。有的葉片則是由兩邊產生咖啡色的不規則病斑,在其周圍也呈現黃色的暈環。同一幼苗的不同葉片能表現兩種不同病徵,也常常在同一幼苗的同一葉片尖端有葉燒病微,而葉片其他部位呈現椒點病徵。在具有葉燒病微的葉片上,往往在晚期也重覆感染尾孢子菌或小尾孢子菌而呈現這兩種葉斑病即褐斑病或黑澀病的病徵。當銹病流行時,葉燒病的葉片也常重覆感染銹病菌。
																	病徵:
葉片上的上表皮產生深褐色或黑色的楜椒斑點,直徑小於1毫米,點的形狀為不規則斑或小圓斑,葉片上下表皮斑點則不明顯,椒點搬在夏季或秋季播種後5星期之落花生幼株容易發現,葉燒病一般由葉片得尖端開始,初期病徵只顯現一個黃色斑,當感染處擴大至直徑3~5毫米時,其中央逐漸變成咖色,然後向葉的下方擴大形成倒三角形或楔形的咖啡色病斑,角斑的邊綠有明顯的黃色暈環。有的葉片則是由兩邊產生咖啡色的不規則病斑,在其周圍也呈現黃色的暈環。同一幼苗的不同葉片能表現兩種不同病徵,也常常在同一幼苗的同一葉片尖端有葉燒病微,而葉片其他部位呈現椒點病徵。在具有葉燒病微的葉片上,往往在晚期也重覆感染尾孢子菌或小尾孢子菌而呈現這兩種葉斑病即褐斑病或黑澀病的病徵。當銹病流行時,葉燒病的葉片也常重覆感染銹病菌。
											
												
												
												
												
												
												
												
												
												
												
											
											(16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壹任 發表於 2010/05/29
											1.種植的地方日照不足,導致新芽或下方葉子易變黃,易掉落。2.可能肥份不夠,消耗土壤養份也多。3.環境和土壤太潮濕、悶熱,導致病菌侵入。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