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統計
知識問題數:15787
會員總數:115211
平均討論數:3.8
專家補充數:9557
農業知識家
綠竹筍的照顧
發問者:ben
發問日期:2011年10月26日
44844
1
40 人評價
請教各位專家達人 綠竹筍本季採收完成後接下來的整理工作該如何
例如 一>何時進行砍除不要的老竹
二>在什麼時間進行施肥 若想要進行無化學肥料施肥該採用哪伊些媒介做肥料
三>若要讓下一季的產期提早該做哪些準備工作
先謝謝各位專家 感恩啦
專家回覆
1 則
達人級會員
農業達人 發表於 2012/01/03
您好:
1.一般在約在10月至隔年3月間會砍除不要的老竹.
2.在綠竹筍採收後進行,與砍除老竹時間相同,在施用無化肥的肥料,可以施用市售有機質肥料(植物性),勿使用未腐熟過的肥料,如雞糞會傷害竹筍的根部及影響肥料的有效性.
3.綠竹筍出筍受溫度及水分影響,在溫度高的5-10月出筍較多,若水分太少或會積水的地方都會使出筍量下降,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劉廣泉研究員對綠竹筍有相關的研究,如想了解詳細可打03-4760127轉241.
1.一般在約在10月至隔年3月間會砍除不要的老竹.
2.在綠竹筍採收後進行,與砍除老竹時間相同,在施用無化肥的肥料,可以施用市售有機質肥料(植物性),勿使用未腐熟過的肥料,如雞糞會傷害竹筍的根部及影響肥料的有效性.
3.綠竹筍出筍受溫度及水分影響,在溫度高的5-10月出筍較多,若水分太少或會積水的地方都會使出筍量下降,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劉廣泉研究員對綠竹筍有相關的研究,如想了解詳細可打03-4760127轉241.
本篇討論
2 則
達人級會員
壹任 發表於 2011/10/29
竹類是多年生常綠植物,剛種植後之生育階段因竹欉間距大,空氣流通,竹園容易滋生雜草,除平常拔除外,亦可於整理竹欉時一併清除,千萬不可用殺草劑除之。鏟除之雜草可於開溝施肥時一同埋入土中。
除草培土
竹筍其食用部位是地下莖的嫩芽,纖維質不宜過粗,因此肥料的使用較偏重氮肥。肥料的使用應依據竹園本身的土壤性質及營養素之含量而定,過多或不足均不宜。一般而言,竹欉整理後,宜間歇灌水及少量施用尿素,約在2月初得施肥培土。施肥時,於竹欉周圍開溝,深約20公分,每欉施用腐熟之有機肥約20~30公斤及台肥一號或台肥5號約1.5~2公斤並添加少許尿素,然後覆土。採筍期間視狀況,每月施用追肥2次,於竹欉外圍之空地上撒施尿素,每公頃約200~300公斤。到7月再重新翻耕一次,即再開溝、施肥及培土等,視生產情形,必要時白露後可再中耕一次。
除草培土
竹筍其食用部位是地下莖的嫩芽,纖維質不宜過粗,因此肥料的使用較偏重氮肥。肥料的使用應依據竹園本身的土壤性質及營養素之含量而定,過多或不足均不宜。一般而言,竹欉整理後,宜間歇灌水及少量施用尿素,約在2月初得施肥培土。施肥時,於竹欉周圍開溝,深約20公分,每欉施用腐熟之有機肥約20~30公斤及台肥一號或台肥5號約1.5~2公斤並添加少許尿素,然後覆土。採筍期間視狀況,每月施用追肥2次,於竹欉外圍之空地上撒施尿素,每公頃約200~300公斤。到7月再重新翻耕一次,即再開溝、施肥及培土等,視生產情形,必要時白露後可再中耕一次。
3
(15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寫淞 發表於 2011/11/01
發表值得參考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花園 發表於 2011/11/01
值得參考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好好英 發表於 2011/10/29
意見有價值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會誠 發表於 2011/10/26
綠竹原生於熱帶及亞熱帶,性喜高溫潮濕,於平地、溪畔或海拔500公尺以下之淺山坡地栽培較適合。綠竹出筍受氣象因子影響很大,其中以氣溫影響最顯著,其次是降雨量。綠竹生長與出筍最適宜的溫度範圍介於25~30℃。土壤方面,綠竹筍適合栽植於土層深厚、排水良好、中性至微酸性之砂質壤土,鹼性或強酸性土壤則較不適宜。綠竹為淺根性植物,不耐乾旱及強風,於坡地栽培時宜選易取得灌溉水源及背風的坡面較佳,或可作成平台階段,減低雨水對土壤的沖蝕。竹苗栽植時期及方法:種植綠竹苗宜在休眠期至筍芽萌動前較佳,2~4月上旬(立春至清明節)梅雨期前為最適宜的栽培時期,竹苗定植後首重水分管理,苗桿頂部節間內灌水後,以塑膠袋等材料包覆頂部,可提高竹苗成活率,亦可將竹苗先行假植於盆器,俟竹苗存活後再定植於田間。綠竹分株苗栽植於田間可用直栽或斜栽(約45°),栽植深度則視苗體大小而定,覆土應壓實,使竹苗不致搖晃,並保持土壤濕潤,此外並應做好排水設施,避免竹園淹水。每公頃竹苗使用量,於平地栽培約需500苗,坡地栽培需視栽植地坡面、坡度等環境條件決定,平均約栽植300苗。綠竹苗自定植後至成園,約需3年才能開始經濟生產竹筍。竹苗栽植後第2年起,每年10月至翌年3月間須實施翻土、清除罹病及老化竹頭、施肥及培土。竹欉培土、翻土及清竹頭時應注意勿傷及筍芽,培土高度以竹桿下部第1節中間高度為宜,每年4~8月間,每月追肥1次。綠竹筍產期為每年5~10月,6月及8月為兩個產筍高峰,6月的高峰期又稱正筍期;8月的高峰則稱秋仔筍(圖5)。採筍通常於清晨開始進行,出筍位置可由竹桿節位上枝條生長的方向、土面有否裂開或有無露水沾濕等情形判斷,找到出筍處後,先以筍刀或鋤頭將竹筍旁覆土撥開至可見整支筍,自竹筍基部最寬處上方1~2公分處下刀切筍,切口要平整,以避免採筍後留存之竹頭腐爛,切筍的位置很重要,切太嫩收穫量少,切太老則不能食用部份多,且會傷害基部筍芽,減少2次筍的產量(圖6)。一般下刀後應先取出竹筍再將筍刀取出,以保持竹筍切面清潔,最後再將挖開處覆土,即完成採筍作業。優質的綠竹筍外觀呈牛角狀,且筍籜色澤分布均勻(圖7);竹筍若長出地面經陽光照射後,筍籜會變成暗綠色,稱為「出青」,此時筍肉味道變苦,品質降低。產筍期於接近尾聲的9~10月(白露後至寒露前),為留存翌年 產筍母竹的時期,此時讓竹筍長成竹桿後,選生長勢強且健壯之母竹予以留存,每欉留存的母竹數約2~3組(每組包括3年生竹桿1支、2年生竹桿1~2支)即可。留母竹時,各竹桿於竹欉間應平均配置且儘量散開,不要集中於1處。於母竹留存工作之後,需陸續進行老竹砍除、翻土、清除老齡竹頭、施肥、培土及除竹桿下部側芽等工作。老竹頭之清除係為保持竹欉地下莖健壯的狀態,可適度保留少許當年採筍後留下位置適當的筍頭,此類筍頭的產筍期較正筍為早,此外留母竹時期的早晚與栽培管理方式,因會直接影響綠竹竹稈之大小,故對產筍量亦有相當的影響。產筍母竹留存作業最晚須於11月中旬以前完成,然後進行翻土、清老竹頭、施肥、病蟲害防治、培土等作業,再進入下一次產筍期。
4
(25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高手級會員
ben 發表於 2011/11/03
想請教各位專家綠竹筍若是全程採用有機栽培應該如何進行
若不以化學肥料栽種那應該用哪些東西代替 謝謝
若不以化學肥料栽種那應該用哪些東西代替 謝謝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寫淞 發表於 2011/11/01
發表值得參考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花園 發表於 2011/11/01
值得參考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ben 發表於 2011/10/27
好好研究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上一篇
百香果籽可以吃下肚嗎?
下一篇
鱸魚的種類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