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桃之流膠病(Peach gummosis) 還有可能病發原因 (補充~~)
關於(參考)這些資料:
果樹-桃
http://kmweb.coa.gov.tw/TechCD//%E4%BD%9C%E7%89%A9%E7%97%85%E8%9F%B2%E5%AE%B3%E8%88%87%E8%82%A5%E5%9F%B9%E7%AE%A1%E7%90%86%E6%8A%80%E8%A1%93%E8%B3%87%E6%96%99/%E6%9E%9C%E6%A8%B9/%E8%90%BD%E8%91%89%E6%9E%9C%E6%A8%B9/%E6%A1%83/%E7%97%85%E5%AE%B3/%E6%A1%83-%E6%B5%81%E8%86%A0%E7%97%85.HTM
果樹-梅
http://kmweb.coa.gov.tw/TechCD//%E4%BD%9C%E7%89%A9%E7%97%85%E8%9F%B2%E5%AE%B3%E8%88%87%E8%82%A5%E5%9F%B9%E7%AE%A1%E7%90%86%E6%8A%80%E8%A1%93%E8%B3%87%E6%96%99/%E6%9E%9C%E6%A8%B9/%E8%90%BD%E8%91%89%E6%9E%9C%E6%A8%B9/%E6%A2%85/%E7%97%85%E5%AE%B3/%E6%A2%85-%E6%B5%81%E8%86%A0%E7%97%85.HTM
果樹-桔柑
http://kmweb.coa.gov.tw/TechCD//%E4%BD%9C%E7%89%A9%E7%97%85%E8%9F%B2%E5%AE%B3%E8%88%87%E8%82%A5%E5%9F%B9%E7%AE%A1%E7%90%86%E6%8A%80%E8%A1%93%E8%B3%87%E6%96%99/%E6%9E%9C%E6%A8%B9/%E5%B8%B8%E7%B6%A0%E6%9E%9C%E6%A8%B9/%E6%9F%91%E6%A1%94/%E7%97%85%E5%AE%B3/%E6%A1%94%E6%9F%91-%E6%B5%81%E8%86%A0%E7%97%85.HTM
還有一個可能原因:
天氣變化大植物失調,然後水分又供給過多所以才會發生!!
重點是說我家的水桃,有遮雨棚並不太會淋到雨。
而流膠病地方又剛好是嫁接處,但是我有做傷口處理塗抹傷口癒合劑XD
PS:因為就是不太會什麼都有做記錄,在說口袋不夠深沒辦法去買土壤水分張力
問題補充
還有我不會種植(販售)基因改良的作物~~
本篇討論
2 則
桃,這植物對於元素的敏感程度頗高,因此並不是說什麼藥劑都可以使用,從你描述中,呈現波浪與捲曲的葉片,應是所謂的桃縮葉病,好發於濕潤冷涼的春初寒流,休閒栽培則不需使用藥劑,只要帶著葉柄修剪掉即可。
至於說整個枝幹變成深褐色,你注意看看有沒有流出褐色樹脂,倘若有,則是桃穿孔病,對於休閒栽培來說,幾乎是無解,若你能弄到柏油,可嘗試將柏油塗抹於主幹上,應會有抑制效果。
桃花在平地,雖於冬末春初開花,但當時的花芽,卻是在半年多前,桃今年的花芽分化期,是從去年謝花後開始,一直到暑假期間,如果這段期間的植物營養供給不足,很容易使隔年的花芽不健全,不了解這生理的都會認為只要開花前肥料供給足夠,就能幫助開花,這是錯誤的,開花前供給足夠肥料,是供給整個植株的營養元素所需,而花芽卻是從去年就該培養。
一般我會建議,在桃休眠期間,施用足量的有機基肥,並翻耕入土中,使有機基肥在土壤中被微生物醱酵分解成小分子,並礦化成植物可利用的元素,有機基肥施用量建議是以土壤的10~20%左右,視植株大小而訂,這些有機基肥,肥效緩慢而長久,不僅可供植株所需,亦部份供給隔年花芽分化所需。
等到開花期結束,花朵完全凋謝後,倘若沒有留果的必要,我會建議幼果全部摘除,果實發育所需營養,與花芽分化所需重疊並衝突,少了果實負擔,隔年花芽應更健全。同時我會建議施用化學磷肥,以少量多次施用,至七月底截止,更可強化隔年花芽所需。
至於說葉片要翠綠,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謝花後施用氮肥,以尿素的肥力最佳,但必須注意施用量與濃度,否則容易造成肥傷,建議你每次施用50g ,放入5000c.c的灌溉水,可促進葉片生長與翠綠,給你參考。
個人基礎理論與實務經驗綜合淺見,絕非複製他人回答或網路次級資料收集直接轉貼,若有其他問題請補充發問,以上說明若有與事實不符合之處,請至本人部落格告知,未來若有相關問題,也歡迎至本人的部落格留言發問,或至[園藝知識推廣班]請教相關專家網友。
本人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jw!Xno9ulqAQ0af7sGWjIzv
病原:Botryosphaeria dothidea(Moug. ex Fr.)Ces.& de Not.
子座近圓形直徑1-2㎜,相互癒合而成不規則,子囊殼直徑250-300μm,子囊棒狀,大小85-110×18-22μm,孢子雙排排列,橢圓形,倒卵形或近棒狀,大小22-30×8-12μm。
病徵:
本病主要感染枝條及主幹,最初在枝條或樹幹上出現小形的泡狀腫起,腫起部位中間之皮目會流出膠狀物質,初為褐色透明,漸轉為黑褐色而呈污穢狀。最初僅在被害部位附近呈點狀出現,後逐漸增多並擴及其他枝條或主幹其他部位。如將膠質堆積物除去,其下組織呈水浸狀褐色,亦有樹脂分泌物,此壞疽部份可深及木質部。小枝被害時,有梢枯死亡現象,但通常仍能維持生長,只是植株會變衰弱。如發病嚴重,尤其是在環境因子惡劣,如溫度、水分等不利於樹勢生長時,可導致枝條枯死,甚至全株死亡。
發病生態:
本病為低海拔地區常見之桃樹病害,不管是觀賞的桃樹或果樹,都會被害,也能感染蘋果及梨樹。流膠病在管理不善或排水不良的果園發生較為嚴重。本病之病原菌在枝條上或已死之枝條或枝幹上越冬,但在台灣,本菌終年皆可產孢。產孢及孢子分散與溫度及雨量有密切關係,病原菌在果園間之散播,主要是分生孢子靠雨滴之飛散。孢子發芽適溫為28-32℃。寄主表面需有水膜或相對溼度在96﹪以上。本病之新感染於春夏之際較多,顯示此時孢子之釋放較多,且氣候條件也適合病原之侵入寄主。
防治方法:
本病目前無正式推薦之防治方法及藥劑。下列措施可供參考:
1. 枯死或得病的枝條、樹幹應該予以修剪,並從果園中移除,或是燒毀,以避免成為傳染之來源。
2. 春季桃樹開始生長時,定期噴施殺菌劑,如鋅乃浦、鋅錳乃浦等,每二週一次,連續4-5次。防治措施應自幼株開始,可保護以後之健康。
3. 對已罹病之樹幹或大枝幹,可用刀將樹皮刮掉,再用殺菌劑處理,以抑制病原菌之蔓延及產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