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統計
知識問題數:15792
會員總數:115252
平均討論數:3.9
專家補充數:9571
農業知識家
樹蟲害怎麼處治
發問者:L*****O
發問日期:2015年01月29日
5723
2
6 人評價
花園中種植了樹葡萄,月桂樹,櫻花,楊梅,一開始是月桂樹漸漸枯死直到前些天發現在網上樹友po出一樣問題才瞭解是昆蟲從蛀洞裡浮化幼蟲所以把月桂樹根挖起準備燒掉發現樹根裡跑出天牛幼蟲或是臭屁蟲幼蟲,當時沒確定是哪一種昆蟲,因為現在除了花園裡的其他樹也都陸續死了附近的樹也如此所以請教專家要如何根治呢?謝謝。
專家回覆
1 則
達人級會員
農業達人 發表於 2015/03/03
一般來說,蛀幹昆蟲多半是甲蟲的幼蟲,少部分為蛾類的幼蟲。
受害的樹木通常會在活樹幹部發現蛀食或羽化的孔洞,若是死後挖根才發現,則有可能是隨著木材腐朽後進駐的昆蟲,或是本身就棲息於土壤中的昆蟲,並不一定是造成樹木死亡的主因。
尤其多種不同的樹種都出現死亡現象,以蛀幹昆蟲危害來說並不常見,因此較可能是土壤或是排水的問題,或是遭根部病害(如褐根病)的感染。
若真的發現大量蛀幹昆蟲而欲防治,因昆蟲體棲息於樹幹內部,藥劑噴灑不易達成防治效果,建議可以2%益達胺粒劑,於樹幹基部周邊1公尺內下挖15公分溝槽後,將藥劑埋入溝槽中,每株約250公克,施用後須充分澆水。
林業試驗所
受害的樹木通常會在活樹幹部發現蛀食或羽化的孔洞,若是死後挖根才發現,則有可能是隨著木材腐朽後進駐的昆蟲,或是本身就棲息於土壤中的昆蟲,並不一定是造成樹木死亡的主因。
尤其多種不同的樹種都出現死亡現象,以蛀幹昆蟲危害來說並不常見,因此較可能是土壤或是排水的問題,或是遭根部病害(如褐根病)的感染。
若真的發現大量蛀幹昆蟲而欲防治,因昆蟲體棲息於樹幹內部,藥劑噴灑不易達成防治效果,建議可以2%益達胺粒劑,於樹幹基部周邊1公尺內下挖15公分溝槽後,將藥劑埋入溝槽中,每株約250公克,施用後須充分澆水。
林業試驗所
本篇討論
4 則
高手級會員
蔡小超 發表於 2024/11/23
可參考葡萄主題館蟲害防治。
http://kmweb.moa.gov.tw/subject/lp.asp?ctNode=5407&CtUnit=3191&BaseDSD=7&mp=172
http://kmweb.moa.gov.tw/subject/lp.asp?ctNode=5407&CtUnit=3191&BaseDSD=7&mp=172
0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入門級會員
潘生煌 發表於 2024/11/15
一般來說,蛀幹昆蟲多半是甲蟲的幼蟲,少部分為蛾類的幼蟲。
受害的樹木通常會在活樹幹部發現蛀食或羽化的孔洞,若是死後挖根才發現,則有可能是隨著木材腐朽後進駐的昆蟲,或是本身就棲息於土壤中的昆蟲,並不一定是造成樹木死亡的主因。
尤其多種不同的樹種都出現死亡現象,以蛀幹昆蟲危害來說並不常見,因此較可能是土壤或是排水的問題,或是遭根部病害(如褐根病)的感染。
若真的發現大量蛀幹昆蟲而欲防治,因昆蟲體棲息於樹幹內部,藥劑噴灑不易達成防治效果,建議可以2%益達胺粒劑,於樹幹基部周邊1公尺內下挖15公分溝槽後,將藥劑埋入溝槽中,每株約250公克,施用後須充分澆水。
林業試驗所
受害的樹木通常會在活樹幹部發現蛀食或羽化的孔洞,若是死後挖根才發現,則有可能是隨著木材腐朽後進駐的昆蟲,或是本身就棲息於土壤中的昆蟲,並不一定是造成樹木死亡的主因。
尤其多種不同的樹種都出現死亡現象,以蛀幹昆蟲危害來說並不常見,因此較可能是土壤或是排水的問題,或是遭根部病害(如褐根病)的感染。
若真的發現大量蛀幹昆蟲而欲防治,因昆蟲體棲息於樹幹內部,藥劑噴灑不易達成防治效果,建議可以2%益達胺粒劑,於樹幹基部周邊1公尺內下挖15公分溝槽後,將藥劑埋入溝槽中,每株約250公克,施用後須充分澆水。
林業試驗所
0
(0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咕嚕 發表於 2015/03/02
葡萄主題館蟲害防治。
http://kmweb.moa.gov.tw/subject/lp.asp?ctNode=5407&CtUnit=3191&BaseDSD=7&mp=172
http://kmweb.moa.gov.tw/subject/lp.asp?ctNode=5407&CtUnit=3191&BaseDSD=7&mp=172
0
(3 人評價)
我的評分:
達人級會員
甜八寶 發表於 2015/01/30
荔枝椿象屬於半翅目:荔椿象科(Hemiptera:Tessaratomidae)昆蟲,俗稱為臭屁蟲、臭椿象、石背及荔枝蝽等,主要分布於東南亞、中國大陸及金門地區,其寄主植物包括荔枝、龍眼、欒樹、無患子科、柑橘等18科28種以上.
一、前言
荔枝椿象屬於半翅目:荔椿象科(Hemiptera:Tessaratomidae)昆蟲,俗稱為臭屁蟲、臭椿象、石背及荔枝蝽等,主要分布於東南亞、中國大陸及金門地區,其寄主植物包括荔枝、龍眼、欒樹、無患子科、柑橘等18科28種以上,荔枝椿象在中國大陸危害荔枝及龍眼作物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受害嚴重地區其產量僅正常年產量的20-30%,每年造成2~4億元損失,且長期多以化學防治及釋放卵寄生蜂(平腹小蜂Anastatus sp.)為主,導致荔枝椿象對多種殺蟲劑產生抗藥性,而卵寄生蜂雖有效降低族群,但還是無法將害蟲控制在經濟水平(EIL)之下,一旦此蟲有機會入侵台灣,勢必因寄主植物豐富充足再加上無天敵可與之抗衡而能在短期間內大量繁殖其棲群並造成嚴重之為害。
二、形態特徵
荔枝椿象卵近圓球形,直徑0.25-0.27公分,常以14粒卵相聚成塊,初產時淡綠色少數淡黃色,漸轉為黃褐色及灰褐色,近孵化時呈紫紅色。若蟲有5個齡期,臭腺位於腹部3-4、4-5及5-6節之間,且其開口於腹部背面,一齡若蟲體長約0.5公分,呈長橢圓形,體色紅色至深灰色,複眼深紅色,前胸背板寬稍具凹面,為鮮紅色,腹部中央及外缘深灰色。二至五齡若蟲體型呈長方形,體色橙紅色至淡橙色。成蟲體長2.4-2.8公分,寬1.5-1.7公分,雌蟲體型大於雄蟲,體呈盾形,黃褐色,單眼1對、複眼1對,皆呈紅色;觸角4節,黑褐色;前胸向前下方傾斜,臭腺開口於中胸及後胸腹板交界處,胸部腹面披白色臘粉;腹部背面紅色,雌蟲腹部於可見腹節第7節腹面中央具1縱縫使腹板分成2片,雄蟲腹部可見最後1節背面具凹面的交尾器構造。
三、生活習性及其為害方式
荔枝椿象1年發生1世代,生活史包括卵、若蟲及成蟲3個時期,成蟲壽命長達200~300日;成蟲多於無風、向陽及較稠密的樹冠葉叢中或植株縫隙處越冬,翌年3月上旬越冬成蟲開始活動,於荔枝、龍眼枝梢或花穗上吸食危害,待性成熟後開始交尾產卵,卵多產於葉背,產卵期自3月中旬至10月上旬,以4、5月為產卵盛期。卵期約需8至10日即孵化成若蟲,其齡期從一至五齡約60天。若蟲有群集取食現象,受干擾時有假死行為,同時分泌臭液,並掉落於地,但很快就往樹上爬,五齡若蟲至成蟲間,大量取食累積脂肪準備越冬,6月下旬陸續變為成蟲。
而荔枝椿象以刺吸式口器吸食荔枝與龍眼的嫩芽、嫩梢、花穗和幼果汁液,導致落花、落果,嫩枝、幼果枯萎及果皮黑化等。族群密度高時,常造成枝葉生長遲緩、花穗萎縮或脫落、甚至整個植株枯死,此外,荔枝椿象亦為傳播荔枝或龍眼鬼帚病(Longan witch’s broom)之重要媒介昆蟲,且其危害所造成之傷口也有利於荔枝露疫病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之入侵。受驚擾時,常射出具腐蝕性臭液以自衛,會造成果實及葉片灼傷,如觸及人體皮膚或眼睛,可引起刺痛感及過敏,應避免接觸。
四、防治管理
荔枝及龍眼若遭荔枝椿象嚴重為害可降低70-80%之產量。為防範該害蟲入侵台灣,實應加強檢疫工作,至於栽培業者的防治管理策略建議如下:
1.徹底清園、疏花、疏果及合理施肥可減少荔枝椿象危害。
2.於4~5月間荔枝椿象產卵盛期,以人工摘除樹上卵塊銷燬並懸掛寄生蜂卵片。
3.搖動或敲打樹枝及枝葉,震落成蟲再予以捕殺,並於主幹基部塗一圈黏膠,掉落地面的若蟲再爬回樹上時,可被黏膠黏住而死亡。
4.早春越冬荔枝椿象成蟲於3月上旬,尚未產卵前已開始活動,越冬後的成蟲因消耗體內脂肪對藥劑的容忍度降低,此時為最佳的防治時期,應進行第一次施藥,以防治越冬成蟲。
5.初齡若蟲對藥劑較為敏感,4月中旬為荔枝椿象初齡若蟲聚集時期,應把握此時期進行第二次施藥。
6.5月份若蟲大量出現危害龍眼、荔枝,應進行第三次施藥,除噴藥於嫩芽、花穗外,尚需噴佈葉背,以防治三至五齡若蟲。
一、前言
荔枝椿象屬於半翅目:荔椿象科(Hemiptera:Tessaratomidae)昆蟲,俗稱為臭屁蟲、臭椿象、石背及荔枝蝽等,主要分布於東南亞、中國大陸及金門地區,其寄主植物包括荔枝、龍眼、欒樹、無患子科、柑橘等18科28種以上,荔枝椿象在中國大陸危害荔枝及龍眼作物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受害嚴重地區其產量僅正常年產量的20-30%,每年造成2~4億元損失,且長期多以化學防治及釋放卵寄生蜂(平腹小蜂Anastatus sp.)為主,導致荔枝椿象對多種殺蟲劑產生抗藥性,而卵寄生蜂雖有效降低族群,但還是無法將害蟲控制在經濟水平(EIL)之下,一旦此蟲有機會入侵台灣,勢必因寄主植物豐富充足再加上無天敵可與之抗衡而能在短期間內大量繁殖其棲群並造成嚴重之為害。
二、形態特徵
荔枝椿象卵近圓球形,直徑0.25-0.27公分,常以14粒卵相聚成塊,初產時淡綠色少數淡黃色,漸轉為黃褐色及灰褐色,近孵化時呈紫紅色。若蟲有5個齡期,臭腺位於腹部3-4、4-5及5-6節之間,且其開口於腹部背面,一齡若蟲體長約0.5公分,呈長橢圓形,體色紅色至深灰色,複眼深紅色,前胸背板寬稍具凹面,為鮮紅色,腹部中央及外缘深灰色。二至五齡若蟲體型呈長方形,體色橙紅色至淡橙色。成蟲體長2.4-2.8公分,寬1.5-1.7公分,雌蟲體型大於雄蟲,體呈盾形,黃褐色,單眼1對、複眼1對,皆呈紅色;觸角4節,黑褐色;前胸向前下方傾斜,臭腺開口於中胸及後胸腹板交界處,胸部腹面披白色臘粉;腹部背面紅色,雌蟲腹部於可見腹節第7節腹面中央具1縱縫使腹板分成2片,雄蟲腹部可見最後1節背面具凹面的交尾器構造。
三、生活習性及其為害方式
荔枝椿象1年發生1世代,生活史包括卵、若蟲及成蟲3個時期,成蟲壽命長達200~300日;成蟲多於無風、向陽及較稠密的樹冠葉叢中或植株縫隙處越冬,翌年3月上旬越冬成蟲開始活動,於荔枝、龍眼枝梢或花穗上吸食危害,待性成熟後開始交尾產卵,卵多產於葉背,產卵期自3月中旬至10月上旬,以4、5月為產卵盛期。卵期約需8至10日即孵化成若蟲,其齡期從一至五齡約60天。若蟲有群集取食現象,受干擾時有假死行為,同時分泌臭液,並掉落於地,但很快就往樹上爬,五齡若蟲至成蟲間,大量取食累積脂肪準備越冬,6月下旬陸續變為成蟲。
而荔枝椿象以刺吸式口器吸食荔枝與龍眼的嫩芽、嫩梢、花穗和幼果汁液,導致落花、落果,嫩枝、幼果枯萎及果皮黑化等。族群密度高時,常造成枝葉生長遲緩、花穗萎縮或脫落、甚至整個植株枯死,此外,荔枝椿象亦為傳播荔枝或龍眼鬼帚病(Longan witch’s broom)之重要媒介昆蟲,且其危害所造成之傷口也有利於荔枝露疫病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之入侵。受驚擾時,常射出具腐蝕性臭液以自衛,會造成果實及葉片灼傷,如觸及人體皮膚或眼睛,可引起刺痛感及過敏,應避免接觸。
四、防治管理
荔枝及龍眼若遭荔枝椿象嚴重為害可降低70-80%之產量。為防範該害蟲入侵台灣,實應加強檢疫工作,至於栽培業者的防治管理策略建議如下:
1.徹底清園、疏花、疏果及合理施肥可減少荔枝椿象危害。
2.於4~5月間荔枝椿象產卵盛期,以人工摘除樹上卵塊銷燬並懸掛寄生蜂卵片。
3.搖動或敲打樹枝及枝葉,震落成蟲再予以捕殺,並於主幹基部塗一圈黏膠,掉落地面的若蟲再爬回樹上時,可被黏膠黏住而死亡。
4.早春越冬荔枝椿象成蟲於3月上旬,尚未產卵前已開始活動,越冬後的成蟲因消耗體內脂肪對藥劑的容忍度降低,此時為最佳的防治時期,應進行第一次施藥,以防治越冬成蟲。
5.初齡若蟲對藥劑較為敏感,4月中旬為荔枝椿象初齡若蟲聚集時期,應把握此時期進行第二次施藥。
6.5月份若蟲大量出現危害龍眼、荔枝,應進行第三次施藥,除噴藥於嫩芽、花穗外,尚需噴佈葉背,以防治三至五齡若蟲。
0
(3 人評價)
我的評分:
上一篇
葉子葉緣燒焦
下一篇
殼目(台語發音)開花